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走过荆棘的旅程下篇(二)吃水不忘挖井人
2
吃水不忘挖井人
————选自张书林自传《走过荆棘的旅程》
文/张书林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农产品价格透明,定价低,做农产品的批发贩卖的利润空间逐渐压缩。在农民和货商之间价格杠杆问题上,我考虑了很多。进价高于市场价,对农民来说获利,但我要承担损失客户和利润两方面的风险,长期来看,并不利于整个市场的有序发展;但进价低于市场价,往往很容易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收入是当时农民日常开支的主要来源,而当时国内农民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销售难。他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辛苦劳碌、艰辛耕耘,如果粮食卖不出去,家庭日常生活很可能难以为继。部分农民甚至让子女辍学打工,赚钱补贴家用。我经营农副产品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绞尽脑汁,想到可以根据农产品的优劣等级实行差额定价,如此一来,既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有利于降低自己进货品质风险,长期看也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制定好价格标准,为了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货源,我一方面扩大农副产品的经营范围,将收购农副产品的范围向周边城市扩散,覆盖到莱西、胶州、高密、昌邑等周边县市;另一方面,我多方联络,找到当地的供销社采购站和粮管所,对他们储备的粮食进行调拨购销。
改革开放气势浩荡。对太多的人来说,只有抓住机遇,勇当、敢当、智当弄潮儿,开拓思路,与时俱进,才有可能成功。不拒绝新事物是成功的必要元素之一,俗话说“单干干不长,独行行不远”,眼光放长远,善于合作才能将生意做大做强。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成为胶州拔丝镀锌厂合作联营伙伴,可以说是我实现多元化经营和把握潮流的第一步。
在扩大农副产品的业务过程中,我结识了一位叫崔继红的胶州朋友,他面容清瘦,中等个头,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在胶州,我与他有多次业务往来,他可以说是非常值得信任的长期合作伙伴。通过他的介绍,我得以认识胶州市都村乡拔丝制钉厂的白厂长。
这位白厂长当时承办的拔丝制钉厂实际上是一家乡办企业,主要靠生产加工铁丝铁钉来盈利。经营模式单一、利润微薄显然不能满足一名商人的“野心”,该厂为提高经济效益,正试图寻求多种经营风险损失小,同时保证获利的经营模式及市场。可以说,我和他初衷也许不完全一致,但在合作这一点上,我们是彼此的互补。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之外的一场“跨界合作”也就“应运而生”了。
胶州全市陆地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辖800多个行政村,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多达100多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高达40多万吨。胶州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极有利于花生的成长,其出果率和花生的出油率在全国颇有名气。当时在胶州,每年花生的进购量很大,我迫切需要在当地建立自己的花生进购基地,用以进购和储存花生。而都村乡拔丝制钉厂占地面积十分广阔,但利用率并不很高:前面有几排车间,里面稀稀落落地停放了几台机器,用于铁产品的加工生产;后面有很多车间空着。偌大的院子除了停放厂长的一辆汽车、几辆自行车外,空地被整理成畦,一垄一垄地种上了黄瓜,码上了豆角等时令蔬菜,院角还散养了母鸡、鸭子和羊,生活气息异常浓厚!
为了解决花生储存问题,白厂长慷慨地同我签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我得以成功地租赁其工厂的一个空闲车间,租期两年,租赁费2万。车间面积不算小,租赁费按略高于市价来定。这样,在胶州我暂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粮食收购基地,可以省去每次收购粮食来回的运费,虽然每次运回的粮食总会有损耗,且出入较大,但我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了感谢这次合作,我时常到都村集贸市场买羊。买一头活羊回来,在工厂的食堂宰羊、炖羊,全厂上下同乐,吃羊肉、喝羊汤、说段子,真是其乐融融。那两年因为白厂长的关系,我可以说吃遍了杜村所有的母羊、公羊、小羊,导致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闻羊色变”,没有一丁点儿食欲。这样的合作无疑给白厂长带来极大鼓舞,他在合作的两年间,无疑是人生赢家:一为工厂创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二是自己赚足了面子,个人腰包也鼓起来;三是他在羊肉的滋养下,又胖了。
合作了一段时间,一天中午,我们在吃羊时,白厂长突然抬起头来问我:“书林,你看,我们能不能继续扩大新的合作范围?”他啃了一下手中冒油的羊腿,又解释说,“根据我的观察,你小子的能力强,为人也很厚道,你看看能否帮我们把厂子里的产品,铁丝和钉子往外销售一下,扩大一下市场。”在座的车间工作人员都没作声,他们巴巴望着我,等我回话。
80年代有一段时间,铁制品行业一直不温不火,对于该厂铁制品滞销的情况我也早有了解,再加上第一次接触铁生意,摸不清门道,我心中着实不敢贸然答应。我敬白厂长一杯酒,诚恳地说:“可以是可以,我可以在平度设立销售门市部,专营批发。问题出在我目前没多少现钱,流动资金紧张,只怕这个业务我外行,摸不透啊!”
