中医临床一症一方(3)

夜间潮热症

桂枝汤
方剂组成:  
桂枝、白芍各9g,生姜、甘草各6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苍术10g,大枣3枚。
主治疾病:  
夜间潮热症
出现症状:  
10余年来,每至夜间10时开始感周身发热,体温不高,肌肤扪之微热,心烦不安,关节酸困不适,骨蒸烦热,彻夜难眠。至零晨4时左右,夜热缓解,肢体发凉,怕冷汗出,白天感头痛,头昏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浮缓而虚。
具体体征:  
营胃不和所致。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调和营卫。
典型病例:  
赵某,男,35岁,农民。1988年6月12日初诊。10余年来,每至夜间10时开始感周身发热,体温不高,肌肤扪之微热,心烦不安,关节酸困不适,骨蒸烦热,彻夜难眠。至零晨4时左右,夜热缓解,肢体发凉,怕冷汗出,白天感头痛,头昏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浮缓而虚。曾多方求医,予以养阴透热,滋阴除湿,健脾除滞,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等法治疗,但终未能效。综观脉证。属营胃不和所致。拟调和营卫。采用桂枝汤加减。服药6剂,夜间潮热缩短至1-2h,发热明显减轻,心烦好转,水幔尚可。再进6剂,夜间发热基本治愈,武汉除恶风之感,守方10余剂,症状消失,痼疾遂愈。

阳虚误为虚热

三仁汤加味
方剂组成:  
杏仁10g,白蔻仁10g,砂仁6g,木通10g,滑石10g,半夏10g,厚朴10g,藿香10g,黄连6g。
主治疾病:  
阳虚误为虚热
出现症状:  
无明显诱因而持续低热(体温37.5℃左右),常微汗出,汗出而热不退,口苦、食少、心下痞满,全身困倦,大便溏,每日一次,舌淡,苔厚腻,脉濡细。
具体体征:  
湿热内蕴。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清热利湿。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60岁,1982年5月20日以低热三月余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而持续低热(体温37.5℃左右),常微汗出,汗出而热不退,口苦、食少、心下痞满,全身困倦,大便溏,每日一次,舌淡,苔厚腻,脉濡细。考虑其症属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予上方三付,患者服二付即来诉,自觉胃中寒凉,嘈杂不适,气短身冷。查体温仍同前,触其手发凉。又详问其病史,方知患者每汗出后总觉身冷,手足凉,大便溏,带有不消化食物。系一派阳气不足之象。遂给二方服。服药六付,体温即正常,诸症皆除。

阳虚误为虚热

三仁汤加味
方剂组成:  
杏仁10g,白蔻仁10g,砂仁6g,木通10g,滑石10g,半夏10g,厚朴10g,藿香10g,黄连6g。
主治疾病:  
阳虚误为虚热
出现症状:  
无明显诱因而持续低热(体温37.5℃左右),常微汗出,汗出而热不退,口苦、食少、心下痞满,全身困倦,大便溏,每日一次,舌淡,苔厚腻,脉濡细。
具体体征:  
湿热内蕴。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清热利湿。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60岁,1982年5月20日以低热三月余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而持续低热(体温37.5℃左右),常微汗出,汗出而热不退,口苦、食少、心下痞满,全身困倦,大便溏,每日一次,舌淡,苔厚腻,脉濡细。考虑其症属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予上方三付,患者服二付即来诉,自觉胃中寒凉,嘈杂不适,气短身冷。查体温仍同前,触其手发凉。又详问其病史,方知患者每汗出后总觉身冷,手足凉,大便溏,带有不消化食物。系一派阳气不足之象。遂给二方服。服药六付,体温即正常,诸症皆除。

