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如何抓住成败输赢的根本?古兵家的结论非常值得借鉴
此文虽讲兵法,却是以兵喻道,不止于兵。
古兵家总结出来的战争规律,不仅仅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我们现代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商业领域。
决定一场战争最终胜负的根本,同样也是决定我们最终成败输赢的根本。
从这句古话开始说起。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 《淮南子·兵略训》
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但决定最终胜负的因素却很少。
武器、兵力、地理、组织、情报、指挥……
这些诚然是影响一场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但胜负的根本,却在政治。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只有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坚持战争的政治动员,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坚持统一战线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得人心者得天下。
《六韬》记载,姜太公临江垂钓,文王问道:“怎样才能使天下民心归服?”
太公答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能与人共天时地财是仁,能解人患难是德,能与人同忧乐好恶是义,能为天下人谋利是道,道德仁义之所在,天下归之。”
明 戴进 《渭滨垂钓图》
《文子》上有句话说得也非常好:
“善用兵者,用其自为用;不能用兵者,用其为己用。用其自为用,天下莫不可用;用其为己用,无一人之可用也。”
书中,文子把用兵分为五种:
诛暴救弱的义兵;
不得已而应之的应兵;
因怒兴师的忿兵;
欲人财货的贪兵;
恃强自矜的骄兵。
而只有义兵才是用兵最上乘的境界,“义兵至于境,不战而止”。
正所谓“大兵无创”,只有修政庙堂之上,方能折冲千里之外。
战国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通铜壶 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学10号墓出土
除了人心,“为政”还必须要重视经济。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
《孙膑兵法》中,齐威王问孙膑:“什么才是强兵中最要紧的事?”
孙膑的回答很简洁——富国。
《孙子兵法》中也提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可见战争耗费之巨大,所以孙子又道:“兵贵胜,不贵久。”
强大的国力作为基础是“重”,速战速胜是“轻”,以重方能行轻。
就像老子所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明 《三国演义》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最后,胜利也不是战争的终点,战后的处理工作同样非常重要。
荀子就十分重视一个“凝”字。
他说:“兼并别国容易,只是巩固凝聚它却很难。齐能并宋,而不能凝,魏夺之。燕能并齐,而不能凝,田单夺之。所以,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
而“凝”之道,在政。
《李卫公问对》记载,唐太宗在灭掉高昌国后,由于蕃汉士兵习性不同,问李靖该怎么处置。
李靖对曰:“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由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
李靖 故宫南熏殿旧藏 《唐代名臣像册》
可见,战争是以“政”为始,以“政”为终。
这也正应了老子的那句话:“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