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上火的根源不在于热,而在于寒
盛夏将至,冷饮、凉菜、啤酒、雪糕成了人们的最爱,但是大家有没有觉得,只有在喝冷饮那一刻是爽快的,过后反而身体不适,甚至会觉得燥热。
我们常说寒则收引,吃进去凉的东西会造成气血瘀阻,哪怕一个人正气很强,至少在某个时间点会影响气血运行。至于本身体质就不好的人来说,寒凉的东西无异于砒霜,使其肾气更加虚弱,经络瘀滞更加严重,自身会感到燥热,更想吃冷饮,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上火的经历,比如夏天酷暑难耐或者燥热异常,但是吃点凉的东西以后,反而容易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这是因为虽然都是上火的症状,中医会讲究辨证,辨实火还是虚火,实火用清热解毒或者是苦泄之法当然没问题,但如果是虚火,还如法炮制,那无异于是火上浇油。
但是现在实火越来越少,虚火成为主流。
记得上大学那时候,班里好多女生脸上长痘痘,至于原因嘛,无外乎辛辣刺激、熬夜、压力大等种种因素,然后就是脸上各种冒痘,什么类型的都有,那时候对中医学的还只是皮毛,都象征性地买点消炎药或者清热解毒的药来吃,记得当初比较受欢迎的就是皮肤病血毒丸,清热解毒胶囊,还有更简单地用牛黄解毒片,但是吃完后发现要么没什么效果,要么就是刚有点起色,痘痘马上又冒出来。
有同学就去问当时教中医基础理论的老师,老师就说这些都是虚火,清热的药物就像镰刀割韭菜一样,割完一茬还有一茬,本来虚火上炎就会造成体内阳气不能固守,再用清热的药一刀一刀地割下去,那样不但使阳气更加受损,而且虚火灭了又生,陷入死循环,最终把痘痘消灭的时候,也就是身体正气垮掉的时候,变成冰山美人。
后来有心的同学就会寻求养阴清虚热和引火归元的方法来调理,也有同学从改变自身生活习惯做起,坚持一段时间后,都有不错的效果。而这一课也让我们对阴阳寒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眼见未必如实。
大家都知道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人受寒之后,本来是身体寒重,但是中医上说会郁而化热,转变为发热。热性疾病,发展到高热之极时,则可热极生寒而发生厥脱,冷汗出、四肢冷、阳气脱出,现阴寒之证。
而身体承受了寒凉之物,最先损伤的就是肾中之阳,肾阳就如同一团火,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起推动、温煦作用。
也就是说肾阳受损,人体一身之阳都会受到影响,本来肾阳由下到上,温煦全身,上注心阳,心阳下输,与肾(肾在五行中属水,心在五行中属火)形成水火既济的状态,中医上讲叫做心肾相交,有些人失眠的时候会有中医师诊断为心肾不交,意思就在这里,心火与肾水不能完美交合,要么心火亢盛,要么肾水不济,就会造成神不守舍,烦躁失眠,这时候常会用到交泰丸来做加减应用。
那么为什么说现在上火的根源不在于热,而多在于寒呢?我们前面说过寒凉的东西会直接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肾气虚弱,就会影响各个脏腑功能。肾在五行中属水,是要滋养灌溉全身的,肾水不足身体就会干燥生热,所以很多人熬夜以后其实是灼烧了阴液,所以导致上火,这时候的火其实就是虚火,然这种虚火的根源在于寒,虚火又可进一步灼烧阴液。
这里就像中医常把身体比作一支蜡烛,蜡烛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火苗不大不小,匀速消耗,如果火苗过小,随时都容易熄灭,如果火苗太大,就会损耗过多,很快便油尽灯枯。身体也是如此,一团火要适当不大不小才好。
由于火性炎上,自然每次受苦的都是头面部,也有说法是寒凉之物把仅有的一点热量都逼到了头面部,总之无论如何,各种痘痘、口腔溃疡、牙痛、眼睛干涩疼痛等症状就随之而来。
再回头看看我们当代都做了什么?不分季节吃进去大量反季节的水果蔬菜,据我所知尤其在冬季过年的时候,很多从冷库里的水果就拿出来开卖了,大量的寒湿之邪就这样悄然进入体内,当然它是慢性的,也会蛰伏,一旦有了契机,它就会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予身体以沉重打击。
夏季在小吃店里吹着空调吃着红油凉皮、喝着冰镇饮料,好不快活;夜市摊上烧烤啤酒小龙虾,寒热错杂齐下肚,肾阳一再被削,上火后又要清热泻火,如此反复,身体各个系统怎能不出问题,慢性病怎会减少?人到中年甚至在少年就自觉肾气不足,人人都在追逐补肾良方,可平日里一点不注重自身保健,生活习惯一塌糊涂,如此还要补肾,不如不补,这样就相当于在熊熊烈火中洒汽油,火势更旺,熄灭更早。
有诸内必形诸外,身体一切都外在表现,都是内在机能的表达,所以希望大家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先反思自身的生活习惯,找到源头纠正过来,再来谈治病的问题,我们常说三分治七分养,医生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因为没有人可以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