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黃
昨天
古人用毛筆蘸墨書寫,起初是寫在竹簡、木牘、絹帛上,後來發明了紙張,書寫就更加普及,攜帶也更加方便。
“古人如何塗改錯字?”
古人書寫是從上到下,從右至左,書寫自然會出錯,一般寫錯字以後,就在錯字的右邊點上三個小點兒,示意這是錯字。
不講究的的人會把錯字塗抹掉,或者打個叉。這樣紙面上就顯得很難看,小兒信筆塗鴉是可愛的,成人這麼做就顯得幼稚。
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刮擦。由於墨汁會浸淫滲透,再加上書寫著力透紙背,所以很可能把紙刮爛了挖穿了,不僅於事無補,而且破壞更大。
與之相對的方法就是打補丁貼紙,用同樣材質的紙,剪下來貼在錯字上面,再在上面寫字。這種方法如同穿上打補丁衣服一樣,顯得難看寒磣。補貼法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容易脫落,脫落以後,錯字複現,以訛傳訛,為害更深。
還有一種地方法就是用遮掩,如同人打上粉底,把面斑痣疣掩掩蓋住,然後再在上面寫字。
古代女士們也粉底化妝,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曰:“粉,傅(敷)面者也,從米分聲。”美白效果最好的底粉叫做鉛粉,化妝出來的美貌叫做鉛華。鉛粉的底料是米粉,是用精米發酵研磨過濾後,取得潔白細膩有光澤的米英,乾燥成粉。
為了增強美白效果,後來又在米粉中加入了鉛粉。鉛粉就是用醋酸腐蝕鉛,產生潔白細膩的粉末。鉛粉除了更加白、更加細膩、附著力更強以外,還有腐蝕黑斑痣點的短期效應,所以深得女士喜愛,儘管長期使用會傷害皮膚。
清代醫學家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粉錫即鉛粉,乃以鉛打成薄片,入甑,用醋一瓶同蒸,化為粉用。今杭城多有此業,名曰粉坊。工人無三年久業者,以鉛醋之氣有毒,能鑠人肌骨,且其性燥烈,坊眾人每月必食鵝一次以解之。”
這種塗抹粉底遮掩的方法適用於比較白的紙,因為鉛粉本身就是為了美白。古代的紙不像現在的紙這麼雪白,一般的紙,特別是竹紙都偏黃,所以使用範圍有限。另外一個缺點就是遮掩效果一般,畢竟不能塗抹得太厚。再一個就是不方便在塗改後的地方寫字,暈染得厲害。
以上方法都有缺陷,所以就誕生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塗改液,這個塗改液的主要成分是雌黃。雌黃本身就是橙黃色,同時雌黃還有溶解腐蝕作用,把錯寫的墨跡稀釋淡化,同時通過染色覆蓋與周遭渾然一體,而且不傷紙張本身,所以成為修改錯謬的最佳選擇。
北宋著名大家沈括在《夢溪筆談》記載:“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嘗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塗則字不沒,塗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蓋用之有素矣。”基本上就把這事兒說明白了。
“信口雌黃的由來”
雌黃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毒。除了做塗改液,古人還用雌黃來做染料,用於繪畫,尤其是壁畫。同時中醫也利用其毒性以毒攻毒,用於治療頑固性的皮膚病和癲癇病的治療。
由於其毒性較大,逐漸被廢棄淘汰,現在繪畫和治療鮮有使用。由於書寫習慣,主要是用紙用筆習慣的改變,作為塗改液的功能也消失了。我偶爾用黃色的竹紙抄經寫錯字的時候,每每還想試試它。
信口是隨意胡說的的意思,信馬由韁,信口開河,都是這個意思。
信口雌黃的意思就是隨口胡說,自相矛盾,說一個謊話再用幾十個謊話去掩蓋修飾。
據晉·孫盛《晉陽秋》記載:“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王衍出身西晉有名的琅琊王氏,與王羲之平輩,但比王羲之大四十多歲。是西晉有名的政治家,做官做事都很特別。他喜歡老莊學說,每日閒扯老莊玄理。
但是往往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疑,他也滿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隨口更改。所以就留下這麼個名號。
“中藥材——雄黃”
有陰就有陽,有雌就有雄。和雌黃相對的就是雄黃,而雄黃因為《白蛇傳》、因為端午節而為人熟知。事實上雌黃和雄黃是典型的共生礦物,一起在低溫熱液礦床和硫質火山噴氣孔產生,所以雌黃是雄黃的有“礦物鴛鴦”的說法。
雄黃的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As4S4),把雄黃置於陽光下曝曬,會變為黃色的雌黃(As2S3)和砷華,這就是陰陽和雌雄的轉換。
古人將雄黃作為一種中藥材,認為雄黃“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端午時節及節後,由於氣溫升高,蠅蟲到處出動,使得疫病頻繁發生。
因此,人們將雄黃製成雄黃酒,飲用後達到驅妖避邪,免受蟲蛇傷害的效果。
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端午節的鴨蛋》裏寫道:“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另外,當地還用雄黃做成炮仗,“點著後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櫃下麵,說是可以熏五毒”。
雄黃燃燒以後會形成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更毒,這個我在飲鴆止渴裏面講過。
總體來講,無論雄黃雌黃,一樣都是有毒的含砷礦物藥,古人煉丹的時候發現了這些它們,利用其毒性,發揮其效用,規避其風險是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
徐文兵
2020年7月31日星期五
於湯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