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谜语诗

杂体诗
谜语诗
谜语诗即诗谜是古代文人的游戏之一,以诗为谜面。也称敲诗、打诗宝。包括字谜、物谜、事谜等。谜语的开山祖是东汉的孔融,上面我们举离合诗的时候说到他的《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
《玉台新咏·古绝句》: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唐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藁砧今何在》:“'藁砧今何在’,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上复有山’,重山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这是完整而明晰有趣的诗谜。
有很多咏物诗类似诗谜,如杜牧的《咏鹭鸶》就是一个诗谜:
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元代无名氏:
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留得水光昭古月, 碧波深处好泛舟。(谜底:湖)
《冷斋夜话》载,荆公在钟山,有一道士来访,因与棋,辄作数语曰:
彼亦不敢先,此亦不敢先,惟其不敢先,是以无所争;惟其无所争,故能入于不死不生。
荆公笑曰:“此持棋隐语也。”可能是较早的诗谜。
《红楼梦》中有很多诗谜,如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打一用物)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打一用物)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用物)
另一处则是“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和“薛小妹新编怀古诗”那两回所涉及的十余首诗谜。这些诗谜,因为作者卖了个关子,说是“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遂使有些读者猜来猜去,一心要找到它们的谜底。例如《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笑,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首诗就怀古来说,并无甚新奇,而谜底——墨斗却往往出人意料之外。第一句不流的黑水点明墨斗的小墨池,第二句则指弹墨线时好似有还无的一声低吟。第三句的“汉家制度”可谓妙语双关;继面意自然是指汉代,而谜底意则应做“匠人”解。末句是说樗栎虽为乔木,其作用尚不及一只木工必不可少的小小墨斗,当然要惭万古之羞了。又如《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所怀之古是《游园惊梦》中的戏曲故事,但谜底却很有风趣。这个谜的关键就在那句“一别西风又一年”,所以谜底应是“团扇”。正是西风起处,一别团扇,假若再会,应是隔年期了。至于画婵娟,是指扇上所画的仕女风月图;“不在梅边在柳边”则指团扇只能出现在夏日柳荫时,不可能出现在梅花盛开的冬天:而“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句则系指盛夏“人”“扇”亲密,形影相随,不再想到春香(侍女)了。
谜底如果是人名的,则叫人名诗谜。宋《墨客挥犀》中记载了一首人名诗谜云: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肤。走入帐中寻不见,任他风水满江湖。
第一句谜底是贾岛(假装醉倒的谐音),第二句是李白(里白谐音),第三句是罗隐(取隐藏于罗帷帐中之意),第四句是潘阆(取波浪之意,谐音近似潘阆)。此诗据说是王安石所作,后世笔记小说常见引录。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中《苏小妹三难新郎》写在新婚之夜,苏小妹考试新郎秦少游,出的题是一首诗谜: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其谜底分别是孙权、孔明、子思、太公望四个人名。《夷坚志》载,元祐间士大夫好事者取达官姓名为诗谜,如“长空雪霁见虹蜺,行尽天涯遇帝畿,天子手中执玉简,秀才不肯着麻衣。”暗指韩绛、冯京、王珪、曾布。又取古人名而传以今事,如“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实新来转一官,门状送还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指仲长统、司马迁、谢安石、温彦博。其中“长空雪霁见虹蜺”为什么是指韩绛呢?因为谐“寒降”,为什么还要特意说“见虹蜺”呢?所谓的虹蜺就是彩虹,而虹在口语中又读“jiang”,萍乡民谚“东虹晴西虹雨”,就读jiang音。“人人皆戴子瞻帽”,子瞻,指苏轼(字子瞻)。子瞻帽,是苏轼独创的一种长筒高帽,那就是众长筒(仲长统)。“君实新来转一官”君实,指司马光(子君实)。司马光换官了,就是司马迁。“门状送还王介甫”王介甫,指安石(王安石)。送还王介甫,就是谢安石,即东晋的谢安。“潞公身上不曾寒”潞公,指彦博(文彦博)。不曾寒,那就是温了,就是温彦博。
另外古人有一首灯谜诗:
十谒朱门九不开。满头霜雪却归来。还家羞对妻儿面,拨尽寒炉一夜灰。
其谜底分射药名:常山、砒(披)霜、狼(郎)毒、焰硝。射病名则为:喉闭、伤寒、暴头、火丹。
当代人名谜如:
剑外忽传收蓟北(闻捷);春风十里扬州路(柳青);鲲鹏展翅九万里(张天翼);蜂蝶纷纷过墙去(何其芳)。
《中国青年》报上曾刊载过一首《浪淘沙》(半片)人名词谜(每句各打一现代作家名):
渝郡作公民,蜀国称珍,笔名借用两河名。鲁迅声名传宇内,景甲桂林。
其谜底分别是巴人、巴金、郭沫若、周扬、杨朔亦属巧思。
(0)

