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经方如何力挽待嫁新娘崩中之患(附三味妙药疗崩漏)
婚嫁在即 崩中急挽
作者/林朗晖
崩漏为妇科多发病,然而闺女患之却不多见。
余于1979年10月,随医院医疗队赴某县医院进行医疗工作,临将结束之际,适有城关镇一吴姓闺女,24岁。
3个月来月经量多如注,且漏下淡红,几乎整月不辍。
妇科用肛门指检无特殊,血检:血小板12万,血色素7.5克。
其父母心急如焚,请余出诊,要求在3天内能止血。
经査问后,始悉待嫁闺女,婚期仅隔三天,若依然崩下,喜期诸多不便,按当地风俗,带病合欢很不吉利。
询问其治疗经过,曾服过中药归脾汤、胶艾汤、十灰散、四生饮、六味地黄汤、失笑散、傅青主固气汤,以及云南白药、槐花、地榆等药剂,并口服、注射西药止血剂等,均难根治。
视患者面色㿠白,舌嫩齿痕,质淡苔白,脉虚无力。并有喜热饮而肌表怕冷,盗汗而复呈大便干结,胸闷心悸等症,患者甚忧,思此证必先止血以解燃眉之急。
但病属脾肾虚寒,阳气虚乏,血失统摄,血亏肠燥,中土生化不及,拟以重剂《金匮》黄土汤合柏叶汤治疗。
阿胶用蒲黄拌炒成“阿胶珠”,姜、附用炮,大量地黄一半用熟以补血,一半用炭以止血,白术用土炒,侧柏、艾叶制黑,利用该地山区真正烧百草之灶心土(即伏龙肝)60克,共水煎成汤剂,空腹一日两剂,分4次服。
服两日后,出现桴鼓之效,崩血完全停止,合家十分感激。
临“于归”之晚,旨酒宴宾,盛情邀余席,待“三朝”回门之时,随访其家,悉知一切安然,仍嘱其节制房事。此时不待患者合家欣喜,余亦不胜惬意耳。
三味妙药疗崩漏,地榆贯众白头翁
作者/张志远
妇科崩漏证,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患,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崩出不止能转化为漏,漏下失治也可大出成崩。临床所见以气虚不摄、血失故道、血热妄行者为多,特别是因于热邪迫血妄行而致的,更属屡见不鲜。
数十年来,笔者处理此证,曾将重点放在血热妄行这一类型上,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具有针对性药物,遵照先师经验,第一不用炭类止血,防其留瘀,且易复发,而且无调整月经周期之功;第二除炒槐米外,大都遣用未经炮制的原质生药。
在实践中,一方面采用历代文献收录之方,同时也注意作用较强、疗效明显的药物,如田三七、蒲黄、小蓟、紫草、旱莲草、阿胶、生地、黄芩、侧柏叶、丹皮、鸡冠花、赤芍、茜草等,而从事医学临床50载,最富有心得而效果十分彰著者,则首推地榆、贯众、白头翁。
这三味药物,皆为苦寒之品,有凉血作用,《神农本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言有治崩漏之力,事实证明,的确其效甚伟。
它们在止血方面的区别是:地榆味酸偏于收敛;贯众促进宫缩,侧重清热解毒;白头翁祛瘀生新,兼消积聚。三药配伍使用,不仅能清热泄火,尚有“涩以固脱”和祛瘀生新相辅相成的特殊功能。用量视人与病二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用15~30克,最大量可用至50克,每日1剂,连服5剂。出血若停,减去二分之一量,再服3~5剂以巩固之。
而后则改用四物汤加减为基础,增入养肝益肾、调理冲任之品以恢复月经周期,常选药物为仙灵脾、肉苁蓉、紫石英、枸杞子、首乌、桑寄生、黄精、杜仲、狗脊、胡桃、补骨脂、鹿衔草、龙眼肉、红糖、益智仁等,除紫石英、首乌、桑寄生、黄精、红糖外,均以小量兑入,每味药不能超过10克。
回忆1958年笔者在山东中医进修学校执教时,曾见一位三十余岁妇女,患崩漏4年,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多法医治,时止时发,终未获痊,此次血出不止,血随腿流,乃给以黄连解毒汤加地榆30克,贯众、白头翁各36克,三剂即止。复诊更方减半,善后用补益冲任药物收功,过了10年于泰安相遇,彼云已彻底治愈,月经已正常,周期按时来潮了。
据笔者经验,地榆、贯众、白头翁对血热妄行之崩漏证,不仅治标,也可治本,主要是取其凉血作用使血行“遇寒则凝”,火去“妄出自息”,从而获得治愈。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实际效果常超越其他同类药物,且符合验、便、廉的应用标准,值得予以重点研究,向医界推广。
笔者曾以之和《证治准绳》弘扬的子芩(生用)丸相配,各等份,水煎浓缩制成片剂,名妇女良友“崩漏丹”,每次3~5克,日服2~3次,方便患者,甚受欢迎。另外,我的师门传授,必须结合食物疗法,从用药之日起,每天以黑木耳15克佐餐,根据复发次数多少,连吃1~6个月,最易收到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