白厂长故作轻松地说:“我以为什么难事呢。这个没关系,我可以安排一个业务员专门在批发部配合你,把各种型号给你配齐了。至于还款的问题,可以给你代销,压一批货,卖完再付款。”
在饭桌上,供销部的高科长等几位业务员都表示这主意不错,我带头鼓掌,自信地说:“那提前为了我们的合作成功,干杯!”
生意从来就不会等待犹豫者。就像过河,你首先得有勇气去蹚水,如果连湿鞋子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很容易就错失到手的机会。对于拿不准的买卖,我们一定要去尝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望而生畏。我们可以先小范围去试探,在自己可承受、可预见的损失范围内摸石头,等日后增长经验、摸清门道以后再去做下一步打算。可以说:做生意不需要多么未雨绸缪,也不一定要看得很远很远,只要看清现状、认清自己就可以。
很快,我在平度市南环城路(今平度市济南路)选了一家150平方米左右的小门头,挑了一个良辰吉日,燃放鞭炮、烟花,“胶州拔丝制钉厂平度经营批发部”就这样颇有声势地开业了。胶州拔丝制钉厂没有食言,果然派了人来配合我。当时批发部主营铁丝、铁钉,兼营五金配件和建筑材料。开业的前几个月里,门市部一直亏损,我心急如焚,如果再亏损下去,我只好关闭门市部了;李云叮嘱我万事顺其自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后来,我们的业务发生了转机,来门市部购货的从个体逐渐发展为企事业单位,生意蒸蒸日上,眼看着步入正轨,厂家直营,我们以价格优势开始在平度市场崭露头角。
但我没想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生意渐有起色,难免会遭人妒忌。同行的举报随即而来:先是有人举报包装的产品重量不足;再是举报我证照不全,进行非法经营。还没等弥补之前的亏损,工商局市场管理所的执法人员和技术监督局市场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来了,那天来店购买的客户都被这阵势吓坏了,最后我只好挂上了“歇业”的牌子。
经过查实,我确实订购了一批特殊重量的商品,他们对我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评教育。我急忙承认错误。当时通讯不发达,没有传真,也没有网络,我只好等下次进货时,再把所有证件都带过来,去相关部门进行登记。
我从小本生意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慢慢积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不管是我的农副产品批发生意还是五金零售买卖,生意日益兴旺。当时平度市有名的五金公司、平度市最大的棉花加工厂,其包装用的铁丝都由我来供货;而当地一些土产公司、食用菌公司,甚至开小店的、做小摊位的小商贩、小门市,也都从我这里批发进货。商业信誉是一张无形的名片,我以过硬的品质,擦亮了“平度第一农产品”“平度铁大头”的信誉名片,很快,就连相隔较远的威海、日照、烟台也有客商慕名而来,纷纷从我这里下订单进货。
在一个网络和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我想要主动扩展客户源只能通过印发名片的传统方式向外传播。订单签订后,与客户进行后续洽谈和生意跟进,只能通过拍电报的方式,将每个汉字转换成四位数字的摩斯电码,进行电讯传送,我跟异地客户靠这种方式才能互通往来。拨打外地的电话,还要通过邮局的总机进行转机,我才能联络到客户,顺利通话。“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在这样漫长的等待和热烈的期待中,我反而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比现在还亲近,还真诚。
后来,我经营的门市部单靠胶州进货已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库存多次售罄。我赶紧联系天津、河北等重工业发达城市的工厂,多方寻求进货渠道。在外地做生意,我操着一口标准的山东方言进行砍价,对方河北、天津口音交杂在一起,不知为何每次都会让我产生一种“鸡同鸭讲”的错觉,我一分一毛往下压价,对方也毫不示弱,硬是分厘不让。但最终拗不过我的诚意和坚持,对方做出了让步。每次谈妥价格后,我现钱现货,从不拖欠赊账。为此,在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我同样赢得了同行业领域极好的口碑和赞誉。“张书林”三个字,渐渐成为我本人的一张名片。
