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医生的大实话:癌症到底是怎么得的,你要知道这7点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查出癌症之前,其实我们有足够

“防患于未然”的机会

有人认为癌细胞是从其他人或动物身上传染过来的,也有人认为癌细胞是从父母身上直接传下来的,甚至有人迷信地认为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得不得癌症是早就注定好的。显然这些看法缺乏科学依据,都是错误的。

其实,癌症不过是人体内原本正常的细胞在各种内部和外部的致癌和促癌因素长期作用下异化成癌细胞,然后不断分裂增殖,最终形成可见的癌细胞团。癌细胞是从正常细胞变来的,但正常细胞在变成癌细胞后,它在外观的形态上以及功能代谢生物学行为上都与正常的细胞有所不同。

由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到长成可见的癌症,通常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多阶段的过程,先是发生异常增生,然后是不典型增生形成癌前病变,再发展为原位癌,再到浸润癌,直至淋巴结转移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少则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所以说某某得了癌症并不是突然得的,不是说去年他没得癌,今年就得了癌症,只能说去年还没有诊断出来,而今年查出来了,癌症在诊断之前已在身体里扎根相当长时间。

这给了我们启示:查出癌症之前,其实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防患于未然”和“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时间和机会。

癌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正常细胞异变成癌细胞?人为什么会得癌?癌症为什么偏偏找上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

癌症的病因其实非常复杂,一种致癌因素可能导致多种癌症,而一种癌症又可能有多种致癌因素。导致癌症发生的原因归结起来无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外因(外在的环境因素),二是内因(个体自身的因素)。

外在的环境因素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方面,即化学致癌因素、物理致癌因素、生物致癌因素。机体内在的因素包括精神情绪心理、内分泌失调、营养因素、免疫状态、基因遗传因素等。从本质上说,除基因遗传因素外,精神情绪心理、内分泌失调、营养因素、免疫状态等也可归结为外在的环境因素,所有这些外在环境因素,最终都是通过导致基因的某种改变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变,从而致癌。

总体来说,一个基本共识是:癌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你应该知道的7个致癌因素

1.“吸”出来的癌症

环境污染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空气污染、PM2.5、汽车尾气排放、被污染的食品和水等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除了大气污染,还有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包括厨房油烟污染、过度装修污染、二手烟污染。特别是吸烟,既害己又害人。

2.“吃”出来的癌症

饮食主要谈两个方面,一是不当饮食,一是饮酒。不当饮食亦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二是不良饮食习惯。有时是这两方面因素的混合,而且会相互影响。

——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皆是饮食不合理、饮食失衡所致。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食物品种单调,营养不良的人群比例较高,食管癌、胃癌等相对更高发;发达国家或者相对富裕地区的人群,植物性食物吃得较少,红肉、加工肉制品等吃得较多,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导致营养过剩,肥胖者较多,像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大肠癌等高发。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重要的致癌危险因素,如暴饮暴食、吃得过饱、饮食不规律、三餐不定时、喜欢吃油炸烧烤食品等。长期嚼食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明确相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槟榔列为一类致癌物。

——长期饮酒也增加患癌风险。酒精也是一类致癌物,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癌症监控报告,指出“要重视饮食,关注酒精在致癌中的作用”,告诫人们酒会致癌。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增加肝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口腔癌及咽喉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

3.“懒”出来的癌症

久坐不动、懒得运动越来越成为现代都市人的通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球每年因缺乏运动带来的相关死亡人数高达320万,其中也包括因患癌症而导致的死亡。缺乏运动、久坐会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另外,久坐者由于运动量的减少,容易带来肥胖问题,而肥胖和超重会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等的发病风险。

4.“作”出来的癌症

所谓“作”,指的是不良生活方式。很多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或多或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包括前面说到的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久坐、不良饮食习惯、肥胖或超重、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等,还有睡眠不规律、熬夜、过劳、滥性行为等。

5.“照”出来的癌症

这里的“照”指的是辐射。辐射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核辐射、X线辐射、手机、微波炉、Wi-Fi、太阳紫外线等都是辐射。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核爆炸或核泄漏带来的核污染辐射、医用检查比如CT、X线检查等属于电离辐射,有致癌风险,要尽量避免。

当然,医疗检查通常在安全范围,只要不是过度滥用,不用担心致癌问题。而像手机、微波炉、Wi-Fi、太阳紫外线等属于非电离辐射,更不用担心,没有充分研究证据支持生活中的这些非电离辐射会致癌,但过度紫外线照射(比如长期日光浴)可能增加皮肤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

6.“染”出来的癌症

“染”指的是细菌病毒感染。研究发现,某些病毒和细菌可能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比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会增加肝癌的发生概率。EEB病毒也与多种癌症的发病有关,比如鼻咽癌、多种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肛门癌、外阴阴道癌、阴茎癌和口咽癌等的发生相关。

除了病毒,某些细菌也与癌症的发生相关,其中最为明确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胃淋巴瘤的关系。

7.其他

包括遗传因素,以及药物滥用、社会心理因素、年龄、性别与职业等。年龄与癌症的发生有明确的关系。儿童更多患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淋巴造血组织的肿瘤(如急粒白血病、急淋白血病、淋巴瘤等)。成人则更多见上皮来源的癌,如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总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长,甚至可以说,年龄是癌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职业暴露也对癌症的发生产生影响。不同的职业工作环境存在差别,从事染料工种的人,其接触苯胺的机会较多,而苯胺可能导致膀胱癌;煤矿、石油、化工、钢铁行业从业者,长年累月接触并吸入煤尘和混合性粉尘以及其他有害物质,患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石棉矿工的肺癌和恶性间皮瘤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我国早在1986年就已将石棉职业暴露导致的肺癌和恶性间皮瘤列为职业性肿瘤。职业因素的本质还是属于环境因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