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14章)

第114章 红袖添香

中秋节后,便是重阳。对王维和璎珞来说,重阳节不仅是登高望远的日子,更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726年的重阳节,是他们结婚五周年的日子。这是他们自721年结婚以来第二次在山西运城过重阳节。

九月的天空格外高远,远处,枫叶漫山,秋菊遍地,近处,叫卖茱萸和菊花酒的声音随处可闻。时有打扮齐楚的女子在运城街头的红叶黄花间翩然来往,为这片秋光更添数分明媚。

不过,在王维母亲看来,再也没有其他女子,能比自己的儿媳更落落大方、楚楚动人了。

几天前,当风尘仆仆的长子和的长媳,牵着孙女粉嘟嘟的小手,齐齐向自己行叩拜礼时,常年礼佛的王老夫人不禁眼前一亮,世人说的郎才女貌,亦不过如此罢。

“阿娘,儿回来了。”

“阿家,儿媳回来了。”

“孩儿不孝,这么多年未曾侍奉母亲于膝下床前,母亲怎么怪罪都不为过。”王维双膝跪地,向母亲深深行了一礼。

“傻孩子,尽说傻话。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们成家立业了,母亲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岂有怪罪之理?”王老夫人一手扶起王维,一手扶起璎珞,看着福嫂手中牵着的莲儿,笑得合不拢嘴。

“阿娘,夏卿今年春天被授予侍御史了,他可来信向您报喜?”二弟王缙自723年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后,在官场一直谨小慎微,今年春天被顺利擢升为侍御史,在御史大夫手下行事。

“夏卿来信了,并把你三弟、四弟、五弟都接去长安了,说是把他们带在身边,可以多读些圣贤书。”王老夫人一边手捻佛珠,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难为夏卿了,我这个当大哥的,自愧不如。”王维搀扶母亲落座,自己和璎珞也在母亲身侧落座。

“你们都是孝顺孩子,你托人带来的那些佛经,阿娘也很是喜欢。对了,摩诘,璎珞,阿娘有一桩喜事要告诉你们,你六妹的亲事上个月也定下了,明年春天就行过门大礼,到时还少不得有一番热闹。”

六妹比王维小8岁,父亲去世那年,王维9岁,六妹尚在襁褓之中。如今,六妹已经17岁了,是到了该出阁的年纪了。想到这些年来母亲独自一人将他们兄妹六人抚养成人,王维心中顿时感慨万千:“阿娘,这些年来,您辛苦了。”

“阿家,待六妹出阁时,我这个当大嫂的,要好好帮六妹打理打理,一定将六妹风风光光地嫁过去,请阿家放宽心。”璎珞双手向王老夫人奉上一杯热茶,替王老夫人轻轻捶起背来。

“好,好,有你们在,我自然可以宽心了。”王老夫人身子往后靠了靠,心满意足地看着王维和璎珞。

和在定州崔府一样,看到辛劳一生、刚可以安度晚年的母亲后,王维原本想提的辞官归隐一事,便又堵在了心头,决定暂时不提。

这夜,当他把不提辞官一事的想法告诉璎珞时,璎珞自然是理解他的。

“璎珞,我这样做,是不是欺心?”

“不,摩诘,这不是欺心,而是情非得已。阿家操劳一生,希望儿女们平安顺遂,与其让阿家替我们忧心,还不如这样不说更好。”

“是的,你阿爷阿娘那里,也暂且不提。咱们另谋他处作为栖身之地,可好?”

“其实,在哪里栖身并不打紧,打紧的是你能做你喜欢的事。我记得你曾说过,你要像南朝画家宗炳那样,西涉荆巫,南登衡岳,漫游天下山川,将所见所喜之景,绘成丹青,写成论著。待咱们安顿下来后,你安心泼墨挥毫、著书立说,我为你煮茶添香、铺纸研墨,可好?”

看着璎珞波光潋滟、善解人意的笑颜,王维心里仿佛被一阵春风吹过,深黑的眼眸里隐隐有泪光闪动。他情不自禁地拥璎珞入怀,将她额前垂下的一缕秀发轻轻拢到耳后,手指在她脸颊上轻轻划过,久久凝视着她的眸子,动容地说:“璎珞,谢谢你。我让你受苦了,对不住。”

一阵夜风从半开的窗棂钻了进来,吹在璎珞身上,璎珞不禁打了一个寒颤。王维快步走到窗前,关好窗棂,将她略显冰凉的双手裹在自己掌心,移到唇边呵了口气。

璎珞从王维掌中轻轻抽出手来,抚上王维的脸颊,笑着摇了摇头,说:“世上之人,大抵终其一生,并不明白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只是浑浑噩噩地活着罢了。若能在有生之年明白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是何其幸运之事。所以,哪有什么'对不住’,我欢喜还来不及呢!”

璎珞的笑颜感染了王维,王维不禁扬眉而笑,低头在璎珞光洁的额头上落下一个辗转的吻……良久之后,在璎珞耳畔柔声道:“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璎珞伏在王维胸口,静静地听他吟诵这段出自庄子《大宗师》的话,心中是满满的安宁和喜乐。

庄子笔下的真人,不正是王维向往的么?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泊安详、质朴端严,既冷肃得像秋天,又温暖得像春天,高兴也好,愤怒也罢,都像四时更替那样自然无饰,和天地万物合宜相称,没有人知道他精神世界的真谛……这,不就是道法自然的无我之境了么?

正当璎珞神游千里时,王维拿过床头的斗篷,轻轻披在璎珞身上,说:“璎珞,你手脚素来怕冷,如今还未入冬,手脚便已这般冰凉了。今年冬天,我要为你做些温补的膳食,帮你好好调理身子。”

璎珞闻言,不禁在心中莞尔,还好还好,她的摩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境界,刚刚好。

十多天后,当王维从陕西宜寿县看望綦毋潜归来后,欣喜地告诉了璎珞他的打算。

“綦毋兄如今在宜寿县担任县尉,他说,但凡想干事的县令,身边都需要几个得力的幕僚。你还记得咱们在洛阳偶遇的房兄么?他正前往河南卢氏县担任县令,盛情相邀我到卢氏县助他一臂之力。幕僚和官吏有所不同,并非朝廷任命的官职,只需对县令负责便可。将来若是房兄离开卢氏县了,我也可以潇洒离开。且卢氏县离洛阳不远,风土人情也很相宜,你觉得如何?”

“房兄和你一见如故,想来自是同道中人。如果你喜欢,我自然也喜欢。”看着王维微微扬起的剑眉,璎珞仿佛听到了王维内心的喜悦。

第二天,王维给房琯修书一封,表达了愿意到他手下担任幕僚的想法。没几天,房琯的回信便到了。信中,房琯热情洋溢地欢迎王维携家人速速前往,他会立即替他安顿好一切。信末,他动情地写道:“贤弟不嫌地远职卑,愿意前来助愚兄一臂之力,此乃愚兄之幸,更是卢氏县百姓之福。愚兄感念在心,恭候贤弟携家人早日到来。”

“璎珞,到卢氏县后,我准备动笔写两册书,一是《山水论》,二是《山水诀》,请娘子为我铺纸研墨可好?”

“好!妾身愿意效劳。”璎珞“扑哧”一笑,和王维一起看着房琯的来信,对卢氏县的崭新生活充满了向往之情。(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