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公里的两广路,宣武的根儿,崇文的魂儿!北京的老家底儿!但再也回不去了…
这可难不倒小编,立马儿脱口而出:胡同、茶馆、戏园子、酒楼、会馆、老字号、名小吃......
这人又问小编:去哪能体验最正宗的京味儿文化?
小编沉思良久,无奈地告诉他:这可就难喽!您来晚啦;搁20年前,最正宗的京味儿,就在两广路上。
两广路,西起广安门,东至广渠门,在2001年8月16日全线通车后,被称为——两广大街。
长达8公里的两广路,几乎串联着老南城的所有精华,宣武的根儿,崇文的魂儿,京腔京韵曾经的“老家底儿”,全在这条街的“三口”、“一桥”加“两门”里面了。
清华池的澡堂子,珠市口儿的教堂和电影院、丰泽园,还有德寿堂药店、纪晓岚故居、中国书店…这些个连起来的地标建筑就是今儿个要说的——两广路。
还记得两广路没拓宽那会儿,从双井到菜市口那段儿,路窄的双向各一条车道,但特别有老百姓生活气息:电影院、百货商店,还有各种美食…
前门大街99号的湖南陶瓷服务部、前门大街133号的景德镇瓷器服务部,那时候说“车水马龙”不为过!现在只配叫做“喧嚣”!
住过这里的人一定不会忘了23路公交车,我小时候上学都坐23路,虎坊路的总站,马路西下完乘客在小平房签完“路单”。发车后在“大影壁”前掉头在马路东“大食堂”门口发车。
当时我就特佩服23路的司机,小马路儿上开的可快了!可每次一到三里河就老堵车,两边儿的司机堵着车还能聊两句。
原来的劳保大楼,如今的新东方;之前的好多地名儿基本也不怎么见得着了:火神庙、榄杆市、水道子、桥湾、三里河、过街楼…唯独现在的57路还能听到这些地名了!
小编这就蹬着车,带着回忆,和您一起看看这条难成人再熟悉不过的街。
广渠门
广渠门桥东边儿路南有个长途车站,那一片胡同比马路低好多,放学回来喜欢骑车溜这个大下坡。
这里最有名的莫过于广渠门中学了,“宏志班”的学生据说都是清华北大的苗子,教学质量也算是老崇文里的佼佼者了!
广渠门儿往西就到了安化楼,住在这附近的老住户一定都知道“公社大楼”,什么?您没听说过?
安华楼的“公社大楼”
乍一听这个名字,但凡上点儿年纪的北京人都知道,这栋建于半个世纪之前的楼是那个特殊时期的产物,在安化楼这个地段儿,最有名的就属它了。
家家户户没厨房,居民吃饭上食堂,楼里活动室、幼儿园、小卖部一应俱全……
如今“富贵园”的房子价值不菲,这里北边是长安街,南边儿两广路,东边是CBD,西边是前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富贵园”了。
培新街
过了安化楼就到了幸福大街和培新街一带了,汇文中学、老49中、培新小学…都聚集于此。
如今我再回到这里的时候,总想着马路旁的烧烤摊儿和一溜儿小饭馆,放学时候大可不必马上回来,同学们三两成群的笑着、跳着、嬉闹着,手里拿着几串儿沾满辣椒面儿的羊肉串儿!
磁器口
顺着培新街交叉口一路奔西,过榄杆市,就到了磁器口儿,这一带可是聚集了众多老北京的美食:豆汁儿、元宵、炒肝儿,哪一个都够小编哈喇子淌到地的了。
曾经这里的一家炒肝赵,估计就只有老南城记得了!
磁器口的锦芳小吃,排队的可不只是元宵。
面茶,椰丝饼、螺丝转、开口笑。除了好吃,还是好吃!
小编还超级喜欢吃这款麒麟酥,馅料味道超级好,甜甜地 表皮,我的天,绝配!
还有豆汁,焦圈,咸菜丝儿!喝豆汁两碗起步的请跟小编一起举手!
