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的第一座丰碑——读施耐庵《水浒传》对联

【第十八届中国(济宁梁山)楹联论坛暨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之二】

对联文化的第一座丰碑——读施耐庵《水浒传》对联

天津大学/刘锋教授

引言

本届(十八届)楹联论坛的主旨是研讨楹联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那么有三个问题值得研究。

第一个问题,从对联发展史来看,楹(对)联文化的第一座丰碑是什么?可以明确地说,是施耐庵和他的《水浒传》对联。

第二个问题,用对联文化建设美丽乡村,那么从对联发展史来看,用对联大写传统乡土文化的宝库是什么?是施耐庵和他的《水浒传》对联。

第三个问题,本届(十八届)楹联论坛是在山东济宁梁山,那么,最早用对联写梁山的是谁?是施耐庵和他的《水浒传》对联。

因此深入研究《水浒传》对联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01
对联文化的第一座丰碑

如果我们检阅中国对联发展史,宋元以前的对联作者寥若晨星。苏轼、朱熹等人有少量对联流布。即使到了明代,也仅仅有杨慎、李开先、徐渭等对联名家。

根据中国对联发展史的研究,在施耐庵以前,即宋元以前直至汉晋,有据可考的楹联不过几十副。即使加上有文字可据的趣联、巧联、属对也不过100副左右。所以,即使以对联的数量论,《水浒传》对联就已经是中国对联的第一座丰碑。

施耐庵以《水浒传》中300多副对联(初步统计)独步元代和明代初期,非惟璀璨当时,兼且照耀古今。可以推知,施耐庵一定作了大量对联,除了用在《水浒传》中的以外,其它的大约都散失了。这是极为可惜的。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别号耐庵。原籍苏州,生于(江苏扬州市)兴化。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其间曾官钱塘二载,后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征聘不应;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约1367年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著有《水浒传》。

说《水浒传》对联是中国对联的第一座丰碑,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论证。

(1)联型丰富,长短悉备

在300多副水浒对联中,短联有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多副;尤其以七言对联最多达到150多副。这和对联发展是吻合的。另外有八言联(50多副)、九言联、十言联;十一言联有约40副,这就非常惊人了。最令人惊奇的是竟然还有三十九言的长联。这些对联语言精美,境界雄隽,声律严格,举例言之:

青山削翠;

碧岫堆云。

暮烟横远岫;

宿雾琐奇峰。

乃万神之领袖;

为山岳之至尊。

冰轮展出三千里;

玉兔平吞四百州。

亿万载难瞻明月影;

数百年不见太阳光。

涧水时听,樵人斧响;

峰峦特起,山鸟声哀。

红杏村中,每见牛羊入圈;

绿杨影里,时闻鸟雀归林。

峭壁苍松,铁角铃摇龙尾动;

飞云瀑布,银河影浸月光寒。

长联是:

帝阙前万灵咸集:有圣、有仙、有那吒、有金刚、有阎罗、有判官、有门神、有太岁,乃至夜叉鬼魔,共仰道君皇帝;

凤楼下百兽来朝:为彪、为豹、为麒麟、为狻猊、为犴律、为金翅、为雕鹏、为龟猿,以及犬鼠蛇蝎,皆知宋主人王。

(2)对联之最

所谓对联之最,有很多类型的对联是在《水浒传》对联中最早出现的(之一)。除了上述长联以外还有回目联、·旗联,擂台联、酒联等等,略举几例:

回目联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旗联一

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旗联二

填平水泊擒晁盖;

踏破梁山捉宋江。

擂台联

拳打南山猛虎;

脚踢北海苍龙。

酒联一

玛瑙杯联珊瑚斝;

玻璃盏间琥珀锺。

酒联二

紫霞杯滟浮琼液;

黄金盏满泛香醪。

格言联

家有余粮鸡犬饱;

户多书籍子孙贤。

村景联

转屋角牛羊满地;

打麦场鹅鸭成群。

村景联

溪边钓叟移舟去;

野外村童跨犊归。

村景联

几处疏篁沿小径;

四边流水绕孤村。

其中回目联开长篇章回小说的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旗联是最早将楹联写在旗帜上的开拓者。擂台联开江湖武打使用对联的先河。······而村景联是不是有读范成大田园诗的感觉。这在中国对联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3)句式新奇

句式新奇是指在施耐庵以前,此类句式在对联中很少使用,以十言联、十一言联例之。

骈文联之“四---六”句式,例如:

影横旷野,惊独宿之乌鸦;

光射平湖,照双栖之鸿雁。

此类对联,是不是有读《滕王阁序》的感觉。至于:

郓城县里,引出仗义英雄;

梁山泊中,聚起擎天好汉

则全无虚字,书中甚多,和骈文中对仗句各不相同。

“七---四”句式,例如:

洞口藤萝披宿雨,倒悬嫩线;

岩前花木舞春风,暗吐清香。

“六---五”句式,例如:

两两轻鸥鹭起,冲开青翡翠;

双双野鹭飞来,点破碧琉璃。

典型的“四---七”句式,例如:

万壑争流,风暖幽禽相对语;

