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解决节后高血糖:这几个方法效果好!

春节过后,高血糖恼人!这是许多糖友的留言:

   过年是放松的时刻,也是糖尿病血糖易失控的时间,春节已经到了尾声,但糖尿病医院的患者却多了起来,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注意节后血糖调整,以免长期血糖过高引发并发症!下面教大家几招应对节后高血糖。
1

节后把生活调整到正常轨道,平稳血糖

糖尿病人春节期间吃喝放松,再加上在家不运动,晚上还要熬夜等情况以至于血糖乘机升高,为了让血糖平稳,节后要按时服药,加强运动锻炼,回归规律生活常态血糖就会尽快平稳。

2

节后调整心态

节日期间大部分人是以放松的心情过节,而且家人们在一起轻松快乐,而节后大部分人因工作或生活压力又来,产生了情绪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样就容易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肾上腺素是升糖激素所以引发升高血糖。注意自我调节,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无好转,一定要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3

及时补充水分,注意气温变化

冬季节天气干燥,但气温下降、出汗量减少反而容易忽略脱水的问题,需牢记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春节过后早晚温差比较大,天气突冷突热也会影响人体的机能调节,血糖随之变化,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多加注意,加强保暖,不要患上感冒。

4

血糖突然升高需要考虑合并炎症发生

糖尿病人因身体长期处在高血糖中,身体的免疫力就比正常人低一点,有时容易出现感染,当糖尿病友有炎症时,血糖波动会加大,这是因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分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有促血糖升高的作用,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拮抗胰岛素。

5

保证充足睡眠

糖尿病人如果睡眠不好时,容易引起血糖波动,造成血糖升高。节后糖尿病人要抓紧调整过来, 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也不要睡得太久,以减小睡眠缺乏对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友节后易发血糖高要注意检查,以防并发症发生

检测血糖变化

三餐前、三餐后血糖,以了解血糖一天之内的波动情况,有条件的还可以监测夜间血糖值。

糖化血红蛋白

了解近段时间的血糖平均值。

检测生化指标

一般包括肝功、肾功、血脂全项、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每半年化验一次,有血脂紊乱,服用调脂药的病人,需遵医嘱2~3个月复查一次。

眼底病变筛查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宜每1~2年检查一次眼底,轻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友则需每年检查1次,中度非增殖期就需每3~6个月检查1次,重度非增殖期就得每3个月检查1次。

心血管病检查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在春节的随心所欲之后别忘了检查下心血管是否有问题。常见的心血管病检查包括血压、血脂、心电图、血管彩超、四肢多普勒等。

尿蛋白的监测

血糖控制欠佳导致肾脏损害,评估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不可或缺。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或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定量的检测可以发现肾脏较早期的病变,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肌酐,可用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感觉阈值测定

糖尿病所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影响感觉神经与自主神经,其中又以感觉神经的症状最显著。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 5 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

糖尿病足筛查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均需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尤其是关于以前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病史,以便医生评估目前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下肢血管疾病,以确定溃疡和截肢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重在控制好血糖,控制血糖是长期的事,最好不要放松,所以不管是过节还是非节日,血糖都要控制好,还要做好并发症的监测并积极配合专业医生治疗。

节后有的糖尿病人可能血糖过高,及时医院复查,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住院治疗。

如果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血糖≥16.9mmol/L,而且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明显,应该住院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因为这时血糖过高,体内糖毒性大,所以身体会出现这些症状。

如果血糖≥33.3mmol/L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出现酮症酸中毒;发现尿酮体阳性,应该住院补液及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人如果节后出现明显身体不适,如头晕、或身体无力,或都是有其它症状时要上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治疗,必要时住院治疗。

若条件允许,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应找专业的糖尿病医院看3次以上医生,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

糖尿病友节后要到医院做四项检查
如果做个全面的检查怕麻烦,糖尿病友一定要做以下四个检查:

1、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期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相比起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更全面和更准确。

同时,这个指标也是国际通用的判断血糖控制效果的“金标准”,建议糖尿病患者节后应复查该项指标。

2、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糖友一定要提前防范。

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可以发现肾脏较早期的病变,这对于提早发现糖尿病肾病,预防肾衰、尿毒症有很重要的意义。

3、胰岛β细胞功能

节日期间,不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很有可能加重胰岛负担。

所以,节后检查胰岛β细胞功能可以及时了解胰岛功能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对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心血管病相关检查

春假过后,很多地区天气依然比较寒冷,这也导致血脑血管疾病高发。特别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就更加危险。

所以,节后检查下心血管就很有必要了,常见的心血管检查包括血脂、心电图、颈动脉血管多普勒、微循环检测等。

节后适当吃粗粮血糖好

但这4种粗粮,高血糖人群吃了血糖反而高

01
久煮小米粥=“假”粗粮
小米粥的原材料——小米,是全谷物、粗粮。很多人喜欢将小米和大米掺在一起熬粥,又称“二米粥”。长时间熬煮,粥的口感更细腻。
但这样一来,很多营养素会被破坏,而且由于淀粉充分糊化、膨胀,大大增加消化速度,不利于血糖平稳。
02
黄馒头=“假”粗粮
所谓黄馒头,这里指的是玉米面馒头,很多人自信满满地说,他吃的是玉米面的杂粮馒头。
玉米本身是很好的粗粮,但是在把玉米加工成玉米面的时候,损失掉了玉米的谷胚、种皮、糊粉层,最后得到的面粉营养成分跟普通面粉区别并不大,属于细粮了。用这种面做馒头,升血糖速度同样不慢。不信你吃完测测血糖就知道了!
03
燕麦片=“假”粗粮
燕麦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几乎是大米的两倍,还含有β葡聚糖可以增加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有些人早餐吃的即食燕麦,在熟制过程中经历了高温,不但损失了很多营养,而且压成了薄薄的片,用水一烫就会软烂,消化速度也快,所以这种燕麦是算不上粗粮的。
04
制作精细的粗粮=“假”粗粮

现在流行粗粮细作,商家把各种粗粮混合在一起打成粉末叫人拿回家冲水喝。有的甚至宣称能够治疗糖尿病,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了!粗粮之所以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饱腹感、延缓血糖上升,很大原因是由于其不太容易消化的结构。

这种打成粉末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假”粗粮,如果给高血糖人群吃了会对血糖造成很大影响,就是给一般人群食用,也达不到“吃粗粮”的健康目的,所以粗粮就要粗着吃,加工程度越低越好!

高血糖人群吃粗粮有讲究,做好这3点很重要

01
选对粗粮
通常来讲,豆类升糖指数在粗粮里表现优秀,它们比玉米、小米指数都要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粗粮不仅能够维持血糖,甚至可以起到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荞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02
注意食用量

粗粮虽好,但也不能贪吃哦!专家的建议是,将粗粮的摄入量与原有饭量进行对比,并在原有饭量上适当减少,这才是正确的吃法。总的来讲,每天粗粮的摄入量,要占超过主食总量的一半,分量大约在5两左右即可。

03
注意烹饪方法

尽量将粗粮做成干饭来吃,因为粗粮如果煮得过烂,被人体吸收也就会更充分,这样不仅没法帮助控制血糖,还会造成血糖飙升,不可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