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 漓水岸边是我家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漓水岸边是我家
贵州 尹卫巍
徜徉在漓水岸边,行走在屋舍老旧却依然坚固的村落,叩击心灵的是绵绵的乡愁。
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古街,一幢幢门楣光耀的老宅,一间间灰褐色的厢房,一件件泥土飘香的农具,高天厚土间,散发着比星月还晶莹的光亮;广袤蓝天下,曼妙着比花儿还灿烂的诗意。那里有旧梦的寄托,那里有脚步的烙印。
我是在这个“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来到桂林的,是踏着诗人笔下那一轮明月走进漓水河边的小山村的。其实,我的家乡本不在广西,山清水秀的桂林是我一个大学同学的家乡,每每讲起桂林,她总是用让我不能完全听懂的壮家话夸赞家乡的美丽,甚至激情澎湃地唱起“刘三姐”,“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边唱来那边和”,我听得入迷,她更起劲唱起《美丽的漓江河》“我家门前有条清澈的河,潺潺的流水从门前趟过,阿哥对岸把歌引,阿妹这边把歌和。歌声袅绕缀两岸,山歌恋曲起伏落”。我常常在她的歌声里充满想象,不知不觉产生了想在漓江边安家落户的想法。我也常常暗问自己:是不是爱上了漓江?
漓水人家,牵引我无比痛恋的目光,在斑驳的时空交错里,幽思畅想。就这样,我走进了桂林灵川的一条古街,一个烙印着欢乐与惆怅的古建筑群,一个叫做“漓水人家”的民俗景观村落。
这一次我是借参加“诗梦网站”举办的全国诗歌散文笔会的机会兴然来到桂林的,早已青睐的古城,早已向往的美丽壮乡,一直想来桂林调研了解壮家人生活的往事,作家采风活动圆我一个思乡的梦。
我一走进“漓水人家”,就感觉与北方农村不同的风格,更是与我所工作生活的贵州苗族、布依族山寨的吊脚楼不一样的情致,这里的民居建筑白墙黑瓦,深宅大院。
沿着“漓水人家”几个大字的牵引,我的脚步移到一个小村。承载着乡愁,布满了沧桑,凝铸着魂魄,陈设出情韵。水车,石磨,渔网,猎枪,骑牛的牧童,浣纱的妇女,煮饭的奶奶,耕田的老翁,漓水人家让我流连于往昔的细枝末节,在村落里我随随便便就能寻找到一种慰藉与感动。
生活在这里的壮族和汉族先民用过的犁耙、锄头,沾满泥土的脚已经走进历史的深处,但土地依然沸腾;丰硕的粮食与蔬果依然飘香。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漓江两岸,有丰沛的水资源,一条大河波浪阔,河中的鱼虾种类繁多,漓江两岸的居民多以打渔为生。岸边的土地肥沃,适应种植水稻,真是歌中唱的“风吹稻花香两岸”。
“漓水人家”的民俗家具展厅里,有不少从民间征集来的桌椅、衣柜;也有从古玩市场购买来的雕花红木床,这是劳作在这里的男人和女人睡过的温床,相依相偎的呻吟已经滑入时间幽深的隧道,但余温还在,床上的鲜红,分明给我生命的震撼。勤劳善良的漓水人家,子孙兴旺,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毅然决然地生存繁衍。红色的大喜,红色的女血,红色的情爱,红色的日子。诗梦浸染着爱的意象,而且不止在梦中。
这是锈迹斑斑的铜鼓与铁镰。德高望重的族人首领声如洪钟,召唤众人知书达理,习武练兵。乳母贤良的儒家伦理教诲,恩泽儿女后生。至今,村落里的文武状元家族门楣高悬。光宗耀祖的少年,迈着大步,走出漓水人家,若干年后衣锦还乡。我津津有味地品读小村的人文历史。
我踱步在旧日的古街,这里有往来达官贵人落脚下榻的古驿站,一车一车的盐巴、布匹、茶叶、丝绸来往穿梭。商贾云集,码头繁盛。古村驿站,以坦荡的胸怀,容纳着一个时代,容纳着五湖四海。胸怀就是漓水人家的前程。
昔日繁忙的百货店、照相馆、染坊、肉铺,已经人迹罕至,琳琅满目的吆喝却依稀相闻,声声都在牵动人的心扉,那种不忍割舍的情怀。
我们作家采风团里,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等我们老了,就到这里来抱团养老,租一间房子,一来就住上两三个月,天天下地劳作,种包谷,栽水稻,养鸡鸭,放牛羊,天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她的倡议,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大家热烈鼓掌,七嘴八舌地称赞。有人竟然顺水推舟地说“山歌唱得哥妹来,漓江岸边是我家”,又是一阵热烈的笑闹应和。
漓水人家,当然临水而居。这让我想起一首古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已经飘进风雅颂里,那苦苦等待的双眼依然擦亮我的眼睛。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穿行在漓水人家,看得见的是酸甜苦辣,看不见的是爱恨情仇。诗与梦迷蒙在山村,在我跌宕起伏的情怀里萦回盘绕,村落不大,却有走不完的路。
我真的喜欢上桂林的漓江,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这让我想起我大学的同学在我面前不断夸赞自己的家乡,是的,桂林山清水秀,漓江清波荡漾。这些年政府加强了环境治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壮乡人,更是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村村寨寨鸟语花香。
我在这里找回了童年的家乡记忆,也梦想叶落归根的夙愿,也许真有那么一天,一群老年朋友们来到漓江边抱团养老,把这里当做温暖的家。真正实践“漓江岸边是我家”。
我们继续行走在“漓水人家”古民居,抚摸祖先住过的老屋,抚摸父辈用过的农具,抚摸岁月,有多少双眼睛,就有多少沉入岁月深处的乡愁。
尹卫巍,笔名声威,大学本科学历,曾任贵州省083基地长洲无线电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人事教育处副处长、长洲中学教导处副主任、贵州省都匀二中党办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自1979年开始在省级报刊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人间苍茫》,已由作家出版社公开出版。散文集《笛醉千山月》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曾在《文汇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教育》、《神剑》、《中国铁路文艺》、《中国报告文学》、《贵州作家》、《青年时代》、《当代贵州》、《贵州日报》、《散文时代》、《作文新天地》、《电影评介》、《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等全国几十家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电影故事、特写、文艺评论等作品共计800余篇,约200万字。多篇散文在全国多种散文大赛中获奖。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