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424】学教语文,学做语文教师——名师培训初语组第三次导师入站听课随感

匆匆忙五月走到了尾声,又到了初中语文学员们与付华导师相约的日子,不知从何时开始,似乎早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莫要多言,更无需在意形式。

第一天上午李静老师《走进修辞王国》带领我们一起学习探究修辞的奥妙,张永刚老师《你是这样的人——杜甫群诗阅读》开创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新篇章,马何义老师《一滴水流过丽江》深情款款,朴实的语言文字背后诠释出了语文人该有的美好模样。三位老师的三节形式不同的示范课,让我的心无比震撼,脑海里常常在想如果是我要讲这样的公开课,有没有如此之胆量?又会如何设计?会得到如何的效果?……

午饭过后付华导师的点评再一次成为惊艳全场的重头戏。付老师从来都是务实派,没有虚张声势的夸赞,只留下真心实意直击问题关键所在的谆谆教导。我们都是自己人,我们每次都能从付老师的言语中感受到内心那一次次茅塞顿开后的欢呼雀跃,体会到内心深处拔节生长的欣喜万分。这必定又是一场视听盛宴,必定又是一场人生修炼路途上重要的一步。

今天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脑海里对如何教语文,如何做语文老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就谈谈我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教语文

1.结合生活学教语文

付老师在点评李静老师的示范课时针对导入设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她一首《雁归来》唱得深情动容,唱得动人心弦,美好的音乐之所以打动人,灵魂在于歌词。而我们大可以在导入设计中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入手,让他们从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到文字的美好,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修辞的美在何处,在导入设计上就要下点功夫。

2.考虑学情学教语文

老师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明白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有困惑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最应该了解的学情。“修辞方法好掌握,使用起来费思量。”很多时候他们的困惑并非在于辨析定义,而在于如何应用,如何用得恰到好处。这时就需要我们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注意聆听,并且适时做出指导。那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就一定需要注意综合作品呈现的方式,避免在口头展示中所犯听听而已的差错,应当考虑投屏展示,共同修改,这样更加直观形象地解决了修辞使用的问题,进而引导孩子们正确恰当的使用语言文字,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挖掘可以引用的内容,激发兴趣,也会让他们养成关注生活细节细微处的好习惯,有了意识去思考揣摩,也就达到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目标。

3.灵活应对学教语文

付老师在点评张永刚老师的群诗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好办法。当我们没办法掌控学生按照我们预设好的思路来回答问题时,课堂该如何推进?是否只能采用老师生拉硬拽式的教学方式?是否就只能死死守着课件不敢放手一搏?很多时候我们都给自己设定了太多框框天天,也同样给学生们画地为牢。让他们的思维被我们束缚着毫无创新可言。其实我们应该要明白课件的设计是辅助教学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放飞思想,思维碰撞的,我们该用便捷式技术让自己的课堂更加轻松自如。这是我们观念上必须要转变的地方。

4.咬文嚼字学教语文

付老师今天还分享了三篇公开课示范课例的备课始末。这一点让我们在场的人如沐春风,无不感受到专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能关注到他人常常忽略的东西。我不止一次感受着“咬文嚼字”带给我的震撼。想起曾经也风风火火的课堂,尽谈着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趣闻,总也认为咬文嚼字还不就是赏析词句那么无聊乏味么!今天才明白,原来“咬文嚼字”正是语文之根,之魂,之万万不可丢弃的要义。

如何“咬文嚼字”?尽量不设定文段,让孩子们自由朗读中感悟找寻;可结合具体语境仔细琢磨,理解词意;可创设新颖活动环节激发兴趣;可反转思路采用删减法,锁定区域、提取信息、整合语言;可充分利用教师范例引导思考;可充分利用课后题分析文本;可圈点勾画明确重点……

二、学做语文老师

今天听马何义老师一节《一滴水流过丽江》,少了课件的繁花似锦,却有多媒体投屏展示的便捷快速,一篇游踪教学,从“游——记——感”三层导入引出教学目标并让孩子们关注到标题“一滴水”的形态之自由,也就带着如此自由去随着水流的脚步去感悟丽江。他反反复复一直在引导学生思索着,理解着“过去——现在”的穿梭,关键词的推敲让文中那个——几百年的“醒"字成为点睛之笔。慢而精,精而专,专而准,这是最真实的课堂,最朴实却最有味道的课堂,言谈举止中我们看到的是马老师对文本的熟悉,以及敢于放手给学生阅读感悟思考的时间的魄力。我们的脚步该放慢点,扎实点,我们该是真的在教孩子们学习语文,感悟文字背后传递出来的深情,我们该要让自己浮躁的心沉稳下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老先生那一个“真”字也恰是我们作为语文人该要有的情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回归到语文的根本上去思考去践行,一辈子学教语文,一辈子学做语文老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