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智慧,在最“浅”的故事里
1
亲爱的欢乐:
春节去外公外婆家时,外公乐呵呵地带我们去看他的菜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大片绿油油的青菜,生机盎然,长势喜人。外公蹲下身子,随手拔了几株青菜,一边拔,一边语重心长道:“老话说:'人面难求,土面好求。’只要辛勤劳动,善待土地,土地就一定会有回报。”
你们不解,问外公“人面难求,土面好求”是啥意思,外公耐心地讲解:“你看到邻居种了青菜,好意思去向邻居要么?哪怕邻居愿意送你,你也不好意思经常去要啊。但如果自己种就不同了,只要你肯辛勤劳动,土地上就会源源不断长出青菜,你想吃时,随时来地里拔就行了。”
你们恍然大悟,点了点头,也蹲下身子,跟着外公一起拔青菜。那天中午,我们煮了青菜肉丝蛋花汤,那个新鲜和美味,让你们吃了还想吃!
我忽然发现,很多人生的道理,都蕴含在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土气的“老话”里。
这些“老话”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散发着耐人寻味的民间智慧。
其实,不只是老话,很多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也是如此。它们看似浅显,其实也藏着人生的大智慧。
2
大学时代,喜欢读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特别是他关于人生三种境界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先生引用的这三首词,分别出自晏殊、柳永、辛弃疾之手,原来的词意和儿女情长有关,王国维先生巧妙地用于此处,很是妥帖。
大学时读这三种境界,虽然喜欢,却不完全明了,有种似懂非懂之感。
在你们成长过程中,和你们重温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时,我忽然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因为我发现,很多人生道理,并不在高远的理论里,而是在我们从小就熟读的故事里,只是当时不曾发现,不曾体会。
总要到了一定年纪,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苦苦寻觅的人生真理,不在别处,不在远方,而是就在故事里,就在老话里。
3
我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是《小马过河》。
和所有妈妈一样,在你们小时候,我也和你们讲过《小马过河》的故事。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
当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不同的答案,不知该不该过河时,小马妈妈说:“孩子,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
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小马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故事结尾是,小马决定自己试试,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他顺利地过了河。
4
孩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小马过河》,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领悟。
你们小时候读《小马过河》时,第一反应是小马没有主见,听了老牛和松鼠的建议后,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马应该勇于实践、勇于冒险才对。
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理解的,但今天的理解已经有所不同。其实,老牛也好,松鼠也好,它们之所以对小马的建议不同,是因为它们身高不同,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同。
从而可以想到,由于人们年龄、经历、立场、高度等各方面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人和事,自然会有不同的判断和结论。很多时候,没有什么对与错,或者说谁也没有错,只是立场和高度不同罢了。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就会学习如何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我们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就会多一分豁达,而不是非得争出一个是非对错;对待人生路上面临的选择,就会多一些思考,而不是道听途说,进退两难;对待信息时代接触到的海量信息,就会多一些辨别,而不是在全盘接收中迷失方向……
5
孩子,最后,我想和你们分享《农夫和云雀》故事中云雀妈妈说的一句话:“孩子,如果一个人要自己干什么事,而不是要别人来干,那就是真的要做了。”
在这个用钱可以购买很多服务的时代,唯有知识的获取方式,依然千百年来亘古不变。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劳。妈妈相信,当你们真的想好好学习时,学习这件事,一定能做成。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愿你们整装待发,精神抖擞地投入虽然辛苦却乐在其中的学习生活吧!
-作者简介-
吕瑜洁,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
2017年1月,出版《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孩子们的50封信》。
2020年6月,出版《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世界——写给孩子们的50封信》。
2023年,计划出版《我的心里住着一个未来——写给孩子们的50封信》
当当、京东、天猫、淘宝等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