要说最具有南城味儿的就要属三里河了,内时候一到夏天,三里河路边上净是铺凉席,放躺椅乘凉的,路口的国营奶馆儿,见天儿有人喝酸奶。
珠市口
过了桥湾儿、三里河就来到了珠市口,这就是早先的猪市口,您先喽喽。
这里南通天桥,北到前门,贯通东西,各大商圈通过这里连接。
记得有一阵儿,珠市口有很多美容美发用品店。那时的理发店我们进门喊:师傅。没人撺掇你办卡,更没有Tony老师给你做什么所谓的造型。
珠市口不远处的煤市街把口儿,有这著名的鲁菜馆子~丰泽园。葱烧海参,烤馒头......好吃太多。
“开明电影院”、原先叫“开明戏院”,再后来叫珠市口影院。右边是留学路北口,东侧紫竹林餐厅。
还有这个教堂您还记得吗?它原来的样子您还记得吗?
再来一波珠市口的“回忆杀”:
惠中大厦的麦当劳,现在已经没有了,连麦当劳都改叫金拱门了。
美福林的三鲜包子和小米粥,吃不腻呀。
功德林的素菜,豆制品能做出红烧肉的滋味儿。
还有云鹤祥的洗发膏以及路南那一水儿的戏服行头店,谁让珠市口这边就曲艺团体多呢。
劳保大厦,上学骑车那会儿也是经常路过。
眼镜蛇天王星,100块钱,能唱一个通宵,里面还有迪厅舞池。
南城红极一时的“世纪天鼎”,如今也面临拆迁的命运,里面好多东西都在清仓,有机会您可以去看它最后一眼!
虎坊桥
从珠市口往西,不远儿就到了虎坊桥,您会发现铺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越来越重。中华印书局,这个船型的建筑在现在看起来依旧很前卫,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琉璃厂。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位纪大才子当年就住在虎坊桥东边,现在这里是晋阳饭庄和纪晓岚故居了。
还有一家老药铺-德寿堂,当年这里“房子顶上跑火车”的新潮壮举,可是在京城名噪一时。
时代有点远?那么从虎坊桥往南的工人俱乐部您总依稀记得吧?1956年建成开业,在父辈们的嘴里第一次看《沙家浜》、《杜鹃山》都是在这里。
大把儿搪瓷缸子,蛤蜊油,回力鞋,这些怀旧的老物件如今还买的到吗?当然买的到,就在虎坊桥南边的“虎坊路百货”里,在这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
菜市口
说起两广路,就不得不提菜市口。也许地球人都知道这里是当年的杀人刑场,但是只有北京人知道这里曾经的何等繁华。
当然,菜市口的老字号,老店是多的。不知道您是否还能记得下面这些?
还不是“金玉满堂”的菜市口百货。
那时的南来顺,门脸不大,味道靠谱。
信托商行,现在见得不多了。
美味斋,各位老南城,您在这里吃过饭吗?
还有三合店的飞炉扒鸡,校场口的小碗拉面,一吃就上瘾。如今拉面馆开在回民学校门口,一碗二细和一盘酱牛肉再加个茶鸡蛋,一贯是标配,味道没变。
广安门
再往西就到了广安门,也就是两广路的西头儿。
建国后,广安门站停止客运,成为了专门的货运站,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这里兴建了大批的货物仓库、集装箱场还有综合服务楼。90年代时,广安门火车站的业务达到顶峰。
在物质资源匮乏的时代,广安门站曾是京城百姓的生活储备库。除了运输粮食、煤炭等国家战略物资,大到家具,小到针头线脑等日常用品,都曾在广安门的站台装货卸货。
由这俩“门”(广渠门儿、广安门)串起了两广路,更串起了南城百姓的生活点滴,无论您是110103,还是110104,体验过、经历过最浓郁的京味儿文化,就是最大的幸福!
宣武,崇文的名字取消了,这里的胡同,街道被拆得咱不认识了。还好,我们这些热爱这里的南城人还在。
两广路的样子变了,南城的味道淡了,可我们的回忆却不会消逝!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出处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平台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