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物生有象(3.2)

秋老虎一过,天气便一日日变凉。一日,楚天墀与叶青往私塾去,路上金风阵阵,叶青道:“曹丕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天墀,你看,草枯、叶落,确实很生动。”楚天墀接口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正是金秋肃敛之写照。”叶青道:“先生讲解过《黄帝内经》,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此时风清气凉,山川景净,应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秋季肃杀,应谨守养收之道。因此,要冬眠的动物都要在这个时候积蓄脂肪。”楚天墀道:“正是,逆之而行则伤肺,此时形不足者,要温之以气;精不足者,应补之以味。”两人边说边走,不觉到了私塾。

祖清风今日先讲解了一篇屈原的《天问》,然后便开始讲授《易经·卦辞系》。这时小一些的孩子已经先行离开,连楚、叶二人还剩七人。祖清风道:“世间之事,总是有联系的,多少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之事,其实内在却有着本质性的联系。”这时,一弟子起身问道:“先生,我今日来私塾时路遇一蛇,而刚才课间时我的蝈蝈被踩死了,这两件事也有联系吗?”祖清风点点头,虽觉得他问得有点突兀,但也不以为忤,道:“蛇为震卦,遇于原野,合而为‘地雷复’卦,蝈蝈为艮卦,翻覆于私塾之内,合而为‘山地剥’卦。剥极而复,复反为剥,却不正是命中注定!”那弟子见先生解说明白,大为惊服。

祖清风又道:“有些事情我们一时难以理解,或者难以看出其本质,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达到更高的层次。在一个层次才能理解一个层次的东西,谁也不是万能之人,谁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楚天墀道:“先生,记得‘贲卦’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否正是告知世人,要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知人事?”

祖清风颔首道:“你说的不错。防微杜渐,见微知著,其实说的都是在事情还发生在苗头阶段就应好好对待甚至把握它,这其实就是联系。但若不能知晓天文地理与阴阳变化,则往往有心无力,难以做到。”叶青道:“先生,譬如蚁群在河提上筑巢,有先见之明者便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因此才能防微杜渐。”祖清风道:“正是,其他如未雨绸缪等,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明白事务之间的联系,必须具备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渊博的知识。很多人只能是事后诸葛亮,正是因为其在事情发端时无法准确把握。”

这时另一弟子问道:“先生,请问事情发端时,如何去把握?”祖清风道:“这正是为师今日要讲的。《易经·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事情初起之事,可求助于卜筮,此道起源甚早!《周礼》有言,春官太卜掌三礼,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而《连山》、《归藏》早已亡佚,今仅有《周易》流传下来。卜之道,指用龟壳或牛肩胛骨来推测人事之吉凶,其所涉及者都是影响国家之重大事情。”

楚天墀问道:“先生,弟子记得曾偶尔听你说起,龟卜极其复杂,以致失传,是否真的如此?”祖清风道:“就算没失传,世间也没几个人会了!龟卜之前先要制器,第一为选龟,龟以大者为佳,小者不用;颜色以黄白明润为佳,灰者或昏暗者不用,老而枯朽者不用。第二为攻龟,攻龟之法,去其甲,存其墙。龟板正中有一自下而上之直线,称为‘千里路’,横线有五条,中间三条纹线间之空白处,皆可以刻划。东曰甲乙,西曰丙丁,正中旁连两墙曰腰金第一,直纹之下腰金之上横而方平者曰冲天,凡占惟此方为验。第三为灼契,用碳粉一两,铅粉三钱拌匀,用枣泥和之而成块状,粗细如筋,长三四分,名曰三一丸。灼龟之法,必须五行俱全,以碗盛水,置钱其中,用界尺架于其上,然后放龟板,刻字者向下,近肉者向上,用三一丸灼烧。第四为占龟,灼龟之后,龟板炸然有声,谓之龟语,然后用所盛之水洒于刻字之处,必然出现裂纹,根据横竖裂纹判断吉凶。然后用绳子缠绕裂纹处,用香火供之,静待三日之后裂纹复合。若在三日之内,龟板还有声响,是犹有未尽之言,必须再次占之。最后乃占坼,龟甲经火灼之后,出现裂纹,分为身首足三部分。身表示事情之主干,平直、刚健、洪润、明净者为吉;首表示事情之开始,平直高昂有情者为吉;足表示事情之结束,有动静之分,或动或静,吉凶不同。”

