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从是姑孰画派的创始人,遗民情绪浸透着他的诗里画里血液里
文/卢秀辉
萧云从(1596~1673) ,字尺木,号于湖老人、钟山梅下、江梅、梅石道人、梅主人、无闷道人、东海萧生、梦履、钟山老人、默思等。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
萧云从的父亲肖慎余,也懂绘画。萧云从幼时而好学绘画,“笃志绘事,寒暑不废”。因此,肖慎余见而喜之,寄希望儿子萧云从于读书之余成为一个画家。同乡后人黄钺在《画友录》中记述道:“云从始生之夕,慎余梦郭忠恕至其门曰:'萧氏将昌,吾当为嗣。’”信者,乐之,不信者,哂之。肖慎余为明乡饮大宾,“乡饮大宾”由皇帝钦命授予的乡间名绅为乡饮活动中的“正宾”,不是官员。“乡饮宾”制度是旧时一项尊贤养老、宴饮欢聚的隆重制度。萧云从在《彭幼官耽于诗酒,索画和客》一诗中说:
闭户曾无一刻欢,持杯难遣万山寒。
写成茅屋何能隐,寄到秋诗不忍看。
斜日随人趋古路,浮云往事忆长干。
梅花小筑依城阙,画角哀生泪未干。
肖慎余给自己的儿子萧云从设计的道路,首在读书,参加科举,走上仕途。这是旧时代中国所有的读书人的梦想,无一例外。诸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中国人的信条之一。但是,萧云从试运不佳,屡试不利。崇祯十二年,四十四岁的萧云从在科考中只中了个乡试副榜。而他的弟弟萧云倩却中了举人。崇祯十二年。但他仍不灰心,三年后再试,却依然是乡试副榜。这时他已经四十七岁了,心情十分忧郁。萧云从“既久困场屋不得志,遂决意不出,无心仕进,退而在姑孰大江之湄,种老梅数株建屋舍数间,”名曰:“梅花堂”。考了一辈子,连举人都没有中式。萧云从有《钟山梅下诗八首·其一》一首,诗云:
海天万里大明东,花气中朝令节同。
才见汉宫颁玉历,忽闻桓笛怨春风。
结庐山下无高士,挥泪霜边失侣鸿。
几度寻梅灵谷寺,云间今古草连空。
先起的东林党人也罢,后兴的复社也好,他们建立之初,都是打着切磋学问的旗号,但是,无不为政治服务,为“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服务。他们的成功之处,打着正义的旗号,以文人为基础,又与这一带市民阶层的斗争相呼应,因而具有相当广泛的号召力。复社的成员主要是青年士子,先后共计有将近3000人之多,声势遍及海内。该社春秋集会时,衣冠盈路,一城出观,社会影响极大,声动朝野,是一支不可轻视的新兴政治力量。萧云从也和许多文人一样,积极的加入到复社,他的弟弟萧云倩(小曼)也一同加入到复社中来,萧云从内心深处还是很向往参加政治活动的。他又有诗云:
九子山头万树松,三秋云外一声钟。
因归故国孤帆去,翻恨春风远道逢。
往代文章轻子骏,高名湖海重元龙。
画师江上愁相别,数点寒鸦写悴容。
崇祯年间,自然灾害比天启年间更为频繁和严重,连年的灾荒和饥馑,老百姓处于生死线上,政府反而加捐加税,更残酷地向人民进行搜刮。外有清兵,屡屡突过长城,进围北京,京师戒严。内有起义军,全国星火燎原,崇祯焦头烂额,疲于应付。随着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尤其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大有翻天覆地之势。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畏惧丧胆,自缢身亡,大明王朝的时代随之湮灭。继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了李自成,顺利入主中原,满清王朝定都北京。分兵南下,攻陷扬州、南京,进驻芜湖,萧云从离开芜湖避居高淳。萧云从有吊念反清殉节的周孔来诗一首,诗云:
泮壁何人自鼓刀,天寒日暮风嗖嗖。
老儒转战敌长稍,弟子招魂赋反骚。
夜雨同悲涵水嬗,阴雷欲割戴山鳌。
庙空悬古松长碧,浩气森森北斗高。
