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脑洞大开,写出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一个汽车广告,不讲汽车性能如何,却只看到一个动物在奔跑;明明是一个化妆品广告,不讲品牌和功效,非要演一个古装戏片段。直至看到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它们讲的是这个东西。
这种表达方式很吸引人,能让人思维跳跃,产生深厚的兴趣,这就是脑洞大开的叙事方式。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
一篇文章如果只是平铺直叙,没有波澜,会让人感觉平平淡淡,如死水一般,不会产生吸引力,不会让人喜欢。因此,文章最好有高低起伏,有高潮有低谷,能够让人看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要想做到不平淡,就要找一些别人没有见过的素材,让人产生新鲜感;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想法,不能因循守旧,要突破常规;要有足够的想象力,让子弹飞一会儿,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更期待非常有趣、有想象力、让人脑洞大开的故事。
当然,脑洞大开并不意味着可以胡说八道,满嘴跑火车。不管如何写作,写作的核心原则不能变,那就是要把事情讲清楚,说明白。
一篇让人脑洞大开的文章,在形式上可能会无厘头,但其背后却是比平铺直叙更复杂的文章结构设计,语言风格设置,表达方式谋划,能够把那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为文章的主题和结论服务。
这些看起来与主题不相关的东西,实质上却与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少在某个点上有着许多共同点,只不过不会让我们轻易发现。
二、脑洞大开的叙述方式
一篇文章能否让我们感觉脑洞大开,最关键的是让我们感觉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有时候,那些看起来有点跑题万里、东拉西扯的东西,其实与主题都是相关的,只是作者有意隐藏了材料间的联系和逻辑,让读者始终带着好奇心,想了解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直到最后谜底揭晓,读者才会明白,原来如此。
其实作者在前面已经做了很多的铺垫,只是读者没有发现,或者没有去联想罢了。
在不断探秘的过程中,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作者带进了预先设置的文字圈套里,不能自拔。
脑洞大开的实质,就是要造成一种“跑题”的效果,先找到一个看起来跟叙述主题毫不相关的东西,不断迂回地往前推进,让读者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直到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主题上,读者才恍然大悟,会心一笑。
脑洞大开有时候看起来像是讲了很多毫不相关的东西,但其实每个叙述都跟主题相关,脑洞叙述的内容一定形成了内在的逻辑性。
脑洞大开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能够扯得很远,还要能够拉得回来。
脑洞大开的叙述方式不只适用于写广告文案,其实对于任何一种文体,如果想吸引读者注意力,或者需要制造一些跳跃,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三、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脑洞大开的叙述方式,实质上是发散性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因此,训练和提高作者的发散性思维,对于打开脑洞具有很好的效果。
练习思维的发散能力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思维导图法、故事接龙法、概念联系法等。
思维导图法,就是把在文章中可能出现的人物、故事、情节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来,任意进行组合排列,推演出各种可能性,让故事更加离奇、有趣、生动。
故事接龙法,就是预先设置一个固定的故事开头,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之后不再提示任何其他线索,由后续者对故事进行接龙,增加人物,编造故事,设置矛盾,引发冲突,直到最后故事结尾,最终把故事写完整。
由于后续者思维不同,想象力各异,矛盾冲突大小不同,用这种方式写出的故事会让人脑洞大开,让人感觉有趣、有味、有料。
故事接龙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不能随意偏离主题,要有想象力、逻辑性和衔接性,不能信马由缰,不能任思绪乱飞,否则加入太离奇的东西,就会飞得太远,偏离了主题。
概念联系法。就是用联想的方式,把不同概念之间联系起来,贯穿起来。比如,我们由岳云鹏开始,想到了郭德纲,由郭德纲想到了相声,由相声想到了天津,由天津想到了狗不理包子。这样不断地联想下去,就可以把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我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脑洞大开的叙述方法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换一种更跳跃、更符合现代读者习惯的叙事方法。
通过脑洞大开,能让故事更加有趣,文章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