众弟子听后,皆感慨道:“先生,如此复杂,又难掌握,还得看运气。”有几名更是当场就表示不学也罢。祖清风道:“正因其复杂,所以古人不轻易施为,也因此可以占卜国家大事,如战争、瘟疫、兴替等。”叶青道:“先生,请问筮之道如何?”祖清风道:“筮之道也较复杂,但与龟卜不可同日而语。其法繁多,古时有以蓍草占卦者,《易经·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此即是借助蓍草之占卜法。筮者,巫以蓍草占卜也。”

众弟子听后,又感慨道:“这个看来也不简单。”祖清风呵呵笑道:“若虔心静虑,自然不会觉得其复杂;但若心有杂念,则难以完成。据说因蓍草不易得,后来鬼谷子改蓍草为铜钱,定财、官、父、兄、子等用神之生克制化,乃是占卜法之重大变革!古人心静而诚,在漫长之卜卦过程里,尚可制心一处,专心以待;然今人事多而心有旁骛,哪堪冗长之等待!蓍草只怕尚未揲完,心思便已如脱缰之野马般飞驰在外。如此不专心、不心诚,如何能占卜得准确呢?是以先哲告诫曰:‘无疑不卜,无信不卜。’信哉斯言!”

祖清风说完要旨后,吩咐众弟子出去或采或捡,弄来一些草秸秆,然后整理成五十根长度相等的小段。一切准备就绪,祖清风对众人道:“你们看清楚,为师示范一次。”只见祖清风一边解说,一边操作。他先取出一根,道:“大衍之数五十,去其一而取四十九。”然后他又将四十九根草秸秆随意分成了两堆,然后道:“两堆象征两仪,从其中一堆中取出一根不用,组成三,是为天、地、人三才齐备。”然后祖清风先后在两堆中每四根每四根地提取,直到一堆剩下一根,另一根剩下三根。

楚天墀道:“先生,这不正是每堆草的根数除以四然后求余数吗?”祖清风道:“正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说的正是算术求余。”叶青道:“先生,你开始分堆时是很随意的,如此一来,则两堆的余数不会固定不变。”祖清风道:“没错,由于两堆的总数是四十八根,若一边能被四整除,则另一边也能。若能整除,则最后留四根,因此两堆的余数加起来非四则八。”

楚天墀问道:“先生,接下来怎么办?”祖清风道:“别急,才完成第一变。将四十八减去余数和,则得到四十或四十四。然后再分成两堆,继续求余,能被四整除则留四,否则就算余数,得到的余数之和,同理可知,也非四即八。再减去余数之和,则得到的数可能为四十、三十六、三十二这三者之一。如此完成第二变。”

叶青道:“先生,要几变才能完成呢?”祖清风道:“三变只可得一爻。至三变结束,则得到的数为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中之一。将此四数分别除以四,可得九、八、七、六。若得九或七,为奇数,属阳性,画阳爻,其中九为老阳,属变爻:七为少阳,不变爻。若得八或六,为偶数,属阴性,画阴爻,其中六为老阴,属变爻:八为少阴,不变爻。如此则得到一个卦象的第一爻。按以上三变之步骤演算六次,便可得一卦之六个爻象。此所谓‘十有八变而成卦’,也不是简单之事。”叶青道:“确实不简单!”楚天墀也道:“规则虽简单,但繁琐得很。”

祖清风道:“为师规则已经说清了,大家现在自己再去寻些草秆,各自练习吧。”祖清风言罢,踱着方步,自去庭院中思想自己的事。楚天墀等又寻了一些草杆,然后分组练习。楚天墀与叶青一组,经十八变后得到“天火同人”卦。《彖》曰:“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象》曰:“君子以类族辨物。”两人在揲蓍之前,便在想着志同道合一事,此时恰好得到同人卦,不禁大为高兴。

散学后,楚天墀与叶青对于初学之揲蓍一时还不能忘怀。叶青道:“天墀,为什么古人要把揲蓍之法弄得如此复杂呢?”楚天墀道:“这我也不知,但我想,太简单的话,则无法令人取信,也会造成滥用。”叶青想想也有道理,于是点点头。

楚天墀道:“卜筮之术,其实对于人之见识是个很大的考验。初始时,成败之道并不显著,死生之机也不明朗,修为浅者也许能看出来,但只有修为深者能理解并把握住。”叶青道:“这就是所谓的‘易见而难知’了。”楚天墀道:“万物皆趁机而生、趁机而作,可见把握好时机,方能事半功倍;见机而行,才能准确占卜。”

此后天气一日冷似一日,雨水渐多,无涯见野外练功不便,便数日亲自下山一次,将楚、叶二人集中在叶家,传授内功。道家功夫的好处,就是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修炼。白天若忙于农活,但凡心存念头,便可指挥真气流动,自主修炼;晚上睡觉前念诵经卷,亦可持续。

