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召开《冀庄村志》编纂工作第二次推进会

5月22日,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召开《冀庄村志》编纂工作第二次推进会,邀请洛宁县老区促进会会长、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党支部书记、原洛宁县武装部政委徐文治;县知名历史文化学者周流宗、张泽民、马老虎、杨小沪,河南省作协会员、洛宁县作协副主席郭世科、洛宁城事媒体总监李新光、编导雷冰,城郊乡党委副书记朱东捷、副乡长郭灵学,洛宁县创建办郭耀武参加此次会议。

洛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厚重。冀庄村人口多,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该村大部分以姓郭为主,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其后代家族兴旺,后继有人。还有秦、高、王、马、陶、范、邬、李、赵、韩、宋、贾等17个姓氏。

村支部书记郭军在致辞中指出,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快速推进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加快挖掘整理乡村文脉,留住乡音乡愁,传承中华文化核心精神,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责任与社会担当。编纂《冀庄村志》是冀庄村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中华民族孝德文化和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体现,是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光启后人的重要举措。记载好冀庄历史,是当代冀庄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冀庄村委责无旁贷的义务。作为后人所参阅史料的编写者,史志工作人员深感身上担负着承前启后的光荣使命。编写村志,前期相关资料纷繁复杂,图片影像资料基本难以寻得,要想系统性地将村情村貌及大事记编写成书的难度可见一斑。他代表村委向所有编纂人员给予真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他希望把高质量编纂村志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展示基层丰富实践,留住乡音、乡风、乡思,讲好家乡“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家乡,继承传统文化,延续地方文脉。
朱东捷代表该乡党委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该乡工作的前辈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近些年,冀庄人在外经商取得不俗业绩,以其聪明、勤劳和节俭著称。用文字的形式把冀庄村人民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是一件光前裕后、意义非凡的事情。
周流宗认为,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村史经过挖掘、整合、归纳、成型,被群众所认可进而深入人心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起来,树立起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从而对本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村史涉及历史地理、 政治经济、 文物古迹、文化宗教、 社会变迁、 人物事件、 种族姓氏、 民风民俗、 民间传说等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 寻找尘封已久的往事。关键是讲透村名来历、曾经辉煌,展现发展历程、历史记忆以及引以自豪的 古、近、现代人物,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上的大学生、历届村委会名录,更好地记录乡村文明,延续故土乡愁。
张泽民在研讨交流时指出,志书是一个地方最具权威性、代表性、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志书的编纂过程就是一种“文化苦旅”,也是一种修炼和奉献。他希望各位编写人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下,广征资料,精编资料,全面系统将乡村的自然、地理、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全面载入史册,实录乡村历史,反映乡村现状,汇集乡村文化,展示乡村风采。在记述上把有特点 的东西浓墨重彩,将有特色的内容不要遗漏。同时,要坚持”存真求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实现存史、资治、育人的功能。
马老虎、杨小沪、郭世科、王春峰等其他村志编纂人员先后讲述了参与此次村志编纂的看法。“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他们纷纷表示将积极配合,全力以赴,群策群力,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质量第一的编纂理念,以强烈的使命感,在不断挖掘、创新中开展村志编修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编纂任务,以精品良志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徐文治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希望各位编写人员全力配合、通力合作,相互沟通了解,做好前期的资料收集,遵循史志编撰的专业规则,高质量地完成志书编纂任务,使《冀庄村志》成为洛宁有示范性的优秀村志,为传承洛宁历史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期望《冀庄村志》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冀庄人们留下一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料,让越来越多的人从村志中感知传统、历史和记忆,成为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洛宁城事/雷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