千峰竞秀,夜深白鹤听仙经。

此类对联很多是从骈文变化而来。

02

传统乡土对联的宝库

乡土文化其主要就是要写乡村。用对联写村庄,写渔村,在中国对联史上都是极少见的,在《水浒传》对联中却出现了多次。举而例之:

1)史家村

《水浒传》第2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其中有云:

且说王教头母子二人,自离了东京,在路免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看那庄院,但见:

  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羊牛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此段全部由6副对联组成。句式分别是:四言句式1副;八言句式1副;四--六言句式一副;七言句式2副;四--七言句式2副。

这种多对联组织有三个特点:其一,和长联不同,长联是单个对联;此是组联。其二是似赋非赋。其组成类赋,但和赋的偶句相比,不使用(或极少使用)语气助词、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哉、兮等。而且篇幅也远较赋短小,约相当于赋的一段。另外,赋是单独成篇的。此处对联是嵌入在小说中,成为小说的组成部分。详细将另文讨论。其三,整体虽然是“八宝楼台”,分拆开来却又珠圆玉润,是独立的对联。这一特点的对联在中国对联史上是创造性的,或许可界定为“穿珠联”,取“长线穿珠”之意。这样界定既能区别于长联,又能和“连绵对”,“串对”,“连珠体”以及骈文辞赋对相区别。

此类对联最大的特点是便于铺叙事物。而这一点正是当代对联创作所缺乏而又需发扬光大的。

(3)桃花村

《水浒传》第5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其中有云:

且说鲁智深自离了五台山文殊院,取路投东京来,······一日正行之间,贪看山明水秀,不觉天色已晚。但见:

山影深沉,槐阴渐没。绿杨影里,时闻鸟雀归林;红杏村中,每见牛羊入圈。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

写桃花村和写史家村不同,是写傍晚的景色。如果我们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对读,那是别有一番滋味的。诗云“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此段也是用“穿珠联”,全部由4副对联组成。句式分别是:四言句式1副;四--六言句式1副;七言句式2副组成。

(3)柴家庄

《水浒传》第9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其中有云:

就便收拾包裹,和林冲问道:“酒店主人,柴大官人庄在何处?我等正要寻他。”店主人道:“只在前面,约过三二里路,大石桥边,转弯抹角那个大庄院便是。”······转湾来到庄前看时,好个大庄院。但见:

门迎黄道,山接青龙。万株桃绽武陵溪,千树花开金谷苑。聚贤堂上,四时有不谢奇花;百卉厅前,八节赛长春佳景。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仗义疏财欺卓茂,招贤纳士胜田文。

柴家庄的气象和史家村又颇为不同。这是贵族庄园和普通地主庄园的不同。此段也是用“穿珠联”,全部由6副对联组成。句式分别是:四言句式1副;四—七言句式2副;六言句式1副,七言句式2副组成。

(4)石碣村

《水浒传》第15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其中有云:

吴用连夜投石碣村来,行到晌午时分,早来到那村中。但见:

青郁郁山峰叠翠,绿依依桑柘堆云。四边流水绕孤村,几处疏篁沿小径。茅檐傍涧,古木成林。篱外高悬沽酒旆,柳阴闲缆钓鱼船。

这一组联写来,充满诗情画境。用宋代诗人的两首诗来参照,来看一下组联的文学性就很有意思。先读陆游《舍北晚眺》,诗云:红树青林带暮烟,并桥常有卖鱼船。樊川诗句营丘画,尽在先生拄杖边。

再读宋代诗人吴惟信《太湖》 。诗云:“远山数笔抹秋烟,阔阔湖波冷浸天。晚日未沉风渐起,芦花狼藉满渔船。”

此段也是用“穿珠联”,全部由4副对联组成。句式分别是:七言句式3副;四言句式1副组成。其余尚多,此处从略。

03
梁山对联的肇始

写梁山的对联肇始于《水浒传》 ,其于梁山的风景有极其传神的描写。限于篇幅,姑举两例。

(1)梁山水寨亭

《水浒全传》19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其中有云:

当日没多时,只见小喽啰到来相请,说道:“今日山寨里头领,相请众好汉去山南水寨亭上筵会。”······邀请到那水亭子上,分宾主坐定。看那水亭一遭景致时,但见:

四面水帘高卷,周回花压朱阑。满目香风,万朵芙蓉铺绿水;迎眸翠色,千枝荷叶绕芳塘。画檐外阴阴柳影,琐窗前细细松声。一行野鹭立滩头,数点沙鸥浮水面。盆中水浸,无非是沉李浮瓜;壶内馨香,盛贮着琼浆玉液。···

《水浒传》有一个艺术特点,凡是有描写和铺叙大都用“穿珠联”。此段也是用“穿珠联”,全部由5副对联组成。句式分别是:六言句式1副;四—七言句式2副;七言句式2副组成。

此联写作颇具画家眼光,第1副是起、和第3副、第5副都是看亭;是由外向内。第2副、第4副是看湖,看湖是由近及远。其层次,其布局都是别具匠心。而结构又是注重起承转合的。

(2)梁山泊

《水浒传》第120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洼 徽宗帝夢游梁山泊,其中有云:

