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院士是什么等级?
导读:经常听某某院士,想知道,在我们国家,院士是什么等级?和英国皇家学会是不是类似? 看看网友们怎么回答。
1、院士在中国一般指代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有自己的实体的研究所,而中国工程院似乎没有实体的研究所。当然了,所谓的院士并不一定是在这两个单位工作的,可以在别的大学里工作,也可以是院士。
院士是我们国家最高的学术荣誉。以前一般为终身荣誉,除非特殊情况,这个称号是在终身制的,所以含量金很高。但是,为了防止一些不好的情况发生,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具体来说,目前有了一些改变,其中一个改变是现在中国科协也具有院士的提名推荐的权力,这是以前所没有的。院士的产生是由已经是院士的人来投票产生的,这中间有很复杂的评比与淘汰制度。
当了院士以后,一般可以当上科学院某个研究所的所长(一般来说是正厅级),所以院士在行政资源上具有优势。
在地方政府眼中,院士是金字招牌,所以地方政府也有很多项目招徕院士加盟,有时候也邀请院士去演讲,接待规格都很高。当然我也经常听到有的院士自称自己是副部级的。
无论怎么样,目前中国的院士制度不完全是学术制度,这里面纠结了太大的利益结构,具体来说,中国的院士制度确实应该继续改革。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但她不是院士,这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中西方对学术价值判断的异同。
2、
根据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院士属于专业技术等级一级——即一级教授,其岗位工资甚至超过了正部级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一般来说可以认为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实际生活中院士在学术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可以参与各类课题的规划、立项及验收等评审。因而,各类大学和科研机构都以拥有的院士多少来凸显自身的实力。一些东南沿海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以重金吸引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士转投其门下,都是为了增加其在学术圈的话语权。而且由于院士遴选也是由其他院士投票,因而院士评选也有马太效应,即院士较多的单位,更容易有新院士产生。同时在发达地区之间,对院士的争夺也非常激烈,因而又产生了一个院士在多个高校或科研机构兼职的情况。
网络配图
院士还是带动中国高端科技研发的主力军,这一点从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基本都是两院院士就可以看出。这主要得益于院士一般都是从基层科研或生产实践摸爬滚打过来的,因而都拥有长期从事科研和生产实践的经历,同时又是科研和生产实践的能手,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能够当选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同时院士一般都有庞大的科研团队,经过院士的传帮带,其中有许多青年才俊不断涌现,可以为我国高端科技研发提供足够的高端人才。
总之,院士在我国是最高等级——一级专业技术职称(一级教授),享受副部级待遇,这也和其在科技研发方面和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是相匹配的。
3、我国现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政策,专业技术人员分为正高(级职称)、副高、中级和初级四个大的档次,其中正高又分为1、2、3、4四个等级。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了正高职称,到了2级就到顶了,而1级嘛,一般都是两院院士了。也就是说,院士是专业技术等级1级。待遇嘛,院士享受副部(省)级领导待遇,(正高对应副厅,副高对应副处,中级对应副科)。工资(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嘛,大致比国家机关副部级要高,比正部级要低。
4、简单回答!
中国的院士,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是享受副部级待遇的,也就是副省级待遇的,按中国的普遍的说法,是副省(部)级!
那么在稍稍的往下延伸一下,有正高级职称的,叫教授级高工,是副厅级待遇!
有高级职称的,是正处级待遇,副教授都是这个级别的!
而中级职称的,则是正科级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