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百科

端砚石眼其实是一种天然生长在砚石上,有如鸟兽眼睛一样的名贵花纹。石眼呈翠绿色,或黄绿色,或米黄色,或黄白色或粉绿色,大小不一,一般直径是3~5毫米,也有个别达到8~15毫米的,而且神态各异。《端溪砚史》记述:“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翳睛在内,晶莹可爱……”清末潘次耕的《端石砚赋》更是生动地描述:“人唯至灵,乃生双瞳;石亦有眼,巧出天工。黑睛朗朗,碧晕重重;如珠剖蚌,如月丽空。红为丹砂,黄为象牙;圆为鸲鹆,长为鸟鸦。或孤标而双影,或三五而横斜;象斗台之可贵,唯明莹而最佳。”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也有述:“……天生子石,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为世之珍。”前人十分重视对端砚石眼的研究和评述,除上述所提及外,还有宋叶樾的《端溪砚谱》,唐询的《砚录》,清屈大均和吴绳年的《端溪砚志》,计楠的《端溪砚坑考》,何传瑶的《宝砚堂砚辨》,陈龄的《端石拟》等等。有关端砚石眼的诗文和砚铭就更多了,如余甸中洞活眼砚铭:“莫精于中洞,粹然者其出水之芙蓉,莫良于眸子,()然者晓星之当空。”活眼端溪砚铭:“不学无术谁能假借,何为结邻消此闲暇;日就月将观而化活眼,晶莹看破天下。”又张叔未端溪砚铭:“碧眼黄瞳烂中央,勘书无()群擅长。”总之,前人多认为“端砚贵有眼”。端砚石眼质地高洁,细腻而晶莹,十分名贵。石眼品类名目繁多,为了方便辨别和鉴赏,试从几方面分述:一是从形态上来分辨,一般以其形似而定名,而又多以鸟兽类之眼来定名。二是从神态上来区分。三是从石眼的位置来划分。

(1)鸲鹄眼,色翠绿,石眼中央夹有黄、碧、绿各色,晕作数层(以六层至八层为多,也有十多层的),石眼瞳子圆正,或外形呈椭圆形,形如鸲鹄鸟(亦称八哥鸟)之眼。一般直径为1厘米,曾出现过直径达2厘米多,鸲鹄眼是非常难得而名贵的石眼,最佳者为青翠绿无能,线条清楚,轮廓分明,瞳子清晰,晕作八层以上,直径亦在感动1厘米。鸲鹄眼一般只出于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

鸲鹄眼

(2)鹦哥眼、了哥眼,色泽亦以翠绿为上,中有瞳子、瞳子为黄黑相间,眼晕作数重,比鸲鹄眼要小些。

鹦鹉眼

(3)珊瑚鸟眼,眼的周围色泽青绿,其瞳子稍带赤色,形体较小,大的一般不超过1厘米,小的只有0.3~0.5厘米,有时会密集地聚在砚石的某一部位。

(4)鸡公眼,像雄鸡眼般大小,有黄晕、绿晕相间,中间的黑点较为明显。

鸡公眼

(5)雀眼,圆正,形如雀之眼,晕作数重,以黄绿色为主要色素,直径一般在5~6毫米大小。

(6)猫眼,晕作数层,眼及瞳子中有垂直线(其它石眼没有的)。

(7)象牙眼,主要特征是石眼呈乳白色,近似象牙的颜色,瞳子中间有黑点,一般见于老坑或坑仔岩。

象牙眼

(8)象眼眼的形状细长(不圆正),有时如卵石,似大象的眼睛,色泽均为黄绿色。

(9)绿豆眼,其颜色与绿豆非常相似,青绿加一点土黄的混合色,形体如绿豆般大小。

绿豆眼

(10)翳眼瞎眼,眼的外围形状不清晰,有点模糊,眼中无瞳 子,或瞳子模糊不精,分不出层次,端石中常见于梅花坑和蕉园坑(即有眼宋坑)。老坑、麻子坑及坑仔岩也偶有发现。