血瘀发热

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剂组成:  
桃仁15g,红花、川芎、当归、白芍、柴胡、枳壳、桔梗各12g,牛膝9g,生地、丹皮、青蒿各20g,甘草5g。
主治疾病:  
血瘀发热
出现症状:  
胸闷痛,面部烘热。
具体体征:  
舌黯红、苔薄,脉弦。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典型病例:  
郭某,男,46岁,1986年3月28日初诊。患者去年曾患胸膜炎,经西药治疗症状缓解。2个月前自觉胸闷痛,面部烘热,西医诊断为左侧渗出性胸膜炎。经用链霉素、利福平、雷米封等,以及中药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清骨散、六味地黄汤等加减治疗,胸痛减轻,但仍面部烘热,晚上为甚。翁老察其舌黯红、苔薄,脉弦。治宜活血化瘀理气,佐以养阴清热。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另用大黄粉/2g冲服,日3次。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进5剂,诸症消失。 
        
虚劳发热

桂枝汤加味方
方剂组成:  
黄芪、玉竹、生白芍各15g,桂枝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主治疾病:  
虚劳发热
出现症状:  
面色不华,体质衰弱,纳差,夜寐多梦,倦怠无力,时见自汗或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舌淡红无苔少津,脉象沉细数。
具体体征:  
虚劳发热,偏气阴两虚,营卫不和。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益气养阴和调营卫法。
典型病例:  
韩某,女,28岁。自诉:27岁始常在午后发热,微恶风寒,疲劳时尤甚。屡经中西医诊治未愈。西医疑诊肠系膜淋巴结核。刻诊:面色不华,体质衰弱,纳差,夜寐多梦,倦怠无力,时见自汗或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舌淡红无苔少津,脉象沉细数。证属虚劳发热,偏气阴两虚,营卫不和。治以益气养阴和调营卫法。方用桂枝汤加味。服用上方3剂后,汗出,恶风寒已瘥。午后仍有微热,37.4℃,继进3剂,体温36.8℃-37.2℃之间,心身爽快,食纳略增。效不更方,再进6剂,体温降至36.7-37℃,诸症渐平,食纳恢复,二便正常。予二至丸善后。前后治疗2月余,诸证消失,体温正常,体重增2kg。随访1年未再复发。

虚劳
陈夏六君子汤

方剂描述:  
党参、白术、仙鹤草、延胡索、茯苓各15g,法半夏、台乌药各12g,麦芽30g,陈皮、炙甘草各10g。 
主治疾病:  
虚劳益气健脾、祛瘀生新方
方剂组成: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云苓15g,砂仁12g,陈皮12g,藿香12g,附子12g,木香12g,沉香10g,槟榔10g,莱菔子10g,内金10g,补骨脂10g,巴戟肉10g,当归15g,丹参15g。
主治疾病:  
虚劳
出现症状:  
形体赢瘦,面色晦暗,牙齿全脱,乳房塌陷,语声低微,神倦乏力,肌肤甲错,四肢不温,不思饮食,进食则吐,舌光无苔,脉细无力。
具体体征:  
瘀血内结,气血不行,脏腑气机失调。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方剂功效:  
益气健脾、祛瘀生新。
典型病例:  
患者,女,32岁。患者七年前患热病后一直服用四环素、土霉素等药治疗。形体赢瘦,面色晦暗,牙齿全脱,乳房塌陷,语声低微,神倦乏力,肌肤甲错,四肢不温,不思饮食,进食则吐,舌光无苔,脉细无力。证属瘀血内结,气血不行,脏腑气机失调。治宜益气健脾、祛瘀生新。本方连服两个月。再诊:食欲好转,肌肤较前润泽,体力略增。予原方中加三棱、莪术各10g。原方连续服40余剂。胃纳好转,肌肉渐丰,精神振奋。上方加牛膝12g,川断12g,冀望通过补上血下行以助经下。目前该病仍在治疗中,此顽疾有向愈之望。