每次从天津、河北进货,我会从当地雇一辆30吨到50吨载重的大货车,这样,我只需支付一趟运费。为了节省住宿费用,同时也为了商业保密,我经常在黑夜跑运输。有时也顾不上在当地吃顿热乎饭,我和司机便在浓重的夜色中,踏上了返乡之路。当货车疾驰了七八个小时后,我隐隐约约地望见了老家的三合山和大泽山,她也在无言地凝视着我,像在庇佑着我。我们满载的货车慢慢驶进了她的怀抱,看到那四间熟悉而温暖的小平房,我的媳妇李云在大门口为我打开的一盏灯,暗黄的灯光让我觉得自己被牵挂,同时也更感受到肩头的责任很重、很重。我从那时就已经明白:喜欢、眷恋一座城市,也许只是因为夜晚的那盏灯、那些光。
近了,才发现裹着棉大衣的李云正朝我的方向不停地张望,我心中禁不住感慨。我让司机把货车开到仓库,媳妇李云帮我一起卸货,在如数付给司机运费后,我常多塞给司机师傅20块钱作为加班费。
风过秋凉,匆匆吃过饭,李云递给我一杯热茶。我和李云相望一笑,我不再感到疲惫和乏力,我体会到夜晚的宁静和诗性。此时,黑蓝黑蓝的天空就像一张洒了墨的宣纸,那些闪闪亮亮的星星就像一朵一朵盛开的美丽的小花,静静地铺展在这张宣纸上,往外散去,终于蔓延成野。风景十分绚烂,只可惜当时并无多少人欣赏。
趁着天还未亮,处理好进来的货,我把它们重新进行了规整。次日,为了不让客户久等,我一早就吩咐员工按订单去送货。有时公司人手不够,我也亲自上阵,很自然地蹬着一辆破旧三轮车,挨家挨户给他们送货。人力三轮出租在当时已经兴起,他们因人要价,在一段时间里也做得风生水起。
有时我的客户在车站附近开店,我去给他们送货,一出门经常会碰到人力三轮车手,他们见我手中拎着黑色袋子,知道我是送货的,立马就跟上我,一边走一边对我讲价格。我抱歉地对他们说:“不用了,我和你们一样,同样是送货工。”他们就说一句玩笑话,索然离开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钢材市场的“大年”真的来了。那年,钢价震荡上扬,不管是现货还是期货,每天都在涨,几乎一天一个价。产品的售价飞涨,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也相应增加。有一次我外出联系货源,在路边等车时,一辆载重100吨的货车呼啸而过,尘土飞扬,令过路者皱眉侧目。看着满车的纯铁盘元线材在阳光的映射下散发着耀眼的金属光芒,渐行渐远,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青岛钢厂在当时是省内首屈一指的大型国企,自其成立以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实力雄厚。我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到了青岛钢厂,计划从该厂进购原材料。但理想很丰满,实施起来却并不顺利。我四处联络却始终拿不到该厂的进货单。最后,我只好联系生产同样规格原材料的私企——青岛开泰公司(今已发展衍生了多个子公司),我从他们公司拿到提货单,派人专门从钢厂排号提货。我每次提货都是一次提几百吨,提到货立即运往我的关系单位:即墨五金厂、胶州拔丝制钉厂、潍坊大伟拔丝厂。我通过这三家兄弟加工厂,让他们用我自己的钢材——6.5的线材,帮我加工制成高质量标准的铁丝和铁钉,加工费统一约定为每吨60元,平均每吨耗损50公斤钢材。自己通过二次加工,轧成铁丝、铁钉等工业制成品,如此一来,其成本被大幅降低,利润大额提升。钢价上下浮动,我却不愿意追随大流,我反向而行,进行统一定价,统一定时定量销售。因为我的产品质优价廉,且价格稳定,很快我又强势赢得了平度及周边的铁制品市场。
这时候,龙口的大贸商业有限公司、即墨批发市场、潍坊天坛市场、五金建材批发大户,都纷纷跑来向我寻求合作。进货、送货、联络客户,忙碌成为我生活的常态,有时忙得忘记了吃饭,我想:人要干就拼命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年轻啊,最怕蹉跎时光。我不像其他老板那样隔三岔五打麻将,也不会聚在一起打牌,更参不透象棋里沉稳凝缩着的那个神妙高深的人生。我既不能游戏人生,又不能参透花花世界,如此看来,拼命劳动才是我安稳的宿命。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空有一番力气却无计可施;现在我有了机会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我一定要奋力拼搏和不懈努力,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因为只有拼尽全力,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智慧可以创造财富。古人尤讲“不学诗,无以言”,在知识高度密集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有时候我们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如果一个人知识面很广,不去脚踏实地地实践和学习,不去拓展,那么只能是井底看天,自然窥不见全部;而且一个人精神的狭隘很容易造成性格的顽固,因为人们不轻易相信离他们的世界稍远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学习较发达地区先进的经营理念,也为了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的大潮,我专程坐火车去广州、深圳等几个沿海城市进行考察学习。