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经原穴-太溪

原穴概述

太溪穴为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穴位,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五行属土,具有补益肾脏的作用。原穴名称,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提出了五脏原穴,肺原出于太渊,心原出于大陵,肝原出于太冲,脾原出于太白,肾原出于太溪。该篇提到的“十二原穴”实际上是指五脏的各两个原穴,加上膏之原(鸠尾)和肓之原(脖胦)共十二个原穴,此处并未提及六腑的原穴,而心之原也是用后世所指心包络的原穴大陵代之。

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是十二经之本,十二经各有一原穴,阴经的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相同,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十二经的原穴均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腕、踝关节附近,为原气所出止之所,并以其与脏腑紧密联系,临床疗效显著,适用病症多样,临证配伍应用广泛,被历代医家和现代针灸工作者所重视。

十二原穴

太溪穴(Tàixī KI3)

《会元针灸学》云:“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肾藏志而喜静,出太深之溪,以养其大志,名太溪。”

太即甚大,溪即沟溪,此穴在内踝与跟腱的间隙中,如居沟溪,故名太溪

位置: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

归经: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腧穴,为肾经之输穴、原穴,五行属土。为回阳九针穴之一。

功效: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局部解剖:太溪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前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

曾用名

(1)吕 细:出自《针灸神书》。如原书卷三记载“太溪二穴(治心牙疼,脚气红肿,即吕细穴,灸七壮)。”

(2)内昆仑:出自《太平圣惠方》。如原书正人形第六记载“小儿阴肿,灸内昆仑二穴,各三壮。在内踝后五分,筋骨间陷者中。炷如小麦大。

太溪、吕细是根据穴位的部位及穴性来命名的,经水为溪,而其又为原穴,气血稍稍充盛,故又称太溪,其所在部位有细动脉如麻子动摇,故又名吕细。

太溪穴位置图

主治

太溪为肾经的穴位、因此其能治疗本藏及本经络疾病。其又为原穴,刺灸之能鼓舞人的肾气,增强人的正气,而正气又关乎人的体质和疾病的盛衰,所以太溪穴不仅能治疗肾脏的疾病,对于全身气血亏虚引起的疾病,都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神经系统疾病

失眠嗜睡等

太溪穴可以调整肾藏功能,可以补阳,可以养阴,对于阳虚型阳不纳阴或阴虚型阴不涵阳的失眠,均可选用。

吞咽障碍

肾经气血循经上达舌本、喉咙 ,针太溪则窍得其养,机窍灵活,使发音、吞咽功能正常。

三叉神经痛

配合合谷、翳风治疗,太溪穴不仅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而且还可滋阴降火,引火下行以归元,为辨证取穴。补太溪以滋水涵木,泻合谷既可补土,又可疏木,翳风疏通局部气血凝滞,三穴合用,标本兼治,共奏疏木、滋水、降火、熄风之功。

三叉神经

神经性耳聋耳鸣

耳为肾之外窍, 受肾中精气的濡养, 所以耳必须在肾脏功能正常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泌尿系统疾病

尿频

现代医学认为,太溪穴处有胫后动、静脉及神经。直刺 0.5~1.0 寸时触及胫神经,引起会阴部反射性肌肉收缩,呼吸运动又加强了这一收缩,利于输尿管及膀胱括约肌调节功能的恢复。

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多为肾气不摄所致,取太溪、关元补益肾阳,固摄小便,效果较好。

3、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咳嗽等。

中医认为此病为体虚感受外邪而致,病机为肾不纳气,针灸太溪可提高整体抵抗力,增强肺肾抗病能力。

4、内分泌系统疾病

配合涌泉治疗女性更年期亚健康状态

李泽建等认为女性更年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惫,致阴阳不相协调。太溪为足少阴之原穴,灸之能滋补肾阴以滋水涵木,交通心肾。灸肾经之涌泉亦能滋阴降火,引火归源,交通心肾,从而调整阴阳。

5、足跟痛

祖国医学认为足跟痛多与肾虚、气虚、血瘀有关。取肾经原穴太溪,施以捻转补,之产生较强的酸胀感,可留针。可再辅以阿是穴,“以痛为腧”,激发局部经气,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脉道通利,从而达到通而不痛的目的。

6、牙痛

牙痛因首先分清是牙龈痛还是牙齿痛,牙龈痛清胃,牙齿痛滋肾,《景岳全书·齿》篇云:

“肾虚而牙病者,其病不在经而在脏,盖齿为骨之所终,而骨则主于肾也„„是当以专补肾为主。”众所周知,“齿为骨之余”,而肾主骨,故取太溪以补肾阴、降虚火。

7、性功能障碍

太溪穴作为肾脏的原穴,补益肾阳,使肾主生殖的功能得以恢复,效果较好。阳虚甚者太溪、关元针灸并用疗效较好。

8、手足寒

手足寒的最直接原因即是脾胃阳气不足,而脾胃阳气又根于肾脏,太溪穴作为肾脏的原穴、五行属土,可以改善脾肾的虚寒状态,阳气充足,自然可以温煦四肢。

可针可灸,直刺 0.5-0.8 寸,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标明,太溪穴对于肾脏及神经系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针刺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张大千研究发现针灸太溪、肾俞对肾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电及脑血流图也有一定的影响。针刺前,肾阳虚患者的脑血流图多呈转折、底平和三角波。肾阴虚多呈转折、三角和三峰波,肾阴阳俱虚无典型特异波形。肾虚各型的脑电波均无特异性表现,几乎均为α节律变慢,枕叶慢波增多或底电压慢活动,而经针刺治疗,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脑血流呈现重搏波明显,波幅增高,脑电的慢活动减少,α波电压增高,调幅变好。

对肾虚患者择时针刺肾俞、太溪,用补法,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前后一天中分别于卯时、酉时采末梢血,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实验,结果发现,肾虚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一天中卯时最高,酉时最低,说明针灸补肾疗效最佳时间宜选在酉时。

足少阴肾经,流注时辰为下午五至七点,即酉时。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 上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络膀胱。

太溪穴的配伍

配补关元、肾俞,温补肾阳;

配补复溜,收敛虚火;

配补太渊、气海,补益肺肾;

配补合谷,补气益肾;

配补中极,补肾约胞,化气行水;

配补三阴交,补益精血;

配补阴陵泉、太白、神阙,补益脾肾;

配补神门、心俞,补益心肾;

配补曲泉、肝俞,补益肝肾;

配补大杼、绝谷,壮骨补髓;

配泻中极,温阳利水。

针灸处方推荐

补太溪、太冲、神门治疗阳虚失眠;《神灸经纶》

补太溪、泻太冲、神门治疗阴虚失眠;《神灸经纶》

补太溪、三阴交、关元、泻照海治疗嗜卧;《针灸集成》

补太溪、关元、足三里、泻风池、廉泉治疗中风失语;《金针秘传》

补太溪、肾俞、命门、神门、关元、中极治疗尿频;《普济方》

补太溪、足三里、阴陵泉、太白、神阙治疗腹泻;《古今医统大全》

补太溪、百会、泻列缺、中极治疗小便淋闭;《医学纲目》

补太溪、三阴交、泻归来治疗痛经;《勉学堂针灸集成》

补太溪、太白、心俞、泻内关治疗心痛;《针灸集成》

补太溪、复溜、太冲,治疗消渴;《针灸甲乙经》

泻太溪、人迎、少商刺出血治疗咽干喉痛;《普济方》

泻太溪、太冲、睛明、太阳治疗目睛红肿;《针灸大成》

泻太溪、合谷、内庭、颊车治疗牙痛。《类经图翼》、《针灸神书》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