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儒医于建成:中医是古代原创科学
由于现代中医说不清传统中医理论,造成三种局面:一是,界外反中医的依然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攻击中医;二是,界内传统派拿着雕虫小技当杏林瑰宝,甚至堪舆、算命、驱鬼都被划拉进中医当中;三是,创新派总是拿着西医病理药理的鸡毛当令箭,把中医当做纯粹的经验加以所谓的科学改造。造成临床靠经验,理论胡乱编的局面,临床服务能力也逐渐下降。造成中医一派乱象的罪魁祸首就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没有给出严谨、自洽、紧贴临床的中医固有理论,而是闭门造车,胡编滥造。
由《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构建的传统中医理论,挂一漏万简明扼要地讲,就是一个哲学命题,一个系统方法,即阴阳五行。
一个哲学命题就是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阳为生之本,阴为死之基。就像达尔文进化论一样,虽然暂时还不能证实,但做为生物学的哲学基础,让生物学找到了所有生物共性的东西。中医认为有一种机制决定生命的生死,生命的一生阳在不断减少,阴不断增加。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减少到零,阴增加到无穷大,就是死亡。中医疗效卓越,证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
一个系统方法就是五行。根据具体情况也用二、四、六和十二等。也就是说五行不在五,而在行,行又可用气、节、运、经等具体事物名称取代。就人体而言,“五行”在时间上把阴阳分出多少来就叫藏象,一日分四时,四气调神、生长壮老已是也;在空间上把阴阳分出多少来就是经络,经络流行营卫就是现今理解的经络腧穴,还分布经筋和皮部。五行把每一个生命活动分出五个方面,就是脏(腑)或叫做器官。如,精神活动魂神意魄志,脉动的弦洪濡毛石。同一行中所有方面,都可用肝心脾肺肾来命名,即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也就是说肝心脾肺肾,仅仅是个符号,所有生命活动的五个方面用其虚指。
这一方法,可以概括为辨证数理逻辑,黑格尔的辩证法尽在其中。
既然,中医理论是一种系统方法,那么,就没有什么落后不落后之说,只要能处理需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先进的。红焖猪肉可以,红焖猪手也可以,红焖海参、红焖大虾、红焖羊肉、红焖土豆、红焖山药,只要喜欢红焖,食材仅仅是方法的处理对象。中医理论也可以应用到任何事物当中,故曰上医医国。
从红焖肉到红焖山药这不是创新,这是拓展。现代中医创新不离口,但没有一项可以称得上创新,有一些顶多算是拓展或是老酒新瓶,更多的是对经典的曲解和误读。中医不缺创新,恰恰缺少传承。一人一套理论,还缺少创新吗?
古代中医不知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照样能治冠心病,现在知道了也许治的更好。西医看到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传统中医认为魄门亦为五脏,冠状动脉亦为五脏,平滑肌蠕动的波幅、波频、波峰、波谷、传播方向就是五脏,一个冠心病至少有五个证型。若是刺痛脉弦,传统中医就认为肝藏血、肝脉弦,这个证型要活血疏肝。若是胀窜脉毛,传统中医就认为肺藏气、肺脉毛,这个证型要理气。现代某些中医认为这是心脉瘀阻,用的却是活血药,而肝藏血,心病不去治心干嘛要去治肝呢?是不是临床靠经验,理论胡乱编?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理应是把中医的方法拓展应用到西医理化发现的疾病上,而不是把中医改造成西医,对等翻译不可通约的同名概念。怎么把中医的方法应用在西医上,举个例子:癌症,其生物学特征是恶性繁殖,不分化,把一个细胞生命周期分出生长壮老已来,癌症就是生太过长不及,生长壮老已,肝心脾肺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如上可见,传统中医的理论是自己的,不是任何一个学科的应用,故不受任何学科的检验。检验中医理论正确与否就靠疗效,当然中医可以研究自己认知的本质,诸如阴阳。什么机制是阴,什么机制是阳,个体生命为什么由生到死,衰老快了是病,衰老慢了也是病呢?任何一门科学都可以跨学科,中医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传统中医是一门专门研究治病的理论,不必研究生物学,更不会去研究量子力学。烹饪不是营养学的应用学科,心理学不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同理,中医完全可以不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传统中医从来没有“司内揣外”揣测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故西医没有权利和责任来指责中医、修正中医、改造中医。中西医结合这么走,路也走不通。理论胡乱编,必然带来经验传承扭曲。没了疗效,中医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