看到南方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人际间的和谐文明友好,尤其是当我看到商业家举行慈善活动,资助贫困人群时,我感到非常震惊,深受启发。有人说商业是最大的慈善,因为商业的最核心目的就是服务于他人。商人拿出自己的钱来做公益,做慈善,虽然其行动并不直接以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为核心,但“济苦怜贫”这种行为本身就满足了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对商人的要求。
从南方考察学习回来,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大力推进营销活动,当时这在平度甚至周边几个城市尚属首创。逢年过节,我的农副产品不仅在价格上有优惠,而且五金类商品还免费帮顾客送货到家。我在优待客户的同时,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大大提高了自己产品的知名度。5月1日劳动节,为了回馈社会,我大搞建材节活动,全部建材产品均打折销售。农历七月二十二是平度当地的财神节,我提前筹备好业务优惠,买来一二三等奖的奖品,当天凡进店来消费的顾客还可以抽奖,中奖者现场兑换奖品。10月1日国庆节,除了进行大型优惠活动,我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救助失学儿童,捐助困难家庭。同时,我资助了新河镇几名困难小学生,一直供他们上完大学。每次收到他们用娟秀的小字写来的信,介绍他们的进步和学习情况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个秋日午后,远在重庆上大学的三弟给我寄信时的场景。
平度市南关村是个不折不扣的城郊城中村,村子巴掌大小,距离平度市区不远,村中可耕种面积狭小,当地村民主要以将收获的蔬菜和经济作物销往平度市区为生。这种销售方式因摊点不固定,经营起来过于零散细碎,所以尽管辛苦摆摊,一天下来累死累活却赚不了多少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我们村的村民,对村中生活较为困难的家庭,我自己拿出本钱,动员他们经商做生意。在我的帮助下,有几户村民顺利从平度贸易城租赁了商铺和摊点。为了降低他们的进价成本,我把自己经销的五金、铁丝、钉子等商品低价转给他们,并免费给他们送货上门,让他们销售完以后再将成本钱转给我。很快,这些生活较为困难的家庭在贸易城顺利走上了正常盈利的经营轨道。
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我一度成为平度市远近闻名的“儒商”。“儒商”这个词是当地一些饱学之士给我的称谓,我自觉学浅,实在愧不敢当。生意越做越大,每天都有大笔钱进账,很快又像流水一样转流到别处。钱是活的,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创造价值。随着业务的横向拓展,我发现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界限或许并不十分分明,不同行业间的合作就像村头细密潺潺的水流纵横交错,因为行业间的合作过程实际上也是资源共享的过程。以我所经营的建材为例,钢材不仅用于建设行业,机械、电子、仪器制造都需要,还可用于高效农业,钢材是建大棚必不可少的材料,主要起支撑作用,如支架、拱杆等。
夏天的大泽山颇有风韵。从空中鸟瞰,大泽山形似“头西尾东”的巨龙,雄踞于胶州湾、莱州湾之间。拾级而上,大泽山层峦叠嶂,奇松异石,林壑静幽。《史记》载:“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阳山、嵩山、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所常游,与神会。”司马迁在此所说的“东莱山”即今天的大泽山,别名九青山,系古代八大名山之一。印象中,那位来自山东寿光的农业技术人员前来联系我,到我公司考察建材产品时,恰逢平度市绿树成荫的夏日,我们在平度最美的季节里促成了一次合作。
