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禁止出境文物(一)铜奔马
铜奔马陈列在甘肃省博物馆丝路文明展厅汉代单元中,身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重约7.15公斤,堪称甘博的镇馆之宝。
但要很遗憾的先说一句,自2006年到2019年,甘肃省博物馆里展出的铜奔马都是复制品,虽然与真品一模一样,但还是复制品。好在,2020年起,铜奔马真品要开始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了,期待神州大地恢复正常后,今年夏天能有机会去看到真品。虽然是复制的,但也很有神韵哦。
1969年,准备打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武威农民们,在雷台的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墓,勤劳的人们就把墓里的东西全搬回家了,直到若干天后被国家干部们连蒙带吓,才把准备卖掉换工分的这些文物献出来。经清理,除200多件金银铜玉器和上万枚铜钱外,还有99件铸造精致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通过铜马身上的字,知道这是“守张掖长张君”的墓,这些兵马俑都是张姓高官的卫队和仪仗,不过由于此墓历史上多次被盗,平凉地区的文献记载也很缺失,因此这位张君究竟是谁已经无从可考了。
另外,关于这批青铜兵马俑的年代也成了问题,传统认为是东汉晚期,但也有认为是西晋,还有认为要更晚。如果今后武威或河西地区没有其他东汉和魏晋时代的其他重大考古发现,此问题就不会弄清了。
不过这些不清楚不会降低这支青铜兵马俑的历史和文物价值,特别是在这支车马仪仗队伍里,还有一只最大的天马,那就是最令人惊叹的、被作为中国国家旅游标志的和有很多个名字的铜奔马,2002年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单。
这是一匹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的天马,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
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飞鸟,全身的着力点都集中在飞行的鸟背上,形成了一种极富感染力腾飞之势。
铜奔马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注意看它飞驰时的步态,不同与其他马种前后腿交替的跑姿,它是两侧的腿同向运动。
这是汗血宝马的独特跑姿,说明至迟到东汉时,平凉地区仍有汗血宝马,直到宋代汗血宝马的基因才逐渐退化消失。
这一艺术形象不仅构思奇特、造型优美,而且完全符合力学平衡原理,完美地塑造了运动速度与整体平衡相统一的行空天马与飞雀,堪称青铜艺术的极品,充分表现了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铸造技艺。
为回击反华和敌对势力对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文物遭受重大破坏的污蔑,铜奔马曾和其他珍贵文物赴海外参加中国文物展览,铜奔马一出场,立刻引发巨大轰动,具有了很大的国际影响。改革开放后,旅游业成为创汇的重要部门,为了树立形象,再加上铜奔马奔放的形象非常符合对外开放的精神内涵,所以国家旅游局把铜奔马选为中国旅游业的标志,也使铜奔马的名气更大了。
不过,它身上还给我们留下了几个千古迷团,最大的秘密,就是它踩的是什么鸟,是飞燕还是龙雀?
最初公认那是一只燕子,所以很自然地叫马踏飞燕,但那位铁骨铮铮又确实博学众览的贞人,提出应为龙雀,所以很长时间又称为马超龙雀。但后来更多的说法出来了,差不多飞禽界里体小能飞的都被拿来认亲,所以最终还是取了个中性些的名字,铜奔马。
不过它到底应该叫什么,或者说历史上它曾被叫作什么,都还是谜了。另外,它在仪仗车马队里的位置也是个无法复原的谜,应该是在队伍的最前列还是主人的身边?
不过这样也好,最争议的才是最神秘的,最神秘的才是最有吸引力,就象维纳斯的双臂和红楼梦的结局。关注我们与照耀同行IDwalkingwithshining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