小儿半表半里发热

蒿芩清胆汤加减
方剂组成:  
柴胡10g,青蒿9g,黄芩9g,桔皮9g,竹茹9g,茵陈9g,丹皮9g,荷叶9g,茅根、芦根各15g。
主治疾病:  
小儿半表半里发热
出现症状:  
发烧14天,体温在37.5-39.5℃之间,上午低烧,下午高烧。烧前恶寒,咳嗽咽疼,纳差作呕,二便如常,舌苔黄白相间,舌质红,脉滑数。
具体体征:  
湿热蕴结,邪留三焦。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清化湿热,分消上下。
方剂疗效:  
病例24例,痊愈(体温正常、病症消失、客观检查恢复)17例,占70.83%;好转(体温减低而未退,症状与客观检查进步)5例,占20.83%;无效(发热、症状及客观检查未见改善)2例,占8.33%。
典型病例:  
孟某,女,5岁,发烧14天,体温在37.5-39.5℃之间,上午低烧,下午高烧。烧前恶寒,咳嗽咽疼,纳差作呕,二便如常,经用抗生素及服用一般清解中药未效。舌苔黄白相间,舌质红,脉滑数。辨证:湿热蕴结,邪留三焦。西医诊断:病毒感染。治以清化湿热,分消上下。服上方一剂烧即退,上方加减,继服三剂而愈。

午后至夜间发热

小柴胡汤加味
方剂组成:  
柴胡12g,黄芩12g,党参12g,半夏10g,白术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5枚。
主治疾病:  
少阳病
出现症状:  
每日午后至夜间发热,不恶寒,次日晨至中午体温下降,近于正常,颇有规律。热象起伏如上述,口苦,咽干、目眩、胸闷、纳差,大便泄泻。脉弦,舌稍大,苔白。
具体体征:  
少阳与足太阴脾经合病。
方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典型病例:  
宋某,男,34岁。入院前10日,每日午后至夜间发热,不恶寒,次日晨至中午体温下降,近于正常,颇有规律。遂于1979年11月6日入院治疗。住院期间经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治疗8天,病情依然如故。至11月14日,病延18天,始加入中药,热象起伏如上述,口苦,咽干、目眩、胸闷、纳差,大便泄泻。脉弦,舌稍大,苔白。辩证属少阳与足太阴脾经合病。服本方2剂,1剂尽则热退。大便泄泻乃脾虚于里,继以健脾止泻、和胃助运药物善其后。加服中药共3日,于11月17日痊愈出院。

顽固性发热

白虎加人参汤
方剂组成:  
石膏30-90g,知母10-15g,生山药15-30g,人参(或党参15-45g)3-9g,甘草6-10g。
主治疾病:  
顽固性发热
出现症状:  
发热,烦渴,饮水不解,口干,汗出或无汗,肢倦无力,食欲不振,面色白光白。
具体体征:  
舌质干红,苔少或腐燥,脉虚数。
方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体温持续在39℃以上者,日服2剂。
方剂疗效:  
18例,痊愈14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
加减条件:  
咳嗽,咯痰,胸闷加瓜篓、橘红、当归;舌红、苔少、口干渴甚加花粉、麦冬、右角斗;头痛、咽喉肿痛甚者加二花、桔梗、玄参、牛蒡子。

双手寒热殊别

小柴胡汤加减
方剂组成:  
柴胡10g,法夏8g,黄芩8g,党参10g,当归12g,白芍10g,桂枝10g,大枣6枚,炙甘草5g,生姜3片。
主治疾病:  
双手寒热殊别
出现症状:  
左手发热,右手发凉。心烦少寐,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具体体征:  
阴阳不和,气血不调,阴阳失于相贯。
方剂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方剂功效:  
调其阴阳和其气血。
典型病例:  
胡某某,女,42岁。1981年11月6日初诊。患者左手发热,右手发凉。经用当归四逆汤、黄桂枝五物汤等方加减治疗,收效甚微。伴见心烦少寐,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阴阳不和,气血不调,阴阳失于相贯。以小柴胡汤加减,调其阴阳和其气血。服用上方5剂。服后症状见轻,但仍少寐,继以原方加枣仁10克、龙齿15克。服10剂后,症状消失。

