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物园里的超级外交官

来到北京动物园游玩,映入大家眼帘最多的一种动物形象,一定是大熊猫。因为大熊猫不仅是我国的“国宝”,是动物园里的珍稀物种,同时还是北京动物园的重要标志。它的形象,不仅在园内的设施、牌示、旅游商品上随处可见,就连为游客们热心服务的工作人员身上,也有一个非常可爱的熊猫logo。其实,这种看上去似乎只会吃饭、睡觉、玩耍的动物,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可是传奇性地充当过外交官呢!

生活在北京动物园里的大熊猫

在我国第一批外交解密档案上,记录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先是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后来又遭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排斥。为了突破这种困境,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创造性地实行了“熊猫外交”这一策略,利用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国宝”大熊猫的喜爱,打破了外交上的封锁,打开了各国了解中国并对中国产生兴趣的大门。而大熊猫,就在这一外交战略中发挥了远非政治家、外交家所能发挥的作用,成为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动物外交官”。

从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间,中国政府一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而在这些外交事件当中,最轰动的一次,当属中美之间的“熊猫外交”了。那是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了他的访华行程。鉴于此次访问的重要性,中方在接待各方面都做了精细周密的安排,但是唯独在赠送对方“国礼”的问题上,迟迟没有结论。当时,外交部礼宾司的工作人员也曾讨论研究过,是否要向美国赠送大熊猫呢?因为美国政府曾多次表达过希望获得大熊猫的愿望。尼克松访华时,美方的行程多次修改,但是去北京动物园看大熊猫这一项始终都保留着。对于美国人民对大熊猫的这种热情,中方是心知肚明的,但出于外交上的策略和政治火候的把握,始终都没有表明态度。就在美国人心灰意冷,已经彻底打消了获得大熊猫的念头时,转机出现了。

      

1972年2月22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参观北京动物园。图为帕特·尼克松(穿红衣者)同随行人员在观看大熊猫。

那是1972年2月25日晚的答谢晚宴,也是尼克松总统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项活动,据当时的外交大使回忆说,晚宴进行中,周恩来总理突然从兜里掏出了一盒熊猫牌香烟递给尼克松夫人,问她:“喜欢吗?”夫人回答说:“我不吸烟。”这时,周恩来总理指了指烟盒上的熊猫说:“我问的是你喜欢不喜欢这个?这个大熊猫可是很珍贵的动物,现在我们自己饲养的大熊猫数量还很少,但我们再三考虑到美国人民这种强烈的愿望,我现在正式代表中国政府赠送给美国人民一对大熊猫。”夫人听到后,惊讶地问:“是真的吗?”周恩来总理说:“是的。”这时夫人控制不住她激动的心情,当场对着尼克松总统大声尖叫道:“天哪!你听到了吗?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周恩来总理的举动让在场的美方代表们深感意外和感动。之后,中美双方的谈判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北京动物园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当时北京动物园饲养了10多只大熊猫,足够挑选出两只作为“国礼”赠送。但是北京动物园还是非常谨慎,除了到兄弟单位物色外,还特意派人去了四川卧龙搜寻野生大熊猫。当时大家的标准不外乎几个:第一,要健康;第二,形象要好;第三,要活泼;第四,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将来有生育繁殖的能力。按照这个标准,最后北京动物园的一对名叫“玲玲”和“兴兴”的3岁大熊猫脱颖而出,成为了这份特别的“国礼”。当年这对大熊猫乘坐着专机直接抵达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8000多名观众冒雨迎接了它们,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参观热潮,1972年也因此被美国民众称为“熊猫年”。当年执行这一外交任务的大使说:“在中美关系还没完全打开局面时,两国人民的交流太少了,大熊猫一到美国,就在当地人民心中留下了一个和平、友善的美好形象,最重要的是这个形象来自我们中国。”

“国礼”大熊猫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政治外交形势的转变,“熊猫外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大熊猫在拉近世界各国人民的情感、友谊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