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连落榜七次,就因给皇帝找了一个爹,结果一步进入权力中心
朝堂之下有很多臣子,但是,这些臣子是忠于朝廷,还是一个奸妄小人,他们的分界线却不是十分明显。话说,在嘉靖年间就有一位臣子,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是非常的复杂。
在明朝时期的很多史料里,说起这位阁老,那是被很多人唾弃的,大臣们更是恨不得打他一顿来出气,基本上,对他的描述就是属于那种爱拍皇上马屁的奸妄小人。到了后来,清朝的时候,清朝人在修撰明史之时,更是加了些狠愎的评价。猛的看上去,这个人就像是一个阴险毒辣的狠角色一样,不好惹。
可是,就这样的一位狠角色,在一位忠臣良将的大臣眼中,他却是像偶像一般,散发着极度的光芒,而这个崇拜他的人就是张居正。张居正对他的崇拜,可以说,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这位能让张居正无比崇拜的人,在政治能力上,更是和张居正不相上下。那么,他是谁呢?其实,他就是曾在政坛上有着很强争议的张璁。
独怜知已少,只见直躬难;
若问唐虞治,终期白首看。
张璁出生于浙江温州,在他还很年少的时候,就已经早早的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并且,大家对于他的才能和学识都佩服不已,不论是诗词,还是其他方面(他对《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造诣颇深。)都让人刮目相看。就连教书先生都说:“这样的学生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我已经教不了他了。”
十三岁的时候,他更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要像诸葛亮一样,成为这个时代的宰相,为自己的国家做下一番大事业。远大的理想,虽说,是非常的美好,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二十三岁的他,信心满满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他就先朝第一个小目标靠近,可是,没想到他还没有抬腿,就已经高高的跌落摔得很惨。在这之后的二十三年里,他一连落榜了七次,这对他的打击非常的大。
一般来说,在科考场上失利的人,多数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再去接着考,可是,张璁却是个例外,他和那些为了升官发财,而去考试的人不一样。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负,张璁在这落榜的二十多年里,他除了刻苦读书以外,在社会上也多了很多阅历。
这期间,他办起书院,还和当时的思想家王阳明成为了好朋友,经常讨论世间道理和国家大事。这也说明,当时,他忧国忧民的那颗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到了四十七岁那一年,他终于考上了进士,可是,这离他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张璁是想要进入内阁的人,可是,他的成绩却告诉他,想进入内阁就是做梦。紧接着,就发生了一件事,这让一向政治敏感度很高的他发觉:自己的机会终于要来了。这个事情就是:大礼议事件,是明朝历史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说白了,就是嘉靖皇帝认谁为爹的这个问题。
在当时的明朝,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这关乎到伦理纲常,更关乎到话语权。于是,当时的嘉靖地就认为:爹是不能随便认的。一边高呼要遵照礼制,一件高呼不要随便改称呼,朝堂上就这样僵持住了。而张璁却从这件事中闻到了浓厚的火药味,且很有把握可以打赢这场辩论。
要说这二十多年里,要问他哪一门学问进步的最快,那就是礼学。可以说,对于儒家的那些礼法,他很早就有了深刻的研究。现在,这个问题正是将所学内容熟练灵活的运用到事业当中的一次机会。于是,张璁很容易就找到了大臣们辩论中的漏洞。
皇上作为皇子,只是继承了自己堂兄的皇位,又不是作为养子继承的皇位,所以,所谓的换爹,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于是,他写了一篇论证十分有力的奏折,乘给嘉靖帝看,嘉靖帝看完以后,内心十分高兴。最终,他也借这个机会,脱颖而出,得到皇上的青睐。
他的这一奏章不要紧,但一下子却得罪了当时的百官之首杨廷和。虽然如此,但有皇帝做靠山的他也丝毫没有害怕的意思,几番争论下来,他还差点被对方的儿子打死。最后,在这场辩论中张璁赢得了最终胜利,杨廷和辞去了官职,连同自己的儿子也被发配到了边疆地区。
可以说,在大礼议中,张璁是以明武宗遗诏为利器,打破了杨廷和一手操纵的廷议,并且,通过合理解读明武宗遗诏的文本逻辑和内容,维护了明世宗与兴献王的父子关系,挫败了杨廷和及其依附者不顾明世宗继位的实情,而强迫明世宗依照汉宋旧例改换父母的图谋。
小小木头器未成,无声无臭又无名。
纵然不是擎天柱,愿在人间抱不平。
此时的张璁,就像除去了自己进阶路上的绊脚石一般,只用了八年的时光,就实现了人生理想成为首辅皇上的心腹。因为,他的业务知识非常熟练,因此,他的晋升之速度一度成为了一个奇迹。可见,他只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抓住了机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罢了。
参考资料:
【《明世宗实录》、《杨廷和传》、《张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