这位技术人员姓李,比我年长二十来岁,浓眉大眼,他也是最早在寿光倡导蔬菜大棚的发起人之一。寿光作为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集散中心,寿光蔬菜大棚的种植规模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导致今天的寿光渐渐形成了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种粮为辅的农业种植业结构。露天蔬菜种植成本较低,但因露天蔬菜生产较为简单,且上市时间比较集中,蔬菜供应价格会较低,影响蔬菜种植效益。而大棚蔬菜通过温室大棚设施进行反季节生产,错开了露天蔬菜主要供应时间,提高了蔬菜销售价格,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统计,截至2014年,寿光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90万亩左右,冬暖式蔬菜大棚达到42万个,寿光大棚蔬菜种植农户户均收益在6万—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远高于种粮农民的年收益和纯收入,发展大棚蔬菜对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显著作用。
现在,当人们踏上寿光的土地,很快就会被淡蓝色温室大棚所包围。毋庸置疑,蔬菜大棚已成为寿光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符号。十多年来,寿光人发展普及温室大棚,大规模种出反季蔬菜,“中国蔬菜之乡”之名蜚声国内外,是蔬菜大棚成就了今日万众瞩目的寿光。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回望寿光蔬菜发展的历史,相比其他北方平原城市,寿光似乎并未被赋予更多得天独厚的种菜优势,大棚也非寿光人首创。从发展温室大棚、搞蔬菜博览会到发展有机蔬菜,这些在现在看来顺理成章的每一步,在当时,如果些许踌躇,机会都稍纵即逝。而寿光人能在这场战役中制胜,关键在于三十多年前有识之士的精准发现和不遗余力、敢为天下先地去实践、去推进。
这位技术人员最初的设想就是要把寿光发展为闻名海内外的蔬菜之乡,带领寿光人民摆脱贫困。因蔬菜大棚的搭建需要大量的钢材,加上当时我在平度批发的铁丝、钢丝走在全省同行业领域的前列,质量好、价格低、名气大,他很快就联系到我,并邀请我去寿光考察,做了价格预估。当第一批钢丝、铁丝送到后,他们很满意,又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半年中,通过业务往来,我亲身经历了在李技术员的带领下,寿光蔬菜大棚依据自然生产条件,从“量身定制”到方位、墙体、棚顶结构、大棚骨架、覆盖薄膜等多个方面进行的大胆改革,最终建成了在深冬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他成功地带领了寿光村民脱贫致富。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李姓技术员正是此后被大力报道宣传的优秀党员的典型。这位充满干劲、无私奉献的优秀党员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陆续举办了三千多期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普书籍8万多册、录像带5000多盘,把技术毫不保留地传给了千家万户。
看到寿光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蔬菜获取了巨大成功,我第一时间联系到平度市农业局的王科长、同和镇的萧主任和兰底镇的万站长,我认为寿光在平度以南,相距不远,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相差不大,我们可以学习寿光在反季蔬菜方面种植的先进经验,如果学成了,这将是一件惠民大事。于是,我与平度市相关部门同志一起来到寿光,对蔬菜大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参观学习,受到当地领导的热情欢迎。他们回来以后,分别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报告给自己的领导,不久后,平度市同和镇党委书记及副镇长等,分别向上级领导做了高效农业这个专题汇报,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大家一致认同应当从寿光引进技术和种植经验,在平度全市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推广。
于是,由我来牵头,我们从寿光市引进了反季蔬菜种植的先进技术人才,协助同和镇政府、兰底镇政府,甚至冒险砍掉了即将成熟的大豆、玉米,在全镇各村有条件的地方搭起了200多个高效农业蔬菜大棚。我不仅向他们低价提供钢丝等建筑配套材料,而且还将门市部的生意交给妻子,自己不分日夜,腾出时间对大棚的建设进行指导。很快,大棚搭建完毕,我们又从寿光讨资料、买种子,平度的蔬菜冬暖大棚迅速遍地开花。到了次年5月,昔日贫困的同和镇、兰底镇居然一下冒出了50多个万元户!整个镇沸腾了,镇上的村民笑开了花……村民们拍手称赞,黄瓜大棚就是聚宝盆。
