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印印象离妄相,丹拳拳像乐道途

从东阳回来后,所经历的人和事不时在小珠脑际翻飞,到最近轩源所提的生发论,似乎有着一条发展的系带……

这天晚上,小珠打开蒲谷子的微信,道几句问候,然后请教:“最近我时不时会思考您在东阳提出的相、象、像的问题。自我主观思考认知的,为事物加工描述的为相。本来就如此的,无添加人为描述的为像。我们能够生存下来,认识世界,就不得不利用我们的相,模拟本来如此的像。模拟,也就是象,是由相至像的转化……这样理解,不知对不对?”

两日后,蒲谷子才回复:“你所悟可行!你现在是心之所想,而非思虑之妄念了。心之相为想,即真实显示所见所感,没有附加主客观上的幻妄,即佛道所称之观,观而已。”

“比如落印之印,印象也,不管用红黄蓝之色泥,只印出原刻之像。刻印之时,也只把像刻印而已。你一旦指出这个像是什么什么,即为妄相。所谓见相离相,即是说要明白相之局限,不为所限,方能接近真知。”

小珠接:“心之所想的心,是指自心、本心吧?而思虑之心,是六识这个层面的波扰。我觉得要明白六识对自我的困扰局限,才能理解您所说的这些。但很难判断自己究竟是真心所见,还是着了妄想妄相之见。打个比方,如师叔您,我究竟见到的是我印象中的蒲谷子?还是蒲谷子您本人?这可能根本就是两个人!所以我可能并不认识您。如果如您所讲,对任何一个人不带自己的分别心,不思其善恶、好丑、尊卑、优劣……这样反而比较接近真实的对方。这么看来,不要说将真实的像刻印出来了,能见到真实的自己,也是很不容易的。我是谁?这个我的定义也是充满变数不确定的!我不一定就知道真实的我,您见到的我,可能比我自己所见的我更真实!”

蒲谷子:“有进步!我就是我!只要相信自己,你见到的就是真相。不断的相信自己,所见越来越真!”

“不思善不思恶,是为无念。无念为无邪念,而非无正念。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同理,念善恶,即名邪念。不念善不念恶,即名正念。”

蒲谷子:“比如打拳,你还有拳之念,是不得不打拳,拳中你还有弓步坐步啦,招式啦等等。当你没有坐的念头,没有站的念头了,只是心中念头运动,形体变化,不知道什么是弓步,什么是坐步,什么是搂膝拗步……你就对了!身无其身谓身空,心无其心谓心空。”

“如果你只有丹在动静,丹在指挥腕点与天百会在虚无中忽显忽隐,三动三不动分明,没有天地,只在心中天地演绎心中的形象,就是真相了!”

小珠:“即是拳之像,是本来如此的,我只是用我的身心,去模拟她,而不是以有为相去表现她。我用拳表现自己,那是相。拳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像。把心中的拳的像播放出来,有了师父的影子了,才是打得象。108的像,以轩源师为榜,打出来要象师父:37的像,以王老为榜,打出来就要象王老。但现在,我打的37,原形虽以王老,但那只是我看到的,我以为的,我还没有真正的37的像能播放!所以打的是四不象!”

蒲谷子:“呵呵,描述得不错,人身四大皆为阴,人之身为阴邪渣浊构成,是阴阳短促污浊不清,此为本相。轩源师、王老之像,是得道高人之像,我努力象他们,就是求道。乐道者,道亦乐之。”

与蒲谷子的交谈,时空不知觉中从南城换到了金都。

第二天早上,上沙公园约打拳,拳后巧如表示要请大家福田饮茶,大家欣然而至。这次人比较齐,大娣、巧如、海燕、书杰、阿勇,兴隆、小珠……

坐下闲聊了几句,大娣、巧如便讲起她们两周前在南仁寺的见闻:其中最兴奋的就是说起她们在那里见到很多人口传的神秘莲花灯,并把大娣拍摄到的照片打开看:图像比较模糊,昏暗中半空有一红色灯笼状的光亮物悬浮着,而她们几个同时所见却有不同,当巧如想用自己的手机拍摄下来,抬眼发现那灯笼离奇的不见了,以致心中迷惑,不明所以,越觉心寒毛竖……两人句接一句的描述,更加确信自己所见不知凶吉,颤颤兮,畏畏兮,直到这时还未能从那时之恐忧走出来。

小珠这几日对相、象、像的思考,有感她们被所见之相扰动。小珠说:“道、佛是使人清静自在,明心见性,而不是徒增迷惑恐惧的。”

巧如即说:“不是迷信,而是亲眼所见,不得不信。”

小珠说:“信与不信,只是你选择罢了。信它给你安慰,或信它使你恐惧,但事情本身,不会因为你的信或不信有什么不同,虽然你觉得不同。我觉得对世间万物,只能选择尊重、敬畏它们的存在。祸兮福兮,不到我们预见,想见或安排,该发生的就会发生,只是发生时你刚刚好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信自然,信佛、信道、信圣贤,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少立于危墙下而矣……”

巧如略沉静,说:“即是感恩。”小珠认同。

又从她们的拳,谈到打拳如果脱离不了身体,不明有丹,拳是很难进步的。书杰早上集体打拳时已有听闻兴隆小珠对“丹”的说法,现在又见强调,甚有兴趣。

阿勇也讲自己的体会:“练太极拳,要平常心练,如果不然也是很容易练出问题的!我现在打拳,有时感受到气感,但我不敢追,一追就容易错!”