两足烘热

(0)

相关推荐

  • 【熊继柏:黄疸分-湿重、热重轻、热重重、湿热俱重】

    熊继柏:湿重用茵陈四苓散,热重轻用栀子柏皮汤,重用茵陈蒿汤,湿热俱重用甘露消毒丹 临床用方如用人,我们对中医的方剂要了如指掌,熟悉方剂要像熟悉人一样,要熟悉它的功能和特点.几千年来中医方剂数以万计,我 ...

  • 感冒篇(二)-麻黄汤

    流行感冒的症状表现是:"发热恶寒(体温升高到39摄氏度以上),无汗而喘.脉浮紧.全身颤抖,头疼,身疼,腰疼,骨节疼." 这是<伤寒论>表述的流行感冒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 ...

  • 中医临床一症一方(2)

    背部寒冷方 方剂组成:   黄芪15g,党参.白术.葛根各10g,陈皮.柴胡.干姜各6g,升麻.炙甘草各3g. 主治疾病:   背部寒冷 出现症状:   胃脘部不适,纳呆便溏,四肢欠温,背部寒冷伴拘紧 ...

  • 中医临床一症一方

    黄连温胆汤加味方剂组成:  黄连9g,半夏9g,陈皮9g,云苓15g,甘草6g,竹茹12g,枳实6g,黄芪30g,玄参12g,葛根30g,花粉15g,丹参30g,枸杞子15g,生地30g. 主治疾病: ...

  • 中医临床一症一方(1)

    阴黄 人参四逆加味方剂组成:  茵陈18g,党参10g,附片10g,干姜10g,甘草10g,赤芍10g,柴胡10g,白术10g,蒲公英25g,茯苓20g,大黄5g. 主治疾病:   阴黄 出现症状:  ...

  • 中医临床一症一方(4)

    二妙散加味 方剂组成:   苍术10g,黄柏10g,防已12g,萆薢10g,当归10g,牛膝12g,龟板15g,秦艽10g,茯苓10g,泽泻10g,车前10g. 主治疾病:   两足烘热 出现症状:  ...

  • 中医临床随症加减用药归纳分类表

    一.发热 1.外感风寒-----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白芷, 2.外感风热-----桑叶,菊花,薄荷,蝉蜕,蔓荆子, 3.温病-----(卫分)或热毒,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板兰根 ...

  • 中医临床对症选药一览表

    小 编 导 读 在临床遣方用药时,有的医家会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一些对症治疗的中药,来增加方剂某一方面的功效.这类对症选用的中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掌握其中的对应关系能够帮助医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皮肤 ...

  • 中医辨证,将甲状腺结节分为4个症型,一症一方,对症用药,疏肝理气,消肿散结,临床取得显著结果。1、气...

    中医辨证,将甲状腺结节分为4个症型,一症一方,对症用药,疏肝理气,消肿散结,临床取得显著结果. 1.气郁痰结型 [症见]:颈前肿胀,有憋胀感,可触到结节,咽中异物感,精神抑郁,或胸胁胀痛.或乳腺胀痛, ...

  • ​中医辨证,将甲状腺结节分为4个症型,一症一方,对症用药,疏肝理气,消肿散结,临床取得显著结果

    中医辨证,将甲状腺结节分为4个症型,一症一方,对症用药,疏肝理气,消肿散结,临床取得显著结果. 1.气郁痰结型 [症见]:颈前肿胀,有憋胀感,可触到结节,咽中异物感,精神抑郁,或胸胁胀痛.或乳腺胀痛, ...

  • 中医临床境界:“十人十方”与“十人一方”

    "面对同一位患者,十名中医可能就会开出十种不同的处方,并且往往都能有效",这就是"十人十方".这是当前业内对中医临床现状的认识之一,并且代表主流观点.究其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