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4(完结篇) 2024-06-22 14:33:28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我问:“你也知道那水与月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这句话的意思是:水虽然流去,但是水还是水;月亮虽然有圆有缺,但是月亮还是月亮。}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而又羡慕什么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从变化的一面来看,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化;从不变的一面来看,我们与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主人,如果不是我(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得到了它就成为了声音,眼睛遇到了它就成为了颜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竭尽,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逝,往、流逝。未尝往,意思是江水虽然在不断地奔流,但前者去后者来,始终滔滔不绝,如同没有流去。盈虚者如彼:盈,满。虚,缺。盈虚者如彼,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意译为“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而卒莫消长也:卒,终究。莫,没有。消长,消减和增长。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盖,表示假设的语气。将,这里表示假设。自,从。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且夫天地之间:且夫,用于句首,表示意思推进一步,可译为“再说、况且”。苟非吾之所有:苟,如果、假设。虽一毫而莫取:虽,即使。惟江上之清风:惟,只、只有。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这。造物者,原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何羡:羡慕什么)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分析】第四小节,是苏轼针对客人“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此来宽解对方。客人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所以,苏轼就以“江水、明月”开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然后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那么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所以就不必羡慕大自然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但是,大自然中的美景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任意享用——“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转而,由悲又入喜。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gèng】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译】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杯盘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东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洗盏更酌:更,再。酌,斟酒喝,斟酒。更酌,重新斟酒。肴核既尽:肴核,菜肴和果品。杯盘狼籍:狼籍,凌乱,也写作“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相与,相互。枕藉,枕着垫着。乎,相当于“于”,在。不知东方之既白: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既,已经。白,明亮。既白,已经明亮,即“天明”之意。通假字:杯盘狼籍(同“藉”)词类活用:肴核既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完)【分析】第五小节,写客人听了苏子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一觉睡到大天亮——“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赞 (0) 相关推荐 山水有魂,草木有韵,天地有大美 .......................................................... 杨绛先生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林清玄说:人间最美是清欢. 蒋勋 ... 【争鸣】哈哈,苏东坡,我们已经为你所倾倒 温馨提示:本文约5000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近日,福州一中教学公开周,数位教师执教苏东坡<赤壁赋>,方式各异,解读也不尽相同. 当晚,日亮老师微信发来他对文中"变&quo ... 2021高考重点篇目《赤壁赋》背与练 <赤壁赋> [背原文--谨防易错字]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4(完结篇) ④亭西有岱祠[cí],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译]日观亭西面有岱祠(东岳大帝庙),又有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3 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chū 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登泰山记》2 [补充第一小节分析] [分析]第一段点出了泰山的地理环境: 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十分壮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横亘在阳谷与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3 ③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2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1 [题解]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4(完结篇)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最新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2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