相关推荐

  • 谜语别名知多少

    "谜",是谜语的简称,是我们的先祖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属于民族传统文化范畴,钟敬文教授认为:"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产生." 据史书介绍,古无"谜&qu ...

  • “谜联征对”擂台赛  评选综述

    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学形式--谜联的传承和发展,充分体现谜联的知识性.实用性.群众性.趣味性.时代性等特征,展示谜联的独特文化魅力,突显谜联的价值和作用,拉近谜联网络平台与现实社会的距离, ...

  • 薛宝琴秀了十首七绝诗,引得众说纷纭,谜底到底是什么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里, 曹雪芹借薛宝琴之手,秀出了十首七绝诗.这十首诗作,分别以十处历史古迹为依托,暗喻十件"俗物",这也就是十个众说纷纭的诗谜.但书中却并未揭示谜底 ...

  • 奇趣中药之中药诗迷

    山居即事 李在躬 三径慵锄芜遍秽(生地),数枝榴花自鲜妍(红花). 露滋时滴岩中乳(石膏),雨行长流涧底泉(泽泻). 闲草文词成小帙(藁本),静披经传见名贤(使君子). 渴呼童子煮新茗(儿茶),倦倚熏 ...

  • [杂体] 联中诗:莨苑花香(联边)

    联中诗:莨苑花香(联边) 联: 蓄蕊芳英花蔚茂   荡茅莨苑草芬芗 诗:      荡茅莨苑草芬芗 苑草芬芗蓄蕊芳 蓄蕊芳荡茅莨苑 花荡茅莨草芬芗

  • 【诗词学堂】奇妙的杂体诗

    诗词学堂 奇妙的杂体诗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诗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其形式大体固定.常见的是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但有些诗人写诗不按常格,往往从字形.音韵或者句法排列组合等方面花样翻新 ...

  • 杂体诗/歇后诗

    杂体诗 歇后诗 歇后诗也叫缩脚诗.多用熟语,隐其最后一字.能见到较早的是唐人封抱一的<千字文>歇后诗: 面作天地玄,鼻有雁门紫.既无左达承,何劳罔谈彼. 诗中颇具匠心,<千字文> ...

  • 奇妙的杂体诗

    奇妙的杂体诗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诗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其形式大体固定.常见的是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但有些诗人写诗不按常格,往往从字形.音韵或者句法排列组合等方面花样翻新,追求别出 ...

  • 成亲王小楷《杂体诗册》

    成亲王小楷《杂体诗册》

  • 清代成亲王小楷《杂体诗册》书法欣赏

    清代成亲王小楷《杂体诗册》书法欣赏

  • 成亲王行书《书论三则》小楷《杂体诗册》

    成亲王永瑆<书论三则> 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是乾隆的第十一个儿子,嘉庆皇帝的哥哥,他在嘉庆年间担任军机处行走.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 ...

  • 杂体诗/蝉联诗

    蝉联诗 <白雪遗音>载有<桃花冷落>诗: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红梨分外娇.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高阁佳 ...

  • 杂体诗/离合诗

    离合诗 离合诗,指用拆字法写成的诗,它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一文说:"离合,字相折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后汉孔融作的<离合郡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