无涯道:“我道家修炼,第一讲究心诚,心诚则灵。太上老君曰:‘身中有三万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身有千二百形影,体有万二千精光,五脏六腑,二十四神。’其中五脏皆有神灵守护,临睡之时,当出兽自卫其身。青龙出吾肝在吾左,白虎出吾肺在吾右,朱雀出吾心在吾前,玄武出吾肾在吾后。此等四兽,磨牙利齿,在吾左右前后,辟却众邪恶鬼,令吾寝卧安稳,无恶梦寐。念毕,即当还神。肝主藏魂,肺主藏魄,心主藏神,脾主藏志,肾主藏精。青龙还吾肝,白虎还吾肺,朱雀还吾心,玄武还吾肾,黄龙镇吾脾,以为腹实。众邪恶鬼,不得下居。还神既毕,鸣天鼓三十六通,咽唾液三十六过。然后闭气从一至十,心闇数之,满九便止。当存赤气从口中出,轮行四布,周遍室中,定即内想自然,安寝其中,常能如是。如此与道合真,自然长生久视。”

楚天墀问道:“师父,鸣天鼓是什么?”无涯笑道:“忘记跟你们解释,此为道家术语,鸣天鼓即叩齿。”叶青也问道:“师父,原来听祖先生说过,天师公公教过他养生之道,就是磕牙齿咽唾液;你今次也这样说,唾液真有如此神奇之功效吗?”

无涯道:“这个自然,医书中早有备述。《灵枢·决气》中有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可见,津、液皆乃人体内之水汽,且皆来源于水谷精微,但二者在性状、分布与功能上有所不同。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与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者,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津、液之生成源于饮食水谷,经胃脏受纳、腐熟、消化后,精微部分下传于小肠,经小肠分别清浊,吸收其中有营养之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脾,而糟粕部分下传大肠,大肠吸收糟粕中之残余水分,形成粪便,从下窍排出。”

两人听罢,皆点头示意明白。楚天墀道:“人靠水与五谷杂粮为生,而水谷等进入人体后,则被胃脏转变成了津液。”叶青抢着道:“因此,津液就是人体内的养分,是不能随意外泄的。”无涯点头赞许,道:“人若津液不足,孔窍缺乏津濡润滋养,内则脏腑,外则皮肤,必呈干燥不荣之象,如皮肤干裂,或不能濡润大肠,而致便干。此多由于燥热之邪,或脏腑之火、五志过极化火灼伤津液,或因久病、精血不足而致津液枯涸;或过用燥热之剂,耗伤阴液所致。因此,保守体内津液,不管是在医家还是道家之学说中,都是长生之道。”

楚、叶二人听后,不觉大咽唾液。无涯听到动静后,不禁笑道:“对了,经常自吞口中唾液,对于肠胃大有裨益。《黄庭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则不饥也。’《黄庭经》乃我道家修仙之必备经典,其所言为至理。唾者,漱为体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散为精汋,降为甘露。故口为华池,中有体泉,漱而咽之,溉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肢节毛发宗之而生也。”楚、叶二两人听后,不自觉地又咽了几口唾液。

无涯接着道:“《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话所言,水乃最善之物,它长于利用万物但不与万物争功,它居于众人不屑处之低洼之地,因此也接近道。可见,水乃我道家第一可借鉴之物。”楚天墀道:“师父,记得祖先生教过,当北斗七星之斗柄分指别向东南西北之时,则天下对应为春夏秋冬。如今正是冬天,则斗柄北指,而北方乃玄武大帝镇守,其五行属水,是否正因为此,师父今天就着重讲到津液之学呢?”无涯笑道:“一来为师正有此意,二来青青刚好问起,正是两相凑巧。”

师徒三人随后打坐练习内功,无涯虽见两个弟子天资过人,但怕欲速不达,也不敢一下子传授太多。如此一个冬天过去,无涯见内功要进入下一个阶段,总结道:“你俩一定要紧记为师所说之津液之道,不管是唾液、血液、汗水还是其他体液,皆不可随意浪费。特别要注意汗液,很多人总不在意,医书上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可见汗血同源,都应该视为珍宝。”两人听罢,都恭谨地答道:“谨遵师父教诲。”

年后便是大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西元741年)。正月十五之前,楚天墀、叶青与村子的孩子一起,扎起龙灯到处去耍。到十五那日,正是道教上元之节,两人与祖先生一起去龙虎山,拜见张天师等诸位道长,然后听无尘主持诵经仪式。申时后,又与村邻一起去贵溪镇闹元宵。

