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淮请您来▍琅琊山镇山之宝:“欧文苏字”碑!

滁州琅琊山醉翁亭景区的“欧文苏字”碑——欧阳修撰、苏东坡书的《醉翁亭记》碑刻,是琅琊山的“镇山之宝”之一。关于这“欧文苏字”碑的来历,在滁州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欧文苏字”
 
欧阳修是宋朝的一位大政治家,更是一位大文学家;苏东坡是宋朝的一位大文学家,更是一位大书法家。苏东坡参加朝廷科举考试的时候,欧阳修正好是主考官,这也就是后来苏东坡始终尊称欧阳修为其“老师”的重要原因了。
苏东坡非常尊敬欧阳修,喜欢把欧阳修写的文章亲笔抄写出来,被称为“欧文苏字”。据说,在当时,谁要能得到“欧文苏字”,身价就能顿时抬高几倍。普通的黎民百姓得到了,官府要免除他三年的银粮,可见“欧文苏字”的珍贵。
醉翁亭景区“宝宋斋”内的“欧文苏字”碑刻。驴说旅行/摄
滁州琅琊山下,有一位砍柴为生的李樵夫,就有这样一幅“欧文苏字”,还是欧阳修亲自送给他的呢!据说事情是这样的——
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经常到琅琊山游玩,和琅琊寺的当家和尚智仙很要好,智仙和尚专门为他在游山的路上盖了一座亭子。亭子落成那天,欧阳修前去参加落成典礼,亲自题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写了一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像
文章写好之后,晚上回到州厅,又高点明灯,摆砚研墨,亲自抄写,一连抄了六份,才搁下笔来。这时,已是第二天早晨,他立即招呼两个衙役进来,吩咐道:“把我这文章,分别贴到各个城门上去,一个门贴一份”。
两个衙役接过文章,数了数连忙问道:“滁州只有四个城门,还剩两份贴在何处?”欧阳修笑着说:“不是还有小东门和小西门吗?”两个衙役同声答道:“小门平时是不开的。”太守说:“今天都把它开开,好多让人看着。”
两个衙役对太守的话似懂非懂,又问道:“大人写的文章,为啥要贴到城门上去?”“好让过路的人帮我修改呀!”欧阳修整整衣冠,用手拍着两个衙役的肩膀说,“人常讲,一人才学浅,众人见识高,众人一定会把我的文章改得更好的,你们快去贴吧!”两个衙役听了,方才明白,同声应道:“小的遵命!”拿着文章到各城门张贴去了。
醉翁亭。王诗根/摄
随后,欧阳修又分派了六班锣鼓手,到各城门前一边鸣锣击鼓,一边高喊:“滁州太守、庐陵欧阳修,昨日著文《醉翁亭记》,敬请黎民百姓、过往商贾、文武官吏都来过目修改。
这一天,滁州城里可热闹啦!四道大门,两道小门,锣鼓喧天,喊声不绝。城里城外的人们,都争着到城门口去看太守写的文章,有的高声朗读,不识字的就围在四周听;有的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个说:“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文词流利,又写得实在。”那个说:“太守写的文章,还要让大家帮他修改,这真是个天大新鲜事儿!”
这天,欧阳修也显得非常高兴。他不时派人出去,打听文章的修改情况,但能够提出修改意见的人不多。一直到了下傍晚的时候,一个打锣的公差,忽然领着一位五十开外的老头走进州厅,察道:“太守大人,琅琊山李氏老人前来帮你修改文章!”
欧阳修正坐在堂上批阅公文,抬头看时,只见那老头,头扎粗纱黄巾,脚登布袜草鞋,肩上扛着一根挂着绳子的扁担,右手抓着一把斧头,原来是个砍柴的樵夫。
小学生在醉翁亭景区开展《醉翁亭记》研学活动。
欧阳修慌忙跑下堂来,一把拉住樵夫的手,问道:“请问你多大岁数了?”
李樵夫看着衣帽堂堂的太守,不好意思地答道:“老爷,小人白活五十九岁了!”“啊!那你是长兄了。请上座!”欧阳修边说边将李樵夫拉到太师椅上,说道:“快请指教本官那篇文章修改之处。”
李樵夫手里仍然握住那把砍柴的斧头,坐下以后说:“大人,不瞒你说,你的文章,我听衙役读了,句句讲的都是实情,就是开头太罗嗦了!”
欧阳修随即把自己写的文章,从头背诵了一遍:“滁州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他正背着,李樵夫把斧头一挥,说:“停,毛病就在这里,太累赘了!”
醉翁亭的“姊妹亭”丰乐亭。
欧阳修如醉初醒,连忙说:“你的意思,是不必要写出这些山的名字?”李樵夫把斧头放在桌子上,答道:“正是。不知太守上过这琅琊山的南天门没有?站在南天门上,什么乌龙山,大丰山,花山,白米山,一转身子就全都看到了,四圈子都是山!”
欧阳修听了,大声说道:“说得有理,说得有理!滁州四面皆山。”李樵夫连连点头:“滁州四面皆山,滁州四面皆山!”
位于琅琊山顶的琅琊阁。张平/摄
欧阳修沉思片刻,立即拿出文章的底稿,把开头改成“环滁皆山也。”并读给李樵夫听了一遍。樵夫满意地说:“环滁皆山也,这五个字好,这回不累赘了!
当天晚上,欧阳修在他的官邸设了酒宴,招待李樵夫。李樵夫临走时,欧阳修又问他有什么要求,樵夫说:“别的不要,只一要'欧文苏字’一份!”
欧阳修欣然应允道:“行,一准办到。”
没过半个月,欧阳修就坐着轿子,来到琅琊山下,在一个破竹庵子里拜会了李樵夫,亲手把苏东坡抄写的《醉翁亭记》交给了他。后来欧阳修调到扬州,任江都太守的时候,还专门派人来请李樵夫到平山堂喝两次酒呢!
醉翁亭景区碑刻。驴说旅行/摄
传说,李樵夫临死前,叫儿子把那份“欧文苏字”送给了琅琊寺老和尚,老和尚又请石匠刻在石碑上,立在醉翁亭旁边。现在,醉翁亭宝宋斋里的那两块《醉翁亭记》碑刻,就是那时留下来的。
作者:吴腾凰、姬树明、俞凤斌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编辑:谢申娇,初审:王勇,审稿:刘永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