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223条-226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主持人:林佳明老师
时间:2018年04月17日20:00-21:00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223条、224条、225条、226条。
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无数名医。书中每一条文、每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
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今晚我们再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223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 223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陈青:223是承接第221条而来,述阳明病误下后有余热留于胸膈者,亦有阴伤水热互结者。下后阳明余热尤存,故脉浮发热:热陷下焦,与水互结,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津不上承,兼下伤阴液,故渴汤清热育阴利水
林佳明老师:223条:若误下后脉浮发热,渴欲饮水而小便不利,与五苓散的原理相一致,但是没有表证,渴亦比较重,都是三焦水湿不化。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滑石,甘寒,缓缓和性清热利尿剂。通六腑九窍津液,利涩结,下垢腻,逐湿热。主小便黄赤,膀胱、尿道炎,暑热,烦渴。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四味均属甘寒性利尿药,猪苓解毒消炎利水道,尤善止渴;阿胶止血润燥,治小便不利,或淋沥,或出血。全方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偏于热者。
猪苓汤与五苓散证治大致相同,但猪苓汤为寒性利尿剂,五苓散偏温。猪苓汤利尿、消炎、止血,用药一派甘寒,连温性的白术亦不用,加仁可治尿道疼、小便频数、发热之泌尿感染及肾盂肾炎。五苓散因有桂枝,可治气上冲。利尿药加大黄五六分更助利小便(大黄多用通大便,少则利小便),经验之所得也。
林利城老师:此条应接在第221条之后,是误下后出现的变证之一。如果误用下法治疗之后,出现脉浮,发热,口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等表现,主方选择猪苓汤。误下之后,脾胃受损,运化失施,水饮内停故见小便不利;阳明发热,热灼津伤,误下也损伤津液,故见渴欲饮水。阴虚而阳气不敛,故见脉浮。治疗应该养阴的同时清热利水,属于猪苓汤证。
刘敏:对伤寒223条理解:热浮于外,水郁于里,则以导水邪清血热主治,故用猪苓汤。茯苓、猪苓淡渗利水,泽泻也是利水的。滑石利水同时使阳气下降,也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阿胶可以滋阴。
许永芳:热移下焦,致津血亏虚,水热互结膀胱,而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等症,予猪苓汤主之。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陈青:第224条紧承第223条论述猪芩汤禁例。阳明病里热炽盛,故汗出多;热鱼津伤,则口渴,猪苓汤虽有清热滋阴之力,但其利水力弱,阳明为病,易于燥化,汗出多而津,若误用猪苓汤复利其小使,必致津液更伤,邪热愈炽,故强调“不可与猪汤”
许永芳:阳明病,汗出过多,致胃中燥而渴者,当予白虎加人参汤。不可与猪苓汤,因猪苓汤利小便更使胃中燥,而渴更甚。
曹丽君:224条阳明病热让,因里热炽盛,迫津外泄,则汗出必多。热盛津伤而口渴,自是引水自救的反映,化源不足,体液缺乏,小便必少,宜用清生津之剂,切不可用猪苓汤复利其小便。
刘敏:对伤寒224条理解:阳明病,应当多汗,因汗出多,致小便少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因为汗多胃燥,无水不能下行,是水涸之小便少,非水蓄之小便不利,猪苓汤更利其小便,则更加竭津助燥。
林利城老师:患阳明病,汗出较多还伴有口渴,是津伤较重,可以选择服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养阴,不能给服猪苓汤。因为猪苓汤属于利水剂,阳明病汗出较多,胃中干燥,如果再用猪苓汤通利小便,则加重胃燥的症状。
林佳明老师:阳明病为里热证,法多汗,水分丧失而使人渴,用白虎加人参汤,如果再用猪苓汤利小便,津液越失胃无力复津,渴越甚,猪苓汤证小便不利而渴,与阳明病汗出而渴,机制不同。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曹丽君:225条,是表热里寒的格阳证治,表热为标,少阴阳虚有寒,格阳于外,故而发热,汗出,是里寒造成的表热。阳气浮于外,故脉浮,里面阴寒甚,故脉正。阴寒生于内,阳气不能腐熟水谷,故下刊清谷。用四逆汤补阳救里,阳气内敛不格拒于外,就会热退,阳气充足,阴邪退去,下利清谷就会好,此证虽脉浮,不可发汗,因患有下利清谷,有里寒。
陈青:(225)脉浮主表热,脉迟主里寒,“下利清”乃里虚寒证此“表热”,考虑为太阳表邪未罢,又可因虚阳外越,但不论哪种情况,皆宜“四逆汤主之”。阳明中寒,脾胃虚寒,腐热不及,运化失职,则下利完谷不化。阳明病之迟脉,见于寒热两证。阳明实证,燥屎内结,腹气壅滞,阻遏气血,故脉来涩滞有力,所以脉迟考虑有涩滞不畅之意。阳明中寒脉迟,必脉来迟而无力。
许永芳:脉浮而迟,为表热里寒之证,下利清谷者为寒盛极于里,阳浮于外,宜四逆汤主之。
林佳明老师:225条脉浮而迟为太阳太阴合病,下利清谷,为太阴病里虚寒,虽有表而先救里,用四逆汤。
林利城老师:浮脉主表,脉迟主里主寒,脉浮迟就是表有热而里有寒。着重提示下利清谷是强调里虚寒较重,需急温之,故以四逆汤温里阳。
刘敏:对伤寒225条理解:浮为表热,迟为里寒。下利清谷者,里寒甚,应该温里,用四逆汤温里散寒。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yuě )。
刘敏:对伤寒226条理解:本条论述胃虚寒证。因为消化功能在于阳气的活泼,胃气的鼓动,现在胃里虚寒了,所以不能食,水属阴,则水寒相搏,水寒之邪加重了胃中的虚冷,所以就作哕(呕吐、气逆)。
林佳明老师:虚寒在里的太阴病,胃中虚冷,不能运化水谷精微,饮水则哕,重下利清谷。
曹丽君:226条,本来胃里就虚冷了,再喝一些水,水又属阴的,所以不但不雾化,而水也不能消,水寒之邪就加重了胃中的虚冷,所以就作哕。
陈青:226条补述胃中虚冷的临床表现。因胃中虚冷,不能腐熟水谷,故不能食,如再饮水,水停胃中,与寒相博,胃失和降,则必上逆而为呃逆。
许永芳:结合条文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胃中虚冷不能运化水谷,致不能食,饮水则ye。
林利城老师:226.如果胃中虚冷,胃中无火,不能腐熟水谷,胃纳不佳,故不能食。胃中虚寒,水为阴,水入则加重胃之虚寒,中焦阳虚不能化水,水饮内停,水饮上逆,则呕吐,胃中虚冷,胃失肃降,胃气上逆,亦可致呕逆。
今天的讨论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同仁的踊跃发言,我们期待下一次的讨论,也期待有更多的老师无私分享自己的知识(中医、养生、传统文化),生活因为分享而美好。谢谢大家!
本文由刘敏整理,谢谢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