且不說宋江在蓼兒洼累累顯靈,所求立應。······戴宗請上皇乘馬而行。但見如雲似霧,耳聞風雨之聲,到一個去處,但見:

  漫漫煙水,隱隱雲山。不觀日月光明,只見水天一色。紅瑟瑟滿目蓼花,綠依依一洲蘆葉。雙雙鴻雁,哀鳴在沙渚磯頭;對對鶺鴒,倦宿在敗荷汀畔。霜楓簇簇,似離人點染淚波;風柳疏疏,如怨婦蹙顰眉黛。淡月寒星長夜景,涼風冷露九秋天。

此段也是用“穿珠联”,全部由6副对联组成。句式分别是:四言句式1副,六言句式1副,七言句式2副,四—七言句式2副组成。

结束语

几点体会:

重新认识并确定施耐庵《水浒传》对联在中国对联发展史的功绩和地位是极其有意义的工作。

弘扬乡土对联,丰富乡土文化,当从学习《水浒传》对联开始。写新乡土对联,让新乡土对联像小说(例如山乡巨变,三里湾)一样流行起来。

打造新梁山对联,让梁山对联成为梁山的一张文化名片。

(0)

相关推荐

  • 联艺‖崔玉龙:略谈律诗与楹联的节奏与节奏点

    ♡♡♡♡♡♡♡♡♡♡ 崔玉龙: 略谈律诗与楹联的节奏与节奏点 格律诗的节奏为声律节奏,而楹联的节奏则是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可选用其一. <联律通则> 第一章第四条明文规定:"节奏的 ...

  • 【散文】作楹记 ‖ 梁志友

    作楹记 梁志友 前不久,领导安排我和江老师一起到红军村,为中心区的一些住户题楹作对,以期丰富和活跃新村文化,推介红色之旅及其乡土产品.起初真是有些诚惶诚恐,虽说自己平素里也喜欢揣摩民情风俗,信笔涂鸦, ...

  • 从一幅对联说起

    从一幅对联说起 文/林春家 临高县新盈镇头咀村平海一队,有座关马庙,坐东向西,庙里供奉的是汉朝的马伏波和三国时期的关羽,这是一座逾百年历史的古庙,今已经修缮一新,雕樑画栋,庙顶上铺满了琉璃瓦,阳光普照 ...

  • 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一)

    我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赏石文化处于孕育发展期,仅有零星的自发赏石活动,不成系统,影响也不大.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文化.山水文化.美学思想都为赏石文化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终于在中晚 ...

  • 群英荟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二))

    接上篇: "群英"中有许多诗人,他们留下的赏石诗,是当时赏石文化活动的生动记录和第一手资料.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诗人.他和白居易是好友,一同欣赏过牛僧孺的奇石, ...

  • 气象万千(中晚唐赏石文化:赏石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三))

    接上篇:  贰  奇峰突起,景象万千-- 盛极一时的中晚唐赏石文化 1.赏石理论初步形成 从赏石诗文中可以看出,中晚唐已经初步形成了赏石理论. 第一,开始有了品评奇石的标准.中晚唐开始品评石种的优劣和 ...

  • 黄河治理的第一座丰碑

    我的2020 (27) 来到永靖县已经第三天了,我的下一个写生目标就是盐锅峡. 从百度资料上得知:盐锅峡水电站是中国在黄河上第一座自己设计施工的水电站.它打响了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枪,总装机容量44万 ...

  • 《水浒传》最讽刺的4个绰号,连着名字一起读才懂施耐庵的潜台词

    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除了创造了充满智慧的工具外,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有的是富有浪漫气息的诗词歌赋,有的则是富含哲理的史书典籍.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文化渐渐变得多元且丰富, ...

  • 梁山上最讽刺的4个绰号,名字连起来读,才明白施耐庵的潜台词

    绰号是<水浒传>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它几乎是古代小说当中绰号最多也最为传奇的一本,因为它绰号的丰富.传奇性,导致后来许多没文化的人取绰号都照抄<水浒传>的内容.比如明末起义的起 ...

  • 水浒中谁步战第一?谁马战第一?施耐庵:别争了,全都属于这好汉

    历史酿的酒 文史爱好者的聚集地 文︱历史酿的酒 编辑︱微信公众号"历史酿的酒"(ID: lsnd99) -- 历史文学读书群体微刊 人们喜欢给各种事物分个尊卑,给排个名次,正所谓强 ...

  • 《水浒传》极讽刺的4个绰号,连着名字读,才明白施耐庵的潜台词

    宋朝是一个传奇的朝代,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男子尚文,女子保守,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女子服饰相较于唐朝,算是极其保守的. 宋代是一个辉煌的朝代,文人墨客地位极高,文官在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就 ...

  • 梁山上最讽刺的4个绰号,连着名字一块读,才懂施耐庵的潜台词

    梁山上最讽刺的4个绰号,连着名字一块读,才懂施耐庵的潜台词 <水浒传>中的好汉非常多,足足108个(还不包括大家觉得该榜上有名却被作者写死了的几个),但其实主角不多,大部分都是打酱油般的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