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史话」千载圣人书者崇 德佩天光古往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二十四——晋源文庙
朗读者 碧涧流泉
晋源文庙,位于晋源区晋源街办东街村东大街,2013年启动了明太原县城修复保护工程,目前基本完工,文庙现位于明太原县城内。据明嘉庆《太原县志》记载,晋源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后屡有增建修葺,至明隆庆五年(1571年)增建尊经阁,为明代太原县城内遗构。2004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又名孔庙,是祭祀文圣人孔子的庙堂。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和文化典籍的整理,提倡仁政、德治和礼乐教化,创造了一整套儒家学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处于统治地位。儒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孔子的地位一天比一天提高。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尊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称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给孔子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孔子”。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尝到儒家思想对巩固国家的甜头,无不亲至山东曲阜孔庙祭祀朝拜,就连民国时期的蒋介石也不例外。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达到顶峰,统治者们对祭孔活动的重视也达到极点,明、清两朝从中央到地方各府、州、县,都有一套修建文庙、定期跪拜的规章制度。这种儒家学说在思想意识上居统治地位的时代,直至1919年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时,方告结束。
晋源文庙的创建,始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是由知县潘原英从平晋县城迁徙而建,其建筑年代比古太原县还早两年。其后洪武十六年(1383年)知县皇甫伯瑄、正统年间(1436—1449年)知县刘敏、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县张葵、弘治年间(1488—1505年)知县刘经等人都进行了增补修葺。正德七年(1512年),太原县儒学张琦等人捐银300两,以做修缮文庙之费,被某官所占。正德十五年(1520年),邑人王琼(时任兵部侍郎)出面追复前银,又捐资“劝率官师,大加修建”。明隆庆五年(1571年),知县绪宾增建尊经阁。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知县向化,同邑人高一麟(晋祠镇东庄人)修葺大成殿,增建两庑乡贤祠、名宦祠。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任知县、训导(训导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在清朝之位阶为从八品。训导职能通常为辅佐地方知府,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主要功能为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又重新修葺文庙,铺设地砖,增设训导宅、教谕宅及临街牌坊。
文庙坐北面南,东西宽约50米,南北深约240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照壁、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祀殿(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等建筑,左右东西两庑分别为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训导宅、教谕宅及库房、斋房等,共组成五进三合式院落。大成殿和明伦堂之东,附建有崇圣祠,自成另一院落。这一组庞大的儒教建筑群,严格按照封建礼教的忠、孝、节、义内容布局,其规模不仅冠绝全县,而且比临近县份的文庙大得多(清源文庙占地5000余平方米,徐沟县文庙占地4500余平方米,榆次县文庙占地5800平方米)。
晋源文庙,临大街南北两面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棂星门两旁为八字短墙,对面为绿琉璃团龙照壁。棂星即天镇星,传为上界文曲星,故所有文庙的正门都以“棂星”命名,意为孔子应上天星宿而生。前院中央为泮池石桥,古代中秀才叫“入泮”,故文庙中多设泮池。晋源文庙的泮池呈元宝形状,四周筑有石雕栏杆,中间石桥将泮池一分为二,凭栏观赏,只见碧水潺流,游鱼历历。
前院正面祀殿(大成门),面宽三间,进深两间。旧时每逢春、秋两大丁祭(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的丁日)和孔子诞辰祭(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文庙各处洞门大开,举人秀才们摇摇摆摆,齐至祀殿摆供献膳,这里明烛高照,香烟缭绕,最热闹不过。两庑为名宦、乡贤、忠义孝悌诸祠,祀殿与两边祭器库(一名神库)之间有通道便门,可入中院。
中院大成殿是文庙中心,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总高12米,周围有台基砖石砌台高0.6米,周围设石雕栏杆,左、中、右三面有石阶供人上下。顶部为琉璃瓦剪边歇山顶,其建筑风格有宋元遗风。殿中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及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四配”的塑像,两侧奉冉耕、闵损、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有若、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朱熹“十二哲”木主。
大成殿的东南隅、西南隅各有数株参天古柏,其中一株“柏抱椿”,更为奇特,整个中院松柏古木森森,紫藤花香郁郁,环境十分幽雅,人至有心静神清之感。
明伦堂在大成殿之后的第三进院,左右各有斋房五间,训导宅即设在明伦堂右侧。敬一亭在第四进院,东西各有房三间。尊经阁为二层木结构建筑,在第五进院,东西各有房三间,为教谕宅。文庙东之崇圣祠,为供奉孔子的先人之处。其余还有马道、下马碑、夫子庙堂碑等。
