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年轻人”会成为南京未来发展的密钥吗?

年轻人,越来越重要了。


NO.1 

南京书记: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让年轻人与城市共成长

说起早餐会,很多人应该熟悉,这是南京的创新举措:从去年开始,每月的18号(可能会因为休息日的因素提前或推迟)为企业家“早餐会”,主要目的是优化营商环境。

就在今年的3月3日,南京的这项创新举措还登上了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整理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发现的部分创新举措内容当中,受到了广泛称赞。

4月17日的这场“早餐会”与以往不同,把讨论的重点放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可以这么说,南京想要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实现“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愿景,离不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群体。

其实,在留下大学生这个问题上,南京已经动起来了。


NO.2 

政务窗口“开”进大学校园

4月16日,由南京市政务办牵头,众多职能部门参与的“地摊式政务服务窗口”走进了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的校园。

大家参与的热度很高,大家普遍关注的有人才落户、出入境办理、就业咨询、人才政策、公共自行车卡、公交地铁卡等政策疑问,这些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能够坚持下去,而且还要做精做细做成特色。毕业后的城市和职业选择,是多数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做好毕业生的服务工作可以说是留下大学生的窗口工作,直面他们的需求。虽然我们做不到把房价降一万,把工资加一万,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即使有一万个疑问也能给予满意的解答。


NO.3 

年轻人为什么重要

首先,年轻人具有旺盛的消费欲望

这一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毕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年轻”的时光。年轻也像是历史的车轮,碾过之后,车轴依然18岁。年轻人永远都是最活跃的群体,年轻人从来都不是固定的群体。

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冲动型消费,猎奇型消费,时尚型消费等,这一切的信心来源都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其次,年轻人拥有互联网话语权

在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的今天,互联网话语权非常重要,这正是南京所欠缺的。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短视频和直播(甚至有“直播正在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这种说法)影响力巨大的今天,很多年轻人通过文字、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把生活搬进了互联网。

我们这里所说的互联网话语权,仅仅指的是业余互联网生活,如果加上互联网产业,那话语权会更重。

最后,年轻本身就是生产力

前面我们说了年轻人具有旺盛的消费欲望,不仅如此,年轻人的创造力也很强。不管是经济还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某种程度上讲都是靠是生产和消费推动的。

说来说去,南京应该如何留下年轻人呢?


NO.4 

第一,就像“早餐会”上说的那样:大力营造适合年轻人的安居乐业环境和成长发展空间。

产业结构一时半会很难掉头也没必要掉头,但为年轻人营造生活环境还是很容易出成绩的。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南京的底蕴,南京的景色,为年轻人提供足够的物质和精神食粮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互联网产业理应受到重视

前面我们说了,南京的产业结构整体很健康。但是互联网产业一直是短板,这一点需要有全面理性的认识。互联网产业不是洪水猛兽,她能够以最小的物理地皮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新城科技园,如果利用好完全可以撑起大半个南京的互联网产业。

当然,互联网产业不仅印着时代的印记,还有城市的印记。比如某互联网细分行业的头部、某短视频大V(叶公子)就过滤了很多互联网扭啊扭嗲啊嗲的浮夸基因,可以说是城市与互联网结合的成功案例之一。

第三,对于非一线城市,非政策驱动型城市来说,规模仍然是取胜之道

所谓修炼内功只适合“政策密集型”城市,南京并不是。所以南京对于区划、人口等方面的扩容目标不能放松,虽然没有数据支撑,但我们认为:

两块价格1万的地其产出大概率比一块价格2万的地产出多(总价相同),两位工资1万的人其消费能力大概率比一位工资两万的人高。

同样级别的省会城市,成都、武汉和杭州一直都在“规模”上下功夫,规模是一般城市增量的主要来源,而年轻人需要这些增量,否则他们的生存空间会被挤压。


NO.5 

留下年轻人会成为南京未来发展的密钥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你觉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