如此一日日过去,此后天气渐暖,不知不觉进入仲春之际,已是惊蛰节气时分。这一日楚天墀与叶青正在龙虎山上跟着无涯学道。三人站在仙水岩旁,望着泸溪河水绵绵流去,听得春雷滚滚,无涯道:“眼看又是一场春雨,惊蛰来临,万物复苏矣。”叶青问道:“师父,为什么有的动物会冬眠呢?”无涯道:“生物之中,有善于蛰藏者,或是为了御大寒,或是为了去大饥。以龟息术甚或断绝呼吸,安然度过困境而不死。”楚天墀问道:“师父,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无涯道:“只因其心冥冥兮无所知,其神怡怡兮无所之,其气熙熙兮无所为。万虑不能惑,故求死不可得。”言罢,见两弟子有欣然之色,无涯又道:“是以圣人体物知身,体身知神,体神知真。我道家致虚极,守静笃,正谓此也。”楚、叶二人经过无涯两年来的教导,对于道教思想渐渐能理解得更透彻,因此无涯在传授道家功夫的同时,也大量地灌输道家之修养理念。

楚天墀道:“二月节气,春雷震动,蛰藏之万物因受惊动而出乎震,八卦中‘震’为雷,故曰惊蛰。”叶青道:“记得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说的正是此一场景。”楚天墀道:“记得往年都是惊蛰过后数日,便要开始春耕,农忙就要开始了。因此农家谚云:‘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无涯道:“惊蛰地气通,因此春雷响,万物生长。且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花开,二候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叶青不解地问道:“师父,老鹰真能化成斑鸠吗?”无涯还未开口,楚天墀抢着道:“青青,你没听说过鹁鸪每窝只生三个蛋,而其中之一孵化后会变成鹰吗?”然后又问无涯道:“师父,是否鹰化为鸠也是此理?”无涯道:“为师曾闻:蛇化为龟,雀化为蛤,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山蚯化为百合。是故世间生物、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虚无所不至,神无所不通,气无所不同,形无所不类。可见,万物即一物,万神即一神。”

两人当下听得似懂非懂,正迷惘间,无涯道:“今日开始,要修炼你们的听力。”叶青问道:“师父,不练眼力了吗?”无涯道:“先别急!夫九窍者,在天为九星,在地为九州,在人则为上下九窍。九窍之气不正,故曰受邪。受邪则识用偏,识用偏则不可发机观变。而九窍之急,在乎耳、目、口三要,其乃心之佐助、神之门户、智之枢机、人之祸福也。耳无聪不能别其音,目无明不能见其机,口无度不能施其令。若三要不精,则上不能治国,下不能治家,悬人之性命,为国之存亡。因此谨守口戒之同时,还需修炼得耳聪目明。前一段时间你们练眼力,练眼力却必须久视,但久视伤血,为缓解这一伤害,故暂时先放一下。”楚天墀道:“师父,耳力怎么练?”无涯道:“目所不见,可设明镜而见之;耳所不闻,则设虚器以闻之。”两人齐声诧异地问道:“虚器?”

无涯道:“墨家老祖墨子曾制造了一种名为‘罂听’之器械,若将其埋在城门外之空地里,人将耳朵贴在罂听之上,则可清楚地听到远处之奔马声,耳力强者还能分析出有多少匹马与多少架马车。”楚天墀问道:“师父,这个罂听莫非就是一种虚器?”无涯道:“正是。罂听是中空的,就是在一大缸之上蒙以一块大牛皮。只因凡人总被魂魄所魅,被血气所醉,被头上七窍所囚,因此无法专心于远处之声,也无法从多股杂声中听出正声,是故需要虚器之辅助。”

叶青不解地问道:“师父,为何天师、无尘道长等人,还有你,却不需要虚器之辅助呢?”无涯微微一笑,道:“不是我们不需要,而是我们已将自己的双耳炼成了虚器而已。”楚天墀道:“还请师父传授修炼之道。”无涯道:“李广射虎,箭没入石,是其见虎而不见石也。斩蛟龙者,见蛟龙而不见滔滔之江水也。因此万物皆可以虚,而我身可以无。以我之无,合彼之虚;以彼之虚,盈我之耳,则可成矣。”然后无涯传授练功法门与诀窍,两人自是认真练习。

收功后,两人辞别无涯下山回家。楚天墀想起《黄帝内经》之言,知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而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使自身之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以使生机盎然。于是建议家人特别是奶奶将饮食起居顺应肝脏之性,多食鸭血、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以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而叶青经楚天墀提醒后,也在家中同样施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