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森||《真实 严谨 诗意的〈宋耀如·父亲〉》 ——导演朱正和她的电视剧创作
内容简介
当代著名导演朱正女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河曲县插队知识青年,后被忻县地区文工团招收为演员,再后任太原电视台导演,其作品《宋耀如·父亲》《一代廉吏于成龙》等多次获国家级大奖,享山西省德艺双馨十佳文艺工作者、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太原市优秀艺术家等荣誉。她的成功,是祖国电视艺术事业的荣耀;作为曾经在忻州插队的知青和在忻工作的演艺人员,亦为忻州增光添彩。
《真实 严谨 诗意的〈宋耀如·父亲〉》
——导演朱正和她的电视剧创作
文\王树森
在2017年《人民日报》专版点评的近30部电影、电视剧中,由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和润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制作出品的30集近代传奇电视连续剧《宋耀如·父亲》,在7月11日的《人民日报》获得点赞,以“史实严谨 诗意浪漫”的赞语名列红榜。而执导这部当代电视剧杰作的主创之一,正是从忻州这块土地上步入艺苑,并渐次长成大树的国家一级导演、山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太原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电视台文艺部副主任、电视剧中心副主任朱正女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人民日报》的点评说:“电视剧《宋耀如·父亲》,既有史的大气恢弘与严谨,又有诗的浪漫与激情。这部电视剧把宋耀如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的丰富人生,置于近代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走向民主共和的大历史背景下徐徐展开。”又说:“无论是对历史背景的勾画,还是对孙中山等重要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呈现,无论是对主人公一生经历的描述,还是对反映人物性格品质的细节刻画,该剧都努力追求历史的真实和人性情感的真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显然,《宋耀如·父亲》的成功,源自导演朱正女士等组成的主创团队以真实严谨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用艺术的形式,以宋耀如跌宕起伏、极具传奇的精彩人生为主线,将一个立体的、鲜为人知的中华英杰宋耀如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因而被业界誉为是一部“极富情怀的一个人的史诗”。
人们或许对宋耀如知之尚浅,但他却在近代中国人民推翻封建统治和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中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就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等的亲生父亲;在晚清到民国初年,宋耀如不仅作为父亲,培育了杰出的“宋氏三姐妹”,而且是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南京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和一代财阀孔祥熙的岳父;为了振兴中华,宋耀如曾积极参与并全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的辛亥革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然而,这样一位曾经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人物,其出身却是来自社会底层,而并非豪门显贵。为了生计,宋耀如12岁就随舅父出洋,在美国波士顿一家丝茶行做徒工,并过继给舅父为子。受西方文化启蒙,在他的求学要求被舅父驳回后,宋耀如大胆出逃,成为一艘缉私艇的水兵。退役后,他进入神学院学习。学业有成后,宋耀如并未依恋西方,而是在阔别十年后,作为一名传教士回到祖国,开始艰难的传教历程。面对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宋耀如迅速觉悟到:单纯的传播福音,并不能挽救水深火热中苦难的中国人民,他毅然投身孙中山所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之后20多年间,他通过经商,为革命源源不断地输送资金。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目睹深陷内乱外患中的中国,宋耀如怀着满腔遗憾离开人间,结束了他不屈奋斗的一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朱正所导演的《宋耀如·父亲》,正是忠于如上史实,引导人们追随着主人公的步履,纵观他从贫穷的海边渔村冒死下南洋,在美国漂泊、当学徒、求学、追求人生理想,回国经商、投身民主革命的跌宕起伏的曲折人生经历,观众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和际遇,而是更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生活在社会底层民众的艰辛、国家的落后和民族的屈辱,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孙中山、宋耀如这些先行者们怀着执着的爱国救国之情,抱着怎样的信仰,走上了艰难的革命道路。
