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洁:总结运城现象 启示中国楹联
总结运城现象 启示中国楹联
江苏 汤洁
在中国楹联界提到运城,那是让联界同仁不觉竖起大拇指的地方,如果要撰写中国联史,“运城现象”更是值得大写的一笔。楹联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楹联看似红火热烈的表象下,中国楹联步履维艰:全国大多数楹联组织基本都是“三无”组织,无经费、无人员、无办公地点;楹联与国家教育部门无关,课堂、教材、考试等等难见对联身影;全国楹联刊物报纸众多,但只有两家有正规刊号;深思熟虑下创作的楹联随便被使用被改动还有被施舍之意;一副对联价格微薄又何谈价值——扒下鲜亮的外衣,呈现瘦弱的本体,在这样的不利大环境下,“运城现象”就值得所有联人、对联组织深思。关注楹联,关注运城,总结“运城现象”给中国楹联的发展提供的宝贵经验这在当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运城有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班子
中国楹联“特大行为”、“中国楹联具有标志性重大意义的楹联工程项目”——“中国楹联大厦”在运城闪亮挂牌。岳老言“它照亮了运城,照亮了黄河两岸,更照亮了一直倾心渴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楹联大面积的普及传承人们的心”。这一划时代的重大举措就看出运城楹联有一个胸怀丘壑格局高远的领导班子。
运城楹联领导班子创立并坚持一条明确的工作方针即“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始终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发展大局,带领运城楹联史无前例地把“不可能”扎扎实实干成了“标杆”:“联卷河东一片红”树立了一个典范,对联在 530 万人口的地区得到大面积的传承和普及,楹联标志工程实现了从市到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提出“河东流派”并与湖湘七子举行学术交流,跨地区地共谋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探索楹联发展的核心问题,推动南北两大楹联的碰撞;运城市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刻挂历代文人和当代联家对联 1万余副,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建立楹联文化产业,“中国楹联制作基地”产品已销往七、八个省,成为创作、书写、制作一条龙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楹联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样板,开了先河,也把“中国楹联制作基地”的品牌推向了全国,提升了楹联文化的社会功能。
二、运城开宗立派首提“河东流派”
在这文化大繁荣时期,“河东流派”的提出具有引领性、前瞻性、开创性。“流派”是指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独特风格的派别,在思想开放,学术理论百花齐放的今天,流派的形成和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就是一种必然。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有流派一说,诗词有“江西诗派”、“桐城诗派”、“虞山诗派”~~·,书画有“金陵画派”、“岭南画派”、“娄东画派”等等,无疑流派的创立把这些文化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清代是对联的高峰,清代联家甚多而无流派,至此“河东流派”就显得无比珍贵,也许根据流派的定义或要求,对“河东流派”的提出会有异议,但运城为了做大做强河东流派,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方针,其中完善三大体系:理论支撑、语言风格、梯队传承,两大课题:新型楹联文化理论和楹联创作理论以及“楹联流派学”的研究,研究乔应甲的楹联历史地位及河东流派的渊源关系。更是显示出运城楹联对弘扬楹联事业的担当与责任,运城楹联振臂一呼的勇气和信心,为中国对联流派趟出一条新路,运城创造的“产品”--- “河东流派”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呼吁中国联界、各级组织联合行动起来,创立对联的流派、群体、风格,相信楹联一定是一片繁荣,中国对联文化事业一定登上新的顶峰。
三、运城汇聚强大的楹联队伍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多年来运城重视做好组织工作,用工作锻炼人,用活动吸引和培养人。“河东流派”骨干队伍带动下,运城形成了一帅、七星、十杰、十二秀、二十佳和一百单八将、157 名楹联传承人以及 500 多个楹联组织和 1 万多名会员的楹联文化“金字塔”大军,大兴联教,走进学校教授楹联,充实了新生力量,吸收了新鲜血液,培养对联人才。每年参加全国各地征联大赛获奖联近百副,吸引、发现和凝聚了一大批优秀联家和楹联爱好者,涌现出一群联坛高手、“获奖专业户”。把这些楹联人才密切团结在一起的就是“痴于国粹醉于梦,红了对联白了头”无私奉献楹联事业二十年的岳老,岳老一直秉持“敢于创先、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理念,让运城楹联成为中国联界的一面旗帜。岳老是激励楹联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是楹联事业的传播者、追梦人,更是中国联界的无价之宝。
四、运城开展多种形式的楹联文化活动
各级楹联组织是社会团体,其影响力和工作实绩,主要通过活动来体现。活动组织得生气盎然,学会就有活力,这一点运城已实践证明。运城楹联积极主动发挥作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正规军、主力军、常规军作用,做到楹联文化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做到三结合:一与党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时事结合。例如庆祝建党建国、为驰援武汉逆行者等,特别是第一次把楹联作为专项活动纳入中国农民丰收节,让大楹联红透中国农民丰收节,首次选出农民楹联家,彰显楹联的魅力;二与主流媒体结合。通过官方媒体开展楹联活动,报道楹联大事新事。例如:当地的广播电视台的“大型电视问政”,《山西日报》、《运城晚报》、运城新闻网常见运城楹联活动的报道,使楹联文化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起到宣传、普及的作用。三与市民生活相结合。楹联婚礼,果博会上一副副对联为喜庆活动添彩,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感受文化的魅力。
