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是为经济跑龙套的配角
顾文编了本《北海疍家揭秘》,叫我写个序。“胡思乱想”,胡涂乱抹,写成此文,敬请教正。
历史学家唐德刚曾请夏志清先生为《胡适杂忆》作序,夏志清在序言中肯定了此书的优点,但对一些观点也进行了批评,并以自己的论点作了否定。如他自己所说:“每篇序总要言之有物,不是说两句空泛的捧场话就算数的。写《胡适杂忆》的序,我用力气更多,等于自己作了一番胡适研究……我觉得这样做才对得住作者,也对得住读者。”
夏志清名如其人,很有文人的“清操”。我很想向他学习,对顾文先生主编的这本书也作一些批评,但感觉力不从心,一来我不了解“疍家”,二来我缺乏对这种地域文化进行专业研究的学力。认真浏览了一遍,感觉收获多多,用一句时髦的网语,真的“长姿势”(知识)了。编写这么一本书很有必要,能让人在方便且愉悦的阅读中,较全面地了解北海疍家的历史和面貌,特别是对那些关心北海历史、地方民俗和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士,有了一个了解的入口,难能可贵。
唱“咸水歌”的地角婆
我对人们所说的北海“水上人家”疍家略知一二,印象最深是有“活北海”之誉的黄家蕃先生生前描述的四个字:“浮家泛宅”。直接接触过的疍家文化,只是听过地角麦九妹唱的“咸水歌”,看过渔民的祀海仪式,在地角吃过疍家酒席,知道一些关于地角婆“恶”的故事传说,明白这个词并不是表面的含义,而有着精明、能干、泼辣等更为复杂多义的内涵。据说现在海鲜美食云集的外沙岛曾是北海疍家集中栖息之地。我曾承命邀请中央电视台四套编导前来拍摄了一共七集《走遍中国·北海篇》,其中一集就叫《疍家婚礼》,在外沙港策划了一场“水上婚礼”。记得那天冷风嗖嗖,万民空巷,人们目睹了一场隆重、奇特,却不是十分地道的疍家结婚的盛典。不过这并不奇怪,新娘是本地的疍家妹,但新郎却是湖南人。
过去有句话,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一直不太以为然。文化本身是根本的竞争力,是城市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地方对自身发展“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怎么沦为了给经济“跑龙套”的配角?的确,一些文化元素、文化手段可以帮助招商,一些以民俗、特产、节日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可以帮助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但文化并不只是一种形式,它本身就是城市建设的内容和发展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这些年疍家文化受到重视,无论是投资者属意于疍家美食、疍家服饰、疍家风情表演,把它变成旅游产品,还是政府建设疍家小镇,打造旅游景点,都是为建设北海特色文化添砖加瓦,是值得额手加庆的好事,前提是它们都应该正本清源,货真价实。
莫名想起若干年前,有个老板弄了一个景点,搭了几间茅寮草舍,弄了些不知什么地方的山民,每天表演些上刀山过火海、吃生鱼生肉的节目,导游对外声称这是昔日北海疍家的生活。我一见之下,悲愤莫名,简直“肺都气炸了”!旅游可以开发,但不能这么无节操,这不叫弘扬文化,而是唐突文化。当时就有一个念头,要是有人能把北海真正的疍家文化整理出来,原汁原味还原给世人,不让这些假民俗、伪风情招摇过市,忽悠众生,该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情。
顾文是北海知名的“文化人”,写过不少书,杂学博识,写小说,写散文,写诗,还写散文与诗杂交而成、“非驴非马”的散文诗,还研究易经。辛辛苦苦主编了这本《北海疍家揭秘》,却让才疏学浅的我沾光作序,令我惴惴不安,担心难免谬误。但我相信这本疍家文化的书,能够让碎片的文化系列化,让地方民俗增强传播性,为疍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为建设“文化北海”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文章均为原创,个人转载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申请许可,公账号或媒体欲转载,敬请加微信lsq19650206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