明清鼎革,家国易主,直接影响到萧云从的精神和生活。随着清廷的稳固,和平又重回安徽,五十二岁的萧云从从高淳回到故乡,他的旧居'梅筑'已遭受了战火的破坏,触景伤情,感慨之下,他写道:“畴昔小筑于东皋,则迩王处仲梦日亭也,甲申后为镇兵是据,遂毁精舍为圉枥。至丁亥秋,始得携儿子,担书笥,薅秽缉垣,略蔽风雨而家焉。惟乱离迁播,亲友凋残,触景内伤,忽然哀愤,溯其凄戾,横集无端,况予老矣,病矣,无能为矣!”萧云从回到芜湖之后,便过着隐居生活,晚年用心于诗画,其《离骚图》《太平山水诗画》,即在芜湖完成。
此时的萧云从唯有的是遗民情绪,在他的诗文中、在他的绘画里体现得十分强烈,他的《设色山水图册》中的《闭门拒客图》,画面描绘了山石围绕、树木掩映下的一处宅院,屋内主人闲卧于榻,书童立于院中,院前有家犬看守,拒一人于门外。幅右上题∶'赵荣禄仕元,省其兄子固,子固高卧榕簪,闭门拒之,今就子固画法为图,荣禄笔意虽优,余无取焉。”他画的是赵孟頫去见赵孟坚的故事。以赵孟坚耻赵孟頫缺乏民族气节,而拒他以门外。萧云从笔下的意思意不言而喻,他不学赵孟頫,不会和满清合作。赵孟頫书画水平再高,他也不会取法于他的,爱憎分明,可见他的遗民情结至大、至深。他有诗道:
往事江南不尽哀,
中流犹见片帆来。
斜阳自弄桓伊笛,
远道谁留袁绍杯。
到处飞花随燕子,
有时乘雾跃龙媒。
万方多难无人济,
一叶宁淹天下才。
萧云从回到芜湖之后,便过着隐居生活,用心于诗画,其《离骚图》、《太平山水诗画》,即在芜湖完成。萧云从的晚年,诗、书、画创作尤旺,许多的山水长卷、轴幅、册页等,成为他经典作品的一部分。萧云从著名的版画《离骚图》,是依据屈原的名作《离骚》创作而成。屈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倾诉了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萧云从创作《离骚图》的目的,是借屈原来抒发自已对异族统治的反抗,对时事的不满及对明王朝之眷恋。萧云从利用版画的形式,花去近一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六十余幅的《离骚图》。萧云从有《题秋山读书图》一诗,诗云:
松间营草屋,石上有流泉。
静坐复和虑,端心挥五弦。
读书还太古,种树经□年。
目极秋云外,情深霜叶边。
野人爱山水,半壁写寒烟。
当时很多遗民艺术家,都和萧云从一样,为了留恋前明,在其作品中的年号中,从不著清朝年号。入清后,萧云从的纪年方式,大都标署自己的年岁加名字,或者是记生肖年号。
萧云从师法古人而不专宗一法一家,而自成一家,萧云从在师古人的情境里,另辟蹊径,后人推他为姑孰画派的领军者,是有道理的。
萧云从的山水受宋人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北宋画家郭忠恕,郭忠恕的细绣妙颖对萧云从影响甚大,萧云从作品取向工雅造型一路,多半是出于对郭忠恕的师法。
萧云从人物画主要继承了宋代李公麟的白描法,亦吸收明代陈洪绶之长,造型准确,形象生动。萧云从的奇峰独秀的山水画自成一家,笔墨清疏苍秀,饶有逸致。他的画初学倪云林、黄公望,晚年放笔,遂成“清疏韶华、笔墨爽利”而独树一帜的姑孰画派。他的画在家乡芜湖地区影响甚大,他是这个画派的创始人。传其衣钵者有其弟云倩,子一旸,侄一荐、一箕,犹子一芸,以及黄戢、施长春、施道光等人。萧云从的挚友、清初四画僧之一弘仁的早期山水亦受到他的影响。
萧云从的一生,志坚品高,康熙十二年秋,萧云从年78岁病逝。临终时,萧云从还“执诸同志手,曰:'道在六经,行本五伦,无事外求之,仍衍其旨。’赋诗毕,瞑去。”萧云从去世后,安葬于芜湖城西严家山。
卢秀辉有《为萧云从尺木歌》一首,诗云:
古人慕山脊,今贤仰韵艰。
耄期勤慎习,桑熟溪曲抏。
酒能万绪绝,醒时独人还。
闲知国殇泪,水鸟云间攀。
病叟梦游简,野庙佳处山。
超然雅音生,诗画一瓢间。
峭峻屹屻巅,江海涯泽湾。
离骚乃吾志,不教此心环。
明鼎溢旧色,菡萏增新斑。
可怜诵残诗,无力怀貂蝉。
柴门倚杖稾,枯砚力弗颜。
赏心奇峰秀,清疏逸致关。
道在六经爱,行本五伦瞒。
无事外求道,仍衍其旨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