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动不动说自己是刚需,你不配。
我打架斗殴败家子但是我是好男孩,因为我不吸毒。
---社会男孩强子
我妈有房我爸有房我爷爷奶奶都有房,但是我是刚需,因为我名下无房。
---一个被刚需吞噬的土豪妹
周六刚需优先摇号政策出来后,关于刚需优先摇号房源那一段我理解错了,当天晚上就自己跪玻璃切了哈。
除了理解能力有问题外,还有个原因可能是不太能够相信能拿出那么高比例的房源给刚需优先。
1000套房子,如果棚改占100套,那么刚需优先房源至少要占450套(棚改剩余房源的50%以上)。而且还有双保险。
这比例,这概念,高高在上的棚改瞬间自叹不如,在相亲市场“你是不是刚需哦?”应该会成为一段流行开场白,哪个吼一句自己的刚需,追求者要排笼新机场。
刚需的界定
是非常认真
且
纤巧的
一. 居民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夫妻双方及其未成年子女、离异(丧偶)父(母)和其未成年子女,达到法定婚龄未婚、离异、丧偶等单身以个人为居民家庭;夫妻离异的,购房登记时离婚应已满三年;
刚需是以家庭认定:1,两口子;2,两口子加未成年娃儿;3,单身妈妈/爸爸和未成年娃儿;4,男到22,女到20岁的单身狗都算(如果是离婚变成的单身狗,要离婚3年后才算)。
以上每一种情况无论有几口人,都只有一个资格。
二.登记购房人及其家庭成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名下均无自有产权住房且自2016年10月1日以来无住房转让记录;
没得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在成都没房子并且在限购后没有过住房转让记录就算刚需,就可以优先摇号。
呃......
其实还是多有道理的=。=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小明
2010年到成都搬砖,2013年买了个套一改的套二,后来在雄性激素的驱使下结婚生了个娃儿,又搬了几年砖,婆娘衣服都不敢买终于凑够了套三的首付。
那个时候很多购房者都比较清高,比较挑剔,他们从15看一直看笼16年都没下手,早几年的市场环境不是所有人都能快速决定花一两百万买房子的,那个时候一万五买攀成钢啊,尼玛现在一万五买犀浦。
最终迎来了摇号,摇号初期也不改以往清高作风,这个看不起那个不想要,甚至还有非三环内不排的倔强,后来看到势头不太对,杂个大部分拿预售的盘都那么渣哇喃,于是加入了摇号大军。
排了N个盘,统统没中,失望之余看到正在喝奶奶的娃儿发出了一声叹息:早晓得(以下省略1万字)
这种购房者其实有点多,而且还有点作,很多人说:啊,早几年咋不买呢,现在看到涨价就来跟我们抢,还不是想套利。
说这句话的人一样想套利,有几个人看到地下有100块钱不想捡喃?大家都差不多就不要找优越感了。
一个来到成都8年的小伙子,生了娃儿屋头太打挤只是想换个套三而已,但是他不算刚需。
有些钢丝会说:你还有娃儿嘛,我连女朋友都不得,凭啥我不能优先。
我靠你没有女朋友又不是他的错。
小红
屋头是成都土著,90年代父母双双下岗,拍了几年肥肠粉儿后身体遭不住了,住在二仙桥的老破小里养老,7年前小红来到国际城南混社会,在中和场买了个小房子方便上班,最近父母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想买套稍微大点的房子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可是她不算刚需。
小威
小威是四川人,他还是个卵子的时候父母就去西藏做生意了,全家跟成都没有一丝牵连,看到成都楼市如此火爆于是学历入户了高新南,他爸说了,随便哪个盘,你看得起的就给你买,我们屋头有的是钱,二天卖不脱就留到养老。
这特么算刚需。
小白
小威的同学小白妈老汉儿名下3套金融城,奶奶还有一套泡桐树学区房,现在小白的妈老汉儿预算400万左右给他再买一套,也算刚需。
小刚和小强
小刚和小强是打游戏吃鸡认到的,小刚在成都已经工作了好几年,因为工资一直不高家庭条件也不咋个所以一直没有买房,最近两年收入稍微高了些,父母也想通了卖了老家的房子打算在成都给小刚来一套,他算刚需。
他的好基友小强是外省人,来成都上学刚毕业就落户成都,屋头又有,打算在成都投资一套房子就回老家工作,他算刚需。
以后不要动不动说自己是刚需了哈,你不配。
张哥
来成都打拼多年,一直在办贷款,因为看不起房地产这个大染缸于是一直没买房,后来被坎了,张嫂也跑了,快40 了才发现在相亲角显得有点瓜,可能还是需要一套房子给自己增加点光环,终于张哥还有几天社保就满2年了,刚好成都出了一个这么好的政策,张哥恩是开心得睡搓都要笑醒,赶紧把充气娃娃丢求了,切排个优先号买房耍朋友。
张哥这种算是功德圆满的刚需,所谓的24K纯刚。
其他悲剧
响应二胎政策不用过度画重点,生二胎肯定是为自己不是为政府也不是为国家,但是既然开放了二胎政策,宣传生二胎,政府就应该深入二胎的家庭了解现状,摸摸需求,比如奶粉太贵啊,奶粉太差啊,天价幼儿园以及大房子什么的,这些不解决光喊口号有几个人敢生哦。
现在以及未来的小张小新小喵
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省份,他们要么在成都上学,要么在成都上班,无论他们在老家有十栋楼,还是只有一堵墙,但是他们在成都无房,他们都是刚需。
他们爱上了成都想在成都继续生活下切,他们要买房结婚生娃儿生二胎买奶粉儿,无论是逛酷奇LV还是EGO,无论是吃串串还是吃海鲜,只要他们愿意留在成都,那么他们就是ZF最想要的人。
临时刚需笑死我
中签率、舆论还有人才引进可能是导致出刚需优先政策的导火索。
中签率持续走低,最受伤怨气最大的是真刚需,越是摇不到怨气越大内心越害怕,会产生不好的化学反应,再加上其他城市相继推出这个政策,我市也必须要表演一哈,看哈哪个更凶,哪个对“弱势群体”最好,又是哪个是诚心诚意的在引进人才。
虽然刚需的界定在我看来有点那个,没想到这么简单,但是至少这个出发点是好的,能保证大部分真正的刚需先上车。
政策确实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人,更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不管对象是哪个,优先就是不公平的开始,这盘更是可能会有外地投机的踩到改需的脑壳上位。
其次是人才引进,本来别个想来成都落户的,看到在成都买房的阵仗想来都要考虑一哈后果了,买个房子这么难,不如选一个其他差不多的二线城市,反正都差不多。(对成都不要太过蜜汁自信,在很多沿海城市的人眼中成都是大山里的三四线,并没有好到哪儿切,在其他一般发达地区的人眼中我们就是个二线,而且也是大山里的孩子。)
为了顺利拆迁,只好让棚改户先富,为了吸引人才又让无房土豪先走,留给你们的是一地鸡毛。
最后
对刚需的界定这么简单一刀切我也理解,毕竟每次排号交资料的人数都数不过来,如果还要根据社保年限、落户时长等条件筛选的话是非常浩大的工程。
那么既然如此,既然是刚需,反正是用来住的,那么就延长限制交易时间,越长越好,让投机的不敢把钱投在可能要八九年才能交易的房子上,这个方法至少能筛选出大部分投资客,提高真刚需的中签率早点上车。
我觉得你们肯定有很多故事要讲,
留言板交给你们了,请开始你们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