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码男”遇上中文系,川大学霸在跨界中找到方向!
熟识王兆基的人,都管他叫“基神”。
大家评价他:“成绩好,‘大神级’!”“超热心,在学习和比赛上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竞赛大神”“解决问题小能手”“感觉就没有他不会的事儿”“他啥都知道,还愿意告诉你”……
王兆基,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2017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大学里,王兆基在本专业学业优秀的基础上,还交叉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完成3项国家级大创;获得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数学建模竞赛四川省三等奖等奖项;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社团会长等学生干部职务;获得四川大学“百佳”模范学生干部、四川大学2019-2020学年优秀毕业生干部等荣誉……
王兆基的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硕果累累。
而这样不被虚度的大学时光,正是王兆基不断努力追梦的结果。
玩转代码的学霸,
创新创业的“大咖”
王兆基与计算机的缘分,开始于家里买的第一台电脑。
借助网络资源,还在读小学的他就自学了易语言、Visual Basic和Flash ActionScript2/3,并陆续做了一些Flash小游戏。
中学开始,王兆基对计算机的兴趣越发浓厚。高中时,作为学校模拟联合国成员之一的他,为了满足“模联”会议的记录需求,独立开发了一款会议记录软件。这款软件后来还稳定服务了其学校和当地的多届“模联”会议。
高考后,王兆基进入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在专业学习上,他的表现几乎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不仅专业成绩排名靠前,还参与了许多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
四川大学软件设计大赛初赛答辩
大一大二期间,王兆基参与并完成了三项国家级大创项目。
第一次作为组员参与的大创项目“‘Recommender机器人’——基于语义分析和决策树的高端电子产品新型推荐系统”就评了国家级,这让王兆基对自己有了更多信心。
大二时,王兆基自己当起了立项人。他带领大创项目——一个工程技术类项目“基于人格特征和大数据分析的‘新高考’智能选科和志愿填报推荐算法研究暨Web系统实现”一路过关斩将,从创意的提出,到申报书的落地,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王兆基奋战的身影。一番努力后,得来了好消息——该项目获评了国家级。同时,他还参与了一个人文学科的大创项目“哲学教育普及化的必要性研究及基于小学阶段的可行性分析”,也顺利获评了国家级。
作为电子科技大学黑客马拉松活动评委(一排左三)
2020年暑假,王兆基与网安学院的蔡易成、代伟、黄国宇同学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竞赛过程中,四位同学目标明确,对参赛系统需要包含的功能胸有成竹,“工作效率非常高。”最终,他们的参赛项目“Privacy Guardian:网站隐私泄露智能检测系统”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证书
谈及学习计算机的心得,王兆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计算机整体思维”——将不同课程置于一个整体的体系中,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
“比如,有同学会觉得Python、C++、Java等编程语言需要一门门地学,学得越多越厉害。但实际上,它们只是为满足不同问题情境下对计算机编程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不同工具。如果将编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就是看一遍语法,再理解一遍应用场景的事情。”
学霸也迷茫,
文学成为“突破口”
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王兆基表现亮眼。但看起来“还不错”的成绩,并没有让他觉得满足,相反,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兆基陷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
“这种焦虑好像来自同学、老师、家人,来自成绩、实习、科研、工作,但我最终发现,这种焦虑根本上来自于迷茫。”王兆基说,“当时的我好像忘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面对迷茫与焦虑,王兆基采用的办法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接触学习新的知识”。
吴玉章学院国际课程周(UIP)国际交流营活动(左二)
其实,王兆基除了计算机外,对文学也一直很有兴趣。于是在大二下学期,他申请参与了吴玉章学院的“交叉学科复合课程计划”,在主修计算机专业的同时交叉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文系的课堂带给了王兆基完全不同的体验。他发现,文学的课程让人心潮澎湃,语言学的课程也充满趣味。
只是,为兼顾好两个专业的课程,王兆基的生活变得非常繁忙。大三那年,他几乎成了宿舍通宵自习室的常客,常常学习到很晚。
尽管如此,在王兆基看来,交叉修读中文专业,带给他的并不是压力,而是一种享受。一段时间后,他惊奇地发现,心中的焦虑渐渐平息了。
作为「大川小思」转专业经验分享会嘉宾
“也许这就是人文学科的魅力吧。我很难描述自己在中文系究竟得到了什么,如果要找一个它对我而言最特别的影响,那一定就是——让我找回了自我。”
王兆基认为,交叉学科的学习经历对自己有着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思维塑造了他做事的方式;而人文学科更多在性格层面影响了他。
喜欢动画的“中二”少年,
更是个川大“百事通”
课余时间里,王兆基有一个“中二”的爱好——动画。但动画之于王兆基,远不止爱好而已。
王兆基在童年时,不喜欢与人交往,因为他常常感到自己不被理解。但观看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之后,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就算人们很难完全理解彼此,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寻求相互理解,不能逃避。”
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学着听别人的故事,也讲出自己的故事。在川大,王兆基经常与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交流,希望结交更多的朋友,分享彼此的经历。
作为JavaScript入门讲座主讲人
另一部对王兆基产生很大的影响的动漫是《Fate》。《Fate/stay night》的主角希望成为“正义的伙伴”,从小到大始终在帮助他人。王兆基深受触动,因此,从那以后,他便一直把“成为正义的伙伴”作为自己的信念。
在这一信念的驱使下,王兆基参与了数不清的学生工作——担任寝室长、学习委员、吴玉章学院学生会主席、党委学生工作部思学工作室“大川小思”朋辈导师、山西省招生组学生志愿者负责人……
作为学子母校行返校宣讲活动队长(左一)
吴玉章学院学生会迎新晚会留影(后排左一)
由于比赛、大创经验丰富,王兆基在学工部“大川小思”朋辈辅导中心担任竞赛组朋辈导师,为需要帮助的同学免费提供一对一咨询。
面对众多同学的提问,王兆基总会在交谈中与大家深入交流,弄明白同学们真正的困惑与需求,再给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在工作量评价表里,他的咨询次数常常是最多的。
作为「大川小思」竞赛专题辅导讲座嘉宾
两个专业的学习、创新创业竞赛、专业比赛,再加上众多学生工作,“忙”成为了王兆基的标签之一。不过,王兆基对此并无怨言。在他看来,学生工作比很多事情都更重要。
“我觉得大学里的学生工作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帮助别人的过程就是在为世界变得美好做出的正向努力,这也很符合我成为‘正义的伙伴’的理想。”
做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今年4月,王兆基看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计算语言学专业的招生计划,眼前一亮。
原来,早在修读现代汉语课程时,他就对语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计算语言学本身就是交叉学科,这对本科计算机交叉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他来说,再合适不过。
于是,在深思熟虑后,王兆基决定以此为未来的深造方向。经过不懈努力,十月的保研季,他终于如愿以偿,成功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作为吴玉章学院保研经验交流会嘉宾
“身边有人对我的选择感到意外,但我实现了我自己的追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在采访的最后,王兆基想送给川大学子们一句“中二”的祝福:“希望大家都能不以外界期待的理想为理想,找到适合自己前进的道路,成为‘自己’的王,同时为人类命运做出一点正向努力。”
来源: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