30集电视连续《宋耀如·父亲》取得了巨大成功,该片继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后,又受到作为国家最高权威媒体和党的喉舌的《人民日报》的专文评介点赞,其殊荣令人景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笔者以为,朱正导演的《宋耀如·父亲》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剧本的历史真实、人物真实和感情真实。在历史层面,作品真实再现了晚清到民国初年极贫极弱的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和为了振兴中华,孙中山、宋耀如等民主革命先驱者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在人物层面,作品不仅成功塑造了从海边渔家少年阿虎,到民主革命先驱的宋耀如的成长道路,而且真实展现了他作为父亲,培养教育了宋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诸多杰人,并进而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动人故事。作品书写了一个家族的传奇,但却真实可信,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在感情层面,电视剧对人物的勇敢、善良、真诚、包容等优秀品质和亲情、爱情、友情、故乡情、家国情怀等诸多美好情感尽情讴歌;极力张扬主人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信仰的顽强坚守。电视剧一幕幕饱含激情的情节与描述,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繁荣富强中国梦的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具积极意义。
朱正是一个严谨柔情的电视艺术家。今天,她和她的创作团队以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执着热爱,以艺术家的良知将尘封于历史的伟人宋耀如搬上荧屏。而朱正的成长历程,亦充满诗情画意。上世纪60年代末,朱正随父母在山西省河曲县插队落户。1970年,忻县地区文工团编导组派王树森和滕和华二人赴河曲县为本团招收演员,讲着一口流利普通话,能歌善舞的朱正以优秀的才艺应考得中,很快被吸收入团。她在回忆此事时说:“正是两位老师的拉引,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朱正讲得是真话,考入忻县地区文工团(后改忻州市文工团),朱正任歌舞和话剧演员,在歌舞《洗衣歌》和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节目中担任主要角色。1985年,她调入太原市电视台专事电视导演工作,从此步上新的台阶,从任助理导演参与拍摄《新星》(12集)、副导演《中国流》(3集)起步,一发而不可收拾,相继独立导演的《唐王开墓》,获华北电视节优秀作品奖;《胡子将军孙毅》,获华北电视节特别奖;《一代廉吏于成龙》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金剑奖;《福贵》获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死水微澜》,获四川省艺术评比一等奖;《土蛋子的故事》,获金鹰奖特别奖、全国城市台文艺作品大奖、金奖、编导奖;《河鼓》,获丽江国际电视音乐作品铜奖、全国城市台文艺作品大奖、金奖、编导奖;《饭局》获2010年第七届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另有《兰花花》《贫富人生》《民主之澜》《妈妈的罗曼史》《养女》 (又名《我的养父养母》)《斥侯之剑》等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反响强烈。她曾先后获得2001年山西省德艺双馨十佳文艺工作者、2003年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2012年太原市优秀艺术家等荣誉。
朱正是当代成果丰硕的优秀女导演之一,但她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笔者虽仅当年引荐她入选了忻县地区文工团,在文学艺术上别无更多帮助,但她一直尊称我为“老师”;且对其他艺坛文友,无不虚怀若谷,礼遇有加。2017年“五一”,已于上世纪80年代解散的忻州市文工团的一百余位老团友在忻州聚会,朱正拔冗参会,与老团友平易交往,并担任聚会演出主持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诚如朱正在谈创作感悟时所说:“导演是影视画面的'隐君子’。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创作过程中,灵感的绽放,让我们一次次与真善美邂逅、相融,最终完成了一部无悔的作品。为伟大的父亲宋耀如点赞!为普天下所有具有父爱般情怀的人们点赞!为我们《宋》剧的创作团队点赞!”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走千里铭初心。正是忻州这块土地的养育,正是河曲民歌海洋的艺术滋润,正是从忻县地区文工团到忻州文工团10多年演艺生涯的文化熏陶磨砺,为当代著名导演朱正铺垫了成功的基石。朱正不忘初心,铭记乡愁,我们在为她点赞之余,亦寄望她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我们的新时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简介
王树森:山西省宁武关人,1946年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协、山西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历任小学和中师语文、音乐教师、文工团编导兼演奏员、宣传文化干事、县委办副主任、党史县志办主任主编、文联主席等。从事文艺工作50多年,创作出版各类作品600余篇(部),总约1千余万字。成书著作有《兵变》《隋杨泪》《阎锡山这个人》《山西王阎锡山》《冈村宁茨受审记》《血溅中山陵》《履踪瞻絮》《忻州历史文化丛书·方舆概略》《人民艺术家张美兰》,个人作品全集《王树森作品大系》(共30册)及地区文工团专著《忻文诗画》等36部,主编出版亘古第一部《宁武县志》。作品体裁涉及长、中、短篇小说,散文,传记,报告文学,戏曲,纪实和文史专著等多种领域;分别发表或出版于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八一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及国内相关文学艺术报刊。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心灵之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王树森||《民歌二人台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张美兰》 赠阅版之“序”和“跋
*王树森||文旅光影:情洒管涔 ——记管涔山旅游的前期开拓者霍泛同志等
*王树森||党史星火:《红色教育家贾绍谊》——记原五寨师范党委书记贾绍谊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