小珠问:“你的意思是'走火入魔’?”他点头。

小珠便也说道:“这着的是心魔。因心里想求气,求神通,种瓜得瓜,求什么就得什么,入魔也只是所求之果。比如求道,则必有道之对立_魔,在待之。最后很可能是道得不了而得了魔;求善,必有善的对立面_恶,在待之,最后也可能是善得不了却得了恶。如果本身依道而行,并坚持,缘分俱足则不求而自能合道、合善。”

书杰说:“这个太极拳的意,我觉得是一种幻觉!”

小珠接话:“你说是幻觉,当师父拿发你时,你的感受是不是幻觉?他是真实不虚地存在的,只是我们处在六识的层面,未能理解。师父已入自心现量的妙境,他与天地沟通映照往来,我们沟通不了,便以为是幻觉。”

由此谈到认知层面:“我们现在处在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认识世界,在一种学习、分别、比较、取舍中以自我主观的是非对错、有用没用来加工、制造对事物的概括、定义,以为事物之相。但大自然本自存在,未经修饰的在这个时空呈现它本来的状态,是为大自然之像。拳由手脚运作,为拳之妄相。拳如大自然的本来状态,为拳之像。我们心中把这个像通过身心模拟出来,丹,就是这个意思。丹是自心现量的层面,要脱离妄相如像,才接近拳的真意,而不是表现自己强、优、美什么的。”

小珠有点惊异自己的思维似乎有了跃进,他们各种的问题,都在帮助她把最近的所想所感在揉和打磨,与其说是观点的交错,更像是小珠自己和自己的一场问答……

饮茶结束后各自回家。不多久书杰就来店里问小珠:“你和巧如她们说丹,那丹是什么呢?我想听听。”

小珠说:“这涉及到观念转化的问题,因为不从六识的层面转入自(丹)心现量,是很难理解丹为何物的。丹不是一个东西,说说练练就有,而是你自己的心,对周围世界一个真实的感知。身心俱静,放下了六识的困扰,丹才浮现出来,一争、一动、一念……就没有了。”

书杰若有所思。

(0)

相关推荐

  • 修行就是看透世间妄相、烦恼、执着的真面目-80后励志网

    发表日期:2019-03-09 10:42 来源:80后励志网 编辑:80后 文章导读: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句引用自佛教的一个民间俗语.从现实意义上讲,这句话揭示了生命苦难的本质. 当有人遇到困 ...

  • 浮生妄相《蝼蚁.红尘》

    蝼蚁.红尘 某日,小道士下山入世观道碰见个癞头和尚. 癞头和尚说:"小道士若要观得大道三千需得让我这个'前辈'好好说道说道." 小道士说:"我入道教,你乃佛教,本不同根何 ...

  • 浮生妄相《轮回太脏》

    轮回太脏 汤山有河名为商河,山下有镇名为汤商. 一身挎黄布包,腰间垂八卦,手拿罗盘的道士打镇门口而进. "一碗馄饨" "好嘞,大师稍等,馄饨马上出锅!"小摊贩满 ...

  • 浮生妄相《莫太迟》

    莫太迟 上湖莫家有个公子生得叫个丰神俊朗,为人又温和,还有那满贯的家财惹了上湖都里大媳妇儿小姑娘的青睐.上至高门贵女下至农家小碧,哪一个不是将莫太迟当做最佳夫婿的人选. 这莫太迟有个小青梅,是上湖柳家 ...

  • 浮生妄相《失落之地》

    失落之地 女孩在荆棘丛中穿梭,鲜血染红了整个荆棘地.密布的荆棘反复交替的为女孩添上大大小小,细细麻麻的伤口. "孩子,快回来,不要去哪里,不要啊!"一位老人蹒跚的走向荆棘丛,挥着手 ...

  • 浮生妄相《祀蛊》

    祀蛊 南有蛮族,好蛊.蛮人也,幼习蛊以护己躯,尚不能用蛊于他人之躯.唯有蛮人之先祀堪可用蛊于方外人,方外者,有欲也,故而有所求,非蛮族也. 一个穿着麻布粗衣的妇人,站在一条羊肠小径的岔路口前踌躇不前, ...

  • 浮生妄相《我本为瑟》

    我本为瑟 苍穹里挂着的那弯皎月洒下银白的光,铺满整个山林,远远间抱着一把瑟的年轻女子踏月而来.那人冷如冰月,"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交织成一曲小调,路的两旁杂草丛生,那是一座废弃的谷 ...

  • 浮生妄相《堕仙》

    堕仙 西泠学堂的院中央有一棵梅树,每逢大雪纷飞时,独有一梅暗自开,芳华惊艳四方人. 梅花开时,每天都会有一个身穿白衣,衣襟袖口绣着几朵梅花的女子坐在树丫上晃荡着双脚看着来来往往的学子,悄然笑兮. &q ...

  • 浮生妄相《骨香》

    骨香 "鬼怪一族,有孩提鬼者,好骨香,闻香识路." 文纨双手交替覆在小腹上,睡姿端庄,眼睛望着窗外的景.那是黄沙漫天的景,天空之上不见飞鸟,迷雾四溢直上九霄. "吱呀&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