这些受益的村镇农民代表纷纷给我送来了锦旗和牌匾,对我的付出表达了深深的感谢。我和蔬菜大棚种植农户也在此过程中结下了亲密的友情。我在寿光时,也曾于耳濡目染中学习了他们先进的种植经验。于是,每逢本地种植户遇到一些简单的农业问题,我的一些见闻竟也能派上用场。冬天,到了蔬菜采摘收获的时候,每天清晨,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赶往县城里把自家种植的“精神十足”的蔬菜进行销售时,总不忘给我捎带一些当日采摘的、最新鲜的蔬菜。有的农户不知我家住在哪里,便连夜一路打听,将他们所收获的蔬菜送到我的门市部。我觉得他们太辛苦,赚钱不容易,便偷偷掏钱给他们,事后,他们竟在下次送菜时把钱悄悄压在篮子底下。
“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衣食无忧,我应当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身边的人过上好日子。我们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也宣传到附近周边的一些村镇,很快,周边村镇也星星点点地开始展开大棚种植反季蔬菜的尝试。
“五月南岭六月长,七八两北雨茫茫。”每年的七八月,大陆雨带北上,华北、东北雨季降雨量大幅增多。有一年,平度市雨下得很大,连绵不绝,一周不息。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再加上上游水库放水,探明部分河道已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水,沿岸农田发生大涝灾。为了减轻农业损失,平度全市上下的防洪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但在防洪物资的筹集上,在防洪铁丝和塑料膜上存在缺口。“民生问题大于天”,在此危急情势下,我为防汛指挥部免费捐献、超额提供了3吨防洪铁丝和1吨塑料薄膜。
防洪工作结束后,很意外也很幸运的是,平度市工商业联合会的窦主席把我吸收为工商联执委。在推选大会上,我作为新进执委,将自己的心声凝缩到自己的演讲中,面对台下近百位代表,我诚恳而郑重地说:“我们商人也有商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我们在诚实经营,竭尽全力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应当从他人和社会的角度多考虑问题,并为之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别人的生活遇到低谷,事业出现问题,我们不能踢皮球,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对他人的寻求帮助幸灾乐祸、讽刺谩骂,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持之以恒,用自己的生命和力量为社会的改变和进步做出踏踏实实的一点贡献。”我的一番讲话获得在座各位的共鸣,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点击链接,往期回顾!
《走过荆棘的旅程》
上篇。岁月钩沉
(六)故乡飘来的云(七)1800公里寻亲(八)回不去的老屋(九)再挣扎,也要供你们读书(十)新起点,新气象
(十一)善良是心灵沃土盛开的花(十二)历经波折的相亲记(十三)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十四)告白(十五)烈火燃烧的爱情鸟(十六)执子之手(十七)南关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十八)不堪回首的往事走过荆棘的旅程下篇(一)第一桶金
【长篇连载】走过荆棘的旅程(十二)历经波折的相亲记
【长篇连载】走过荆棘的旅程(十二)历经波折的相
作者简介
张书林,笔名张树林,山东平度人。李园街道南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平度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平度市作协副主席,青岛市作协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新西兰诗画摄影社荣誉副社长,新西兰文联文学部部长,新西兰作家协会会员。
自幼热爱文学,多年来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近百万字。作品曾发表于《时代文学》《参花》《教育博览》《中国新农村月刊》《山东青年作家》《齐鲁英才》《新韵》《春泥》,新西兰《先驱报》《信报》,美国《新报》。出版散文集《时光的渡口》和长篇文学《走过荆棘的旅程》等。
2020年7月由山东青年作协,青岛作协,平度作协在青岛平度市成功举办了“新时期青年文学创作暨张书林新书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