(11)怒眼,像兽类发怒时的眼睛,眼睁大,而瞳孔小。

(12)泪眼,石眼像流泪一样下沿呈滴水状,下沿的边线模糊。

泪眼

(13)死眼,没有瞳子、没有晕,更没有层次的石眼。

死眼

(14)活眼,《端溪砚史》转引李之彦《砚谱》写道:“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翳睛在内,晶莹可爱,谓之活眼。”活眼线条清晰,轮廓分明,像鸟兽的眼睛。《两般秋雨()随笔》云:“水岩石按外层有淡墨晕,眼嵌石中,其圆如珠,初磨见淡墨圆晕,即眼皮也。愈磨愈大,层亦愈多,睛见而眼适中矣。故宜眼处见睛而止,不宜眼处见皮而止,毋再磨也。”实践证明如此。

(15)高眼,所谓高眼,唐询在《砚录》云:“……其生于墨池之外者谓之高眼,生其内者即曰低眼。高眼尤为人所爱尚,以其不为墨所清掩,常可睹于前也。”唐询以墨池作界定,我认为不够完善和准确,石眼凡在墨池上给予雕刻提供“天工”的条件,使雕刻(艺术加工)与石眼高度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就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将“眼”作珠,刻制成“龙吐珠”;或将“眼”作星光,刻制成“吉星高照”。这亲的石眼叫作高眼。

(16)低眼,石眼生长在砚堂中或砚堂的下端,或砚边者,谓低眼。另有所谓“底眼”,即石眼在砚背者。其实,低眼和高眼如经过创作人员的精心设计,独具匠心的刻制,是可以转化的。坑仔岩《近水楼台先得月砚》,原石有二颗名贵佳眼,其生长位置恰好在砚石的下部(低眼),作者将其设计为倒影的明月,意境含蓄高雅,达到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关于端砚石眼的形成,前人也曾作过探讨和研究,他们认为砚石中有青脉者,必有眼,前人的说法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同时又是反复实践得出的结论。但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不一定准确。随着科学的发展,矿石地质学的勃兴,于是端石眼形成的论述逐渐成熟。最早见于日本著名学者坂东贯三在其所著的《中国古砚与文艺》(胡一臧译)一书:“石眼之质为石连虫,而其本体杂有辉缘岩,石连虫开似蛆虫或如蚯蚓状,此虫体为石灰质,冲去石灰质而于其中渗入辉绿岩以凝洁成之物也。”浙江有一位对端砚颇有研究的刘雪樵先生,曾写过《略谈端石眼》一文,则认为:“至于1961年有人初步判断端石是一种泥质变质岩……其中‘眼’便是彩泥形成的‘结核’……。此说较符合实际,但是板东说石眼是像蛆虫或蚯蚓的石连虫变成,现在我们不管梨看,石眼毫无一点像蛆虫或蚯蚓形状的化石痕迹,如能说他是虫变?……至于端石的‘眼’对实用上是否还有关系呢?我认为是没有的。”刘文对端石眼的看法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其对石眼形成的观点有一定的根据。我们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石眼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得到地质部门的支持,实地勘察和研究大量资料,并先后将100多颗不同的石眼(包括各坑洞的)切片化验,证实了端砚石眼是一种含铁质的结核体。石眼产于砚石这类含铁质水云母页岩中,与铁质有着密切关系。常分布于小侵蚀面上,条纹状构造、小型斜交层理发育的砚石内。形态成球形、椭圆形、卵形、扁豆形。按内部结构可分实心和空心结核以及单体和复体结核等类型。按其开头及各种结核与围岩的关系,表明这些结核均是在成岩的不同阶段形成的。大体成岩早期阶段形成以黄铁矿为核心的结核,可能是交代早已埋藏的钙质或生物碎片而成的结核,其特点是与围岩的接触界线呈过渡关系,其成分除铁质外,其他与基质相似。(如老坑所见)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核,夹于紫色铁质条带内,成椭圆状或球形。这种结核,表面呈青灰色、黄绿色,如坑仔岩、麻子坑、蕉园坑等所见。而在缺少铁质成分的砚石中,有一些球形结核是空心的,称之“死眼”;是由粘土矿物为核心,吸附很薄一层青绿色的氢氧化铁包成壳,这种结核可能是成岩作用后期完成的,因此,端砚石眼这种含铁质结核体,是沉积埋藏之后,在成岩作用过程中不断聚集铁质成份,形成晕圈数重乃至十数重的花纹,是端砚石中极其名贵而又稀有的石品。(广东省地质矿产局719地质大队1985年的《广东省肇庆市端砚地质调查报告》)

