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典故】

文中还出现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另一个是“其乐融融”。

前者讲的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造反,母亲武姜偏爱弟弟,想里应外合,最终共叔段出逃共国,生死共国的故事。

后一个故事,则讲的是武姜当年怂恿弟弟造反,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最终一个叫颍考叔的人,让他挖隧道,见到泉水了,自然就不算违背誓言。

【唠唠】

单独来看,这武姜偏爱在我们平常人家也是常见,更何况这庄公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在那个时代下,搞不好就血崩难产而死,一尸两命,加上那时候相信鬼神之说,感觉这庄公庄公出生时就这么折腾人,长大后感觉好不了。再加上世俗间偏爱小的为多,长者要肩负更多责任。作为一国之君,最终还是后悔对自己母亲的处置,也是想了个灵活的办法,玩玩文字游戏,最终得以尽孝。这里或许启发我们如果直接尽孝比较麻烦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一想别的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