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央行:别瞎猜何时加息,我们关心的重点是“涨薪”!

澳洲央行——澳联储(RBA)今天(3月2日)“又双叒叕”重申了三年内保持利率不变,并维持目前实施的其他货币政策以及政府债券收益目标。

最近长期债券收益率的显著上升,让金融市场出现了“兵荒马乱”的场面,澳联储不得不出面安抚。

在今天的利率决议会议纪要中,央行表示,尽管由于新冠疫苗的推出,全球经济前景有所改善,贸易回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即使如此,通货膨胀率仍旧低于目标。言下之意,不会如某些市场预测那样,会在明年年初就开始加息。

然而,尽管1月的失业率下降至6.4%,但有一项澳联储最关心的指标仍旧疲软,那就是工资增长率。

包括澳联储行长菲利普·洛(Phillip Lowe)在内的越来越多经济学家都认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复苏取决于显著的工资增长。

近年来,澳大利亚工资增速创新低。2020年全澳的工资涨幅几乎微不足道,仅为1.4%,如果算上通胀率,增长几乎停滞。

澳财首席分析师魏睿昊在《大放水时代:那些澳联储告诉你和没有告诉你的事》一文中就曾指出,澳联储一直以来最为担心的,就是澳大利亚的人均工资水平增长太过缓慢,成为持续无法实现通胀目标的关键因素。

根据今天的会议纪要,2021年度通货膨胀率预计到达1.25%,仍为行长菲利普·洛预期的一半。2022年也可能仅为1.5%。由于官方利率已经低至0.1%,央行已经没有传统的货币工具可以使用,因此不断加大量化宽松的(QE)的砝码,来刺激劳动力市场。

尽管新冠疫情一度让澳大利亚陷入技术性衰退,但是在疫情爆发之前的几年间,澳大利亚经济就已饱受低通胀、过剩产能、激增的债务、就业不足和工资增速疲软等因素的困扰。

总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曾经表示澳大利亚采取的是限制病毒传播的举措,但是各州采取了“严防死守”的控疫方式,实际上相当于“清零”政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澳大利亚的这一政策是有效的,在防控疫情方面走在了世界前面,新西兰也是如此。

尽管政府支出造成赤字激增和巨额债务,完全复苏可能仍需数年的时间,但是,澳大利亚经济状况比预期的更为强大。

因此,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等媒体提出,目前是澳大利亚政府重新审视财政政策,促进工资增长的有利时机。

为什么低薪会损害增长?

过去四十年,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大多数西方经济体都在尽力控制工资。

从理论上讲,较低的工资会增加利润,继而公司可以进行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活动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一过程被称为“涓滴效应”,美国的里根时代曾以此作为主要的经济政策,即降低对富裕阶层的税收可以激发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从而实现总体经济繁荣。这几乎是过去30年,美国保守派的政治人物最热衷于兜售的财政理念。

澳大利亚政府,尤其是自由党执政时期也较倾向于类似的政策。但在过去几年中,这种长期的政策开始对支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利润。

而疫情的突然出现,使得政府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政策观念。如在疫情爆发后,增加失业救济金JobSeeker帮助了很多人度过了去年最严重的封锁。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认为,更高的工资将推动居民进行更多的支出,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但有一些企业游说组织完全反对这一想法。他们认为,只有看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才能证明更高的工资是合理的。可实际上,劳动生产力在过去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增长,工资却一直未能跟上劳动生产力的增长。

医疗行业涨薪可期,35岁以下人群待遇变差

谈到就业市场对专业人士的需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加薪,澳大利亚医疗保健行业脱颖而出。

从2019年的就业市场综述中看,医疗保健行业是澳大利亚仅有一个涨薪相对正常的行业。

研究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预期可以获得年均3.2%的工资涨幅。鉴于其它行业的这一数据已经下滑至2.2%,因此医疗保健行业的涨幅可以说是令人羡慕的。经过了疫情,这一数值可能还会有所提升。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的人群是工资增长缓慢的主要受害者。

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Productivity Commission)去年的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十年中,35岁以下劳动者的工资和工时均出现倒退。

延迟退休和技术工作竞争加剧是根本因素。

除了矿业和科技繁荣,其行业多少都要面对增速持续放缓,而且入门级岗位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一些企业降低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同时也不给老员工涨工资。

对于澳大利亚的经济复苏,这并不是个好兆头。

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发现,年轻劳动者的工资差距从未得到弥合。即便年龄增长和经验不断丰富,未来他们却可能永远落后于前一个世代。

这意味着,随着这一代人年龄的增长,他们总体的可支配收入将减少,那么作为经济动力的消费力也可能整体下降。

为了推动企业的蓬勃发展,也许是时候让企业意识到,员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的客户。在涨薪的同时,员工收入的某一部分最后会通过经济循环变成企业的收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