老坑石眼

坑仔岩石眼

(0)

相关推荐

  • 【古文探奇】南越笔记-端砚

    山水 女子十二乐坊 - 自由 端砚 <岭南杂记>:端砚出肇庆羚羊峡东.有上岩.中岩.下岩之别,有水坑.旱坑之分,有旧坑.新坑之目.其石之精粗美恶,人人聚讼,皆由身不至端溪,究莫能辨真石也. ...

  • 端砚老坑大眼

    [品名]:老坑     [尺寸]:长:16cm 宽:12cm 高:2.8cm [颜色]:青灰色略带蓝紫色 [石品]:石眼.火捺.蕉叶白.青花.金线.翡翠.石质细密纯净.高洁.

  • 端砚老坑仔

    端砚老坑仔

  • 端砚坑仔岩 鸣春砚 

    端砚坑仔岩 鸣春砚&#160;

  • 书画家——杨林非--权威的艺术百科认证平台

    艺术简历: 杨林非 中国现代花鸟写意画家.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千年白族村.祖辈皆是文人将士,从小备受熏陶酷爱写意花鸟,师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孙建东,张志平,李建东等,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 ...

  • 书画家——王建阁 艺术百科--权威的认证平台

    个人简历:       王建阁,原名王建革,字凤鸣,号鸣岐,1970年生于哈尔滨,自幼喜欢书法绘画,从临习颜勤礼碑开始了书法的学习道路,稍长,开始学习行书.草书.隶.篆等书体,临习了诸多古人著名法帖碑 ...

  • 张华--艺术百科--权威的认证平台

      个人简历: 张华男1967年生陕西省,礼泉县人现任世界华人华侨书画院简称世侨书画院外联部部长,北京陈柏美术馆,西安馆常务副馆长主持工作,国际春秋礼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寻找中国最具有特色书画家组委会 ...

  • 艺术百科-绘画论坛之“磨漆画”

    磨漆画 将漆树分泌出来的液汁,制作天然大漆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材料.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漆画的 ...

  • 齐白石传人李昱奇艺术百度百科

    中国国画巨匠一代宗师齐白石先生 齐派传承人李昱奇 李昱奇艺术简历 李昱奇.曾用名<李艳兴>男,字颢石.号墨龙.1983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武邑县,师承于齐白石传人良石武天庆王翠艳夫妇门下,现 ...

  • 【百科知识大全】边缘科学类—书画艺术

    编者按 所有百科知识点均来自相关资料,如有出入,请反馈给本平台.谢谢! 边缘科学类-- 书画艺术 1. 文房四宝:纸.墨.笔.砚. 2. 1997年公布的中国十大名画:  ①<十泳图& ...

  • 【音乐百科】“技巧到极致,那就是艺术”——理查·施特劳斯那些小事儿

    一提到施特劳斯,你会想到谁? 小约翰·施特劳斯?嗯嗯,古典音乐已经入门啦~ 再想想,还能想起老约翰·施特劳斯? 哎呦~不错哦~ 理查·施特劳斯?? 哇塞!骨灰级!! 施特劳斯(Strauss),一个富 ...

  • 【音乐百科】一句话让你秒懂“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的区别

    咏叹调与艺术歌曲虽然都是使用美声唱法来进行演唱,但两者在演唱技术的运用上是存在着差异的,所以这篇文章希望对热爱美声的朋友也能有所帮助,欢迎大家佐证补充. 一,咏叹调是选自歌剧里的一首独唱歌曲,艺术歌曲 ...

  • 【音乐百科】十九世纪上半叶钢琴艺术的“法典”

    "钢琴诗人"肖邦将练习曲从"幕后"带到"台前",让它成为音乐会上的常用曲目之一.时至今日,这些音乐作品它们在功能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上所达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