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镇守江阴十年,受朱元璋称赞,其子受建文帝怀疑,被朱棣削爵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提升吴良为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为江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袭铁券。

洪武四年,吴良奉命出征靖州、绥宁,洪武五年,吴良与邓愈一起出征靖州,得胜而归。

后来,吴良的女儿嫁给朱元璋的第七子齐王朱榑,朱榑的生母是达定妃,据说达定妃先前曾是陈友谅的妃子。

朱元璋令吴良去青州督建齐王府,洪武十四年,吴良在青州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被追赠为江国公。

明初名将吴良,是定远人,本名国兴,投奔朱元璋后,被赐名”良“。

吴良比朱元璋大五岁,身材魁梧,性情刚直,与弟弟吴祯均以有勇有谋闻名,元末群雄并起,兄弟二人跟随朱元璋从濠州起义,同为帐前先锋。

吴良擅长游泳,能潜入水中侦察。

“良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阳,定集庆,功多。”(《明史·列传·吴良》)

可见,吴良参加了朱元璋早期的所有重大战役,而且表现英勇,立功颇多。

元至正十六年,吴良跟随徐达攻克镇江,不久被提升为镇抚,驻守丹阳。

元至正十七年六月,吴良与赵继祖等人攻取江阴,朱元璋提升吴良为指挥使,令他镇守江阴。

在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中,江阴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江阴枕长江,是当时姑苏与通州间的水上交通枢纽。朱元璋控制江阴后,张士诚的舟师不敢渡江上镇江西北面的金山和镇江东北面的焦山,隔绝了张士诚进军应天府的通路,是应天的一面屏障。

“先是,士诚北有淮海,南有浙西,长兴、江阴二邑皆其要害,......江阴枕大江,扼姑苏通州济渡之处,......得江阴则士诚舟师不敢泝大江,上金、焦。”(《明太祖实录》)

吴良以少量兵力镇守军事要地江阴长达十年,多次击退张士诚的进攻,使朱元璋无东顾之忧,可以集中力量对付陈友谅。

当时张士诚的地盘横跨淮东、浙西,兵精粮足,江阴地处要冲,扼南北咽喉,张士诚岂能甘心江阴落入朱元璋手中?

张士诚多次以重金悬赏,鼓励部将伺机夺取江阴。朱元璋对张士诚的意图了然于胸,对吴良说:江阴是我的东南屏障,你务必约束士卒,不与外界交往,不收留逃亡之人,不贪图小利,不与张士诚争锋,只需保境安民即可。

“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明史·列传·吴良》)

当时朱元璋部署在江阴的兵力不足五千,吴良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加紧训练士卒,提高战斗力,修筑防御工事,时刻戒备。与此同时,吴良还组织将士开展屯田,以供给军需。

吴良接连击败张士诚军队的进攻,不久被朱元璋提升为枢密院判官。

元至正十八年二月,朱元璋任命康茂才为营田使,兴修水利,组织军士屯田。

此时吴良、吴祯兄弟二人已经开展屯田,而且初见成效,可能是朱元璋所有地盘中最早实行屯田的。

江阴紧邻张士诚的地盘,即使朱元璋派兵运送粮草过来,也很难保证安全,而屯田能让江阴自给自足,提升防御实力。

张士诚出动大军来攻,其部将苏同佥驻扎在君山,指挥作战,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北门与之战,同时暗中派元帅王子明率精锐急速出南门,两面夹击,将其击败。

不久,张士诚又派兵袭击常州,吴良派兵从小道在无锡击败其援兵。

当时,朱元璋亲自率军与陈友谅角力,数次出动全部主力,应天空虚,而张士诚始终未敢趁虚而入,威胁应天,吴良的作用不容小觑。

吴良仁爱宽容,崇尚节俭,不喜好声色、钱财。

吴良时刻不敢松懈,枕戈达旦,常常睡在城楼上;训练将士,犹如大敌将至。

吴良镇守江阴期间,开办学校,实行屯田,减轻赋税,百姓安居乐业,闲暇时,则请儒士讲授经史。

朱元璋曾将吴良召至应天,褒奖其功劳,说:“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明史·列传·吴良》)

元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攻取淮东,攻克泰州。

元至正二十六年正月,张士诚派舟师驻扎在君山,又派兵出马驮沙进窥江阴,数百艘巨舰,溯江而上,吴良戒备森严,立即派人向朱元璋告急。

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前来救援,张士诚军队已迅速撤离,朱元璋令康茂才等人追至浮子门,吴良出兵夹击,合力将其击败。

朱元璋到江阴犒劳军队,巡视城防,对吴良称赞有加,将其比作吴起。

平定张士诚后,朱元璋加封吴良为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让吴良去镇守苏州。吴良加强防御,兵民和睦,不久被擢升为都督佥事,又奉命去驻守全州。

吴良去世后,他的长子吴高承袭爵位。数次去山西、北平、河南操练兵马,跟随北征。洪武二十八年,吴高因为获罪被调去广西。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允炆令吴高镇守辽东,与杨文数次领兵袭击永平。

吴高的打法令朱棣颇为头疼,因为他并不与朱棣正面交战,朱棣来救永平,吴高便带兵撤走,可是朱棣不可能长期驻扎在永平,朱棣一走,吴高又率军出来进攻永平,进而威胁北平的安全,给朱棣造成极大困扰。

可见,吴高对于双方的优势、劣势十分清楚,他深知真动起手来自己不是朱棣的对手,于是巧妙得与朱棣周旋,拖延时间,令朱棣无法放心南下,如果当时吴高的战术被建文帝大力推广,那么朱棣最终打赢靖难之役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可是,虽然吴高尽心对付朱棣,建文帝却并未完全信任吴高。

朱棣认为,杨文不像吴高那样思虑严谨、富有谋略,除掉吴高后,杨文将无法构成威胁,于是巧施离间计,让人写信给吴高、杨文,在信中极力称赞吴高而诋毁杨文,建文帝听说此事后,果然生疑,下令削夺吴高的爵位,将其流放至广西,只留下杨文驻守辽东。朱棣成功解除了后顾之忧。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锐意削藩,接连削去五位藩王的爵位,齐王朱榑是其中之一。

朱棣即位后,恢复吴高的爵位,令其驻守大同,吴高也颇为尽职,上书陈述戍边策略。

吴高在靖难之役中的打法在朱棣、朱高炽心中留下了多大的阴影呢?

永乐八年,朱棣北征班师回朝,吴高称病不朝遭到弹劾,被朱棣废为庶人。当时一些大臣揣测朱棣的想法进行弹劾,吴高遭到弹劾可能属于这种情况。

洪熙元年,明仁宗朱高炽见到吴高的名字,说,“高往年多行无礼,其谪戍海南”(《明史·列传·吴良》),当时吴高已经去世,他的家人被流放到海南,遇上大赦得释。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驻守北平,对当年吴高造成的威胁深有体会,多年后仍未原谅。

宣德十年,吴高的儿子吴升请求承袭爵位,明宣宗朱瞻基没有准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