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呃逆】
呃逆
一、概念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诊断依据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西医的单纯性膈肌痉挛和胃肠神经官能症、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及胸腹手术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之呃逆,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症。常伴胸膈痞闷、胃脘嘈杂灼热、嗳气、情绪不安等症状。
2.多有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受凉等诱发因素,起病较急。
3.呃逆控制后,作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1.干呕干呕与呃逆同有胃气上逆的病机,同有有声无物的诊断依据,二者应予鉴别。呃逆的特点是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其声短促而频;干呕的特点为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其声长而浊,多伴恶心,属于呕吐病,二者不难鉴别。
2.嗳气嗳气与呃逆也同属胃气上逆之证,但呃逆的特点为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嗳气的特点则是声长而沉缓,多可自控。
(三)辨证要点
1.辨病情轻重呃逆有轻重之分,轻者多不需治疗,重者才需治疗。若属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作史,无明显兼证者,属轻者;若呃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则属较重者,需要治疗。若年老正虚、重病后期及急危患者,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弱,则属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危重证。
2.辨寒热虛实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面青肢冷,舌苔白滑,多为寒证;呃声响亮,声高短促,胃脘灼热,口臭烦渴,面色红赤,便秘溲赤,舌苔黄厚,多为热证;呃声时断时续,呃声低长,气出无力,脉虚弱者,多为虚证;呃逆初起,呃声响亮,声频有力,连续发作,脉实者,多属实证。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呃逆的治疗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基本治法。平呃要分清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在此基础上,可辅以降逆平呃之品,以利膈间之气。对于危重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二)分证论治
1.胃火上逆证
证候: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饮冷,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
基本处方:生石膏30g,知母10g,北沙参30g,麦门冬20g,法半夏10g,山药15g,柿蒂10g,竹茹10g,甘草5g。
2.胃中寒冷证
证候: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
基本处方:丁香3g,柿蒂10g,干姜6g,党参10g,通草5g,刀豆30g。
3.气机郁滞证
证候: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代表方:五磨饮子。
基本处方:代赭石10g,旋覆花10g,橘红10g,法半夏10g香附10g,党参10g,沉香10g,生姜5g,瓦楞子30g。
4.脾胃阳虚证
证候: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代表方:理中丸。
基本处方:党参10g,炒白术10g,炮干姜8g,吴茱萸5g,丁香3g,柿蒂10g,刀豆30g,炙甘草10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针刺疗法
取穴:攒竹、风池、内关、膈俞、气海。
操作:针刺攒竹穴,即沿眉头凹陷斜刺0.5寸,用高速捻转的方法进行强刺激,并瞩患者配合呼吸和憋气;风池穴,宜向咽喉方向进针,深刺1〜1.2寸,用捻转方法进行强刺激;其余各穴为常规针刺,用捻转泻法。留针10分钟。
(二)推拿疗法
1.胃火上逆证取仰卧法,医生用双手相叠,以中脘为中心顺时针摩腹60次,再用掌按法持续按压中脘、神阙、巨阙穴各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取俯卧位,医生用捏脊法自腰骶部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自下而上反复捏拿5遍;再用手掌横擦八髎穴5分钟,以热为度;最后用一指禅推法推胃俞、膈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
2.胃中寒冷证取仰卧位,医生用双手掌相叠,以中脘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腹60次;再用手小鱼际从膈下向腹部直推,重复进行5遍;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缺盆、膻中、乳根、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取俯卧位,医生用手掌擦其背部膀胱经,反复进行5遍,以热为度;再用一指禅推法推膈俞、胃俞穴各2分钟,以酸胀为度;最后用指擦法横擦左背部2分钟。
3.气机郁滞证取仰卧位,医生先用手掌横擦胸部及两胁,以微有热感为度;再用拇指指端点按中府、云门、期门、章门各30下,再按揉合谷、足三里、内关、丰隆穴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最后用右手中指勾揉天突穴1分钟。取俯卧位,医生用拇指一指禅推法推肝俞、肺俞穴各2分钟。
4.脾肾阳虚证取仰卧位,医生用双手掌相叠,以中脘为中心顺时针摩腹6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膻中、鸠尾、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最后用中指勾揉天突穴1分钟。取俯卧位,家人用手掌自上而下直擦督脉及膀胱经,重复进行15遍,再横擦左侧背部脾胃对应区15遍;最后用拇指一指禅推法推脾俞、胃俞、膈俞、肾俞穴各1分钟。
(三)刮痧疗法
1.胃火上逆证在需要刮痧的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刮板角部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以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和手背合谷穴各30次,以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公孙、内庭穴各30次,可不出痧。
2.气机郁滞证在需要刮痧的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刮板角部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以出痧为度。刮期门穴及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间,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先左后右。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以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侠溪、太冲穴各30次,可不出痧。
3.脾胃阳虚证在需要刮痧的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刮板角部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经脾俞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腹部,从中脘至气海穴,由上至下,刮30次,以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以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30次,可不出痧。
(四)拔罐疗法
1.胃中寒冷证
取穴:水突、膻中、巨阙、关元、内关。
操作:上述各穴用艾条温和灸各10分钟后拔罐(除水突外),留罐15分钟,每日1次,呃止即停。
2.气机郁滞证
取穴:膈俞、肝俞、胆俞、膻中、中脘、期门。
操作: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五、药膳食疗
(一)竹茹麦冬茶
适用于胃火上逆证。
原料:竹茹15g,麦冬30g,冰糖6g。
制法:将竹茹、麦冬放入砂锅中,加清水S00m1,浸透,煎煮至300m1,去渣取汁,加入冰糖待其溶化后和匀,分多次饮用。
(二)生姜大枣粥适用于胃中寒冷证。
原料:生姜8片,大枣2枚,粳米100g。
制法:生姜洗净,切成薄片或细粒,加入到洗净的粳米中,放入大枣,同煮成粥。
(三)柿蒂梅花粥
适用于气机郁滞证。
原料:粳米50g,柿蒂3个,生姜3片,白梅花3g。
制法:取粳米洗净后煮粥,水沸后加入柿蒂、生姜,粥快熟时加入白梅花,再煮片刻后捞出柿蒂、生姜渣即可。
(四)柿蒂党参粥
适用于脾胃阳虚证。原料:党参10g,柿蒂8g,丁香3g,生姜3片,粳米100g,红糖适量。
制法:将党参、柿蒂、丁香、生姜洗净后加水煎取留汁;粳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及药汁煮粥,粥熟后放入适量红糖搅匀调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