晋源文庙的破坏,始于抗战时期。当时日伪政府将棂星门拆毁,改建洋式大门,又将两牌坊拆除。解放战争时期,明伦堂、敬一亭、崇圣祠及一些厢房倾圮。新中国成立后,晋源文庙曾一度被太原二中所占,当时祀殿隔为里外间,成为党支部的办公室和会议上,大成殿为总务科仓库,东西庑房分别为图书馆、阅览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及教工单身宿舍;大成殿以北文庙旧址,盖起许多新教室及办公场所,其时尊经阁尚存,经修葺上层为女生宿舍。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人们没有文物保护意识,修垫大操场时竞将一些碑刻之类的文物埋垫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又将照壁、殿顶兽脊、石雕、砖雕统统打砸破坏。“文化大革命”后期,太原二中与太原师范学校合并,称五七学校。后来迁出,分作两所学校:一是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后搬至侯家巷),另一是太原师范学校(后搬至南内环桥东)。五七学校迁出后,所占校舍一分为二,大成殿以北和大操场归南郊中学,大成殿以南(包括大成殿)相继被晋源公社纸箱厂、晋源东街木器厂占用。其时,大成殿以北所有建筑均遭毁无存,只剩祀殿、大成殿及两庑五十余间房舍,约占地4400余平方米。
1990年,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拨款修缮大成殿。1998年,晋源新区成立,定位为“旅游经济特色区”,政府将大成殿以南全部收回。又申请资金,准备用数年时间将文庙的前院、中院修复一新。可喜的是,从2013年开始,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启动了明太原县城的重建与开发,考古人员对现大成殿后的三进院落基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明清建筑遗迹残存,显露出一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为主线的院落布局,为古建筑修复奠定了基础,庙内建筑都得到较为完整的修缮,由此晋源文庙重现了昔日的完整布局和恢弘建筑。建设修复保护后的明太原县城,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现存的文物建筑79处,被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多达49处。国保1处,市保2处,县保22处,都得到有效保护。其中晋源文庙是唯一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极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将为修复保护中的明太原县城提供了极高的游览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关诗集
晋源文庙
若水
理政从来重圣旄,基石不稳玉枝凋。
修祠喻世分良莠,启脑尊贤慕舜尧。
日月千载方寸筑,死生万苦碧空辽。
神州曜世君知否,未有仲尼黑似宵。
孟恭才,笔名若水,中国影视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长篇小说《日蚀》《爱的幽灵》《唐碑遗恨》,影视戏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千秋太原》《花香如兰》《神剑将军》《家有老母》戏剧《龙兴晋阳》民族歌剧《三把锁》等。
晋源文庙
碧涧流泉
历代知县重国文,礼义传承谒儒训。
殿堂建制美而全,身居其中道古今。
参天古柏怀抱椿,紫藤花香作见证。
最是祥光匝宝殿,更能悠久载文明。
碧涧流泉随笔
早在2006年我就开始收集整理太原文物的古迹文章了,当时就想到了要为每一篇文物古迹,配一篇诗文。也就是我自己规定的要文、图、诗三者并茂。那么编辑内容和实地拍摄照片我都能完成,但写诗的问题我就发愁了!而且特别发愁!
关于写诗,我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但知道身边的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刘副主任就是一个热爱写诗善于写诗而且写了很多诗的人。刘副主任是分管我们的领导,经常指导我们写文章写材料,所以很方便就将配诗想法的告诉了刘副主任,他欣然答应。多年来他一直支持我编辑文物古迹,并亲自配诗四十余首。刘副主任在自己写诗的同时,多次鼓励我也写诗,而且主动教我。但我自知自己文字功底实在太差,虽然大学是科班,但专业是数学,获得得是理学学士学位。就连唐诗宋词也背不下几首,所以对于写诗全然不敢动笔。然而,刘副主任并没有放弃对我的指导和教诲。记得那是在2006年,刘副主任带队一起外出考察,同行一共十人。路上刘副主任对大家提出了写诗的要求,具体规定是参观了每个景点都必须写一首,写什么体例由自己定,但每天必须按时交卷,甚至提出交不了卷不许吃饭。这次出差我是联络员,确定行程、联系接待、购买车票等杂务都是我的事情,所以我就想以此为借口不写诗,反正我心想我就是不会也不想写,再说一行十人也不一定都会并都能交了卷。值得一提的是,要求写第一篇时,正好赶上晚上坐八点多的火车。因此不交卷是可以吃晚饭的,因为要赶火车,所以先蒙混过关了。大家匆匆忙忙吃晚饭就赶火车上了卧铺。等在车上安定下来,我才发现除我之外,其他八位都交了诗,刘副主任自己就更别说了,他早就写好了。他是自己交给自己。同行的其他八人中,无论是年龄学历还是行政级别,我都不是最小和最低的。此时此刻,我很无语,觉得特别没有面子,躺在卧铺上,乘着还列车没有灭灯,苦思冥想,用了两个多小时,在列车关灯后还利用手机微弱的电光,直到十一点多才编出所谓的七律,56个字的诗,原稿已经不存在了,如果在能让人笑掉大牙。当然最终稿还保留着,还是由刘主任在考察回来后亲自将是个人的诗打印成册每人一份,十人诗大概总计100余首。因为当时我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交了卷的,因为不交太没有面子了!幸亏刘主任给我多处改动,勉强能够看了,也算是属于我自己的诗了。刘主任真的是良苦用心啊!有趣的是,我第二天偷偷看了大家写的诗,才发现一个重要的事情,也是我至今还觉得特别尴尬的事情,因为他们写的有五言绝句、有七言绝句、也有七律。而我在火车上写诗时居然只想到必须写够56个字的七律!如果早知道20个也能交卷我才不费那么大那么苦的心思。所以可想而知,写诗对我有多难!不管咋样,在刘主任的鼓励和推动下,继续考察的几天里我总算是有了一点点的信心和决心,心想大不了写20个字或者28个字也行。这次出差回来收获满满,记得我一共写了十一首。每一首都得到刘主任亲自改动和耐心指导,因为不改实在是不能看。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十几年了,对我的文字功夫和写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对刘主任敬重、感激、感谢和感恩之心一直铭记!
关于写诗这里还有一个值得回忆的小故事,出差回来,当每个人都拿到刘主任给打印成册的十人诗集后,都很开心和自豪,欣喜之余会带给亲人和朋友看。一起出差的赵大哥,有一天告诉我,他妈妈说我写特别得好,还说我不愧是山西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殊不知我是山西师院数学系的普通毕业生。赵大哥说估计是他妈妈记错了。不管咋样,我写的东西还有人说好,我真得好开心,此刻还是特别感谢刘主任!
原创作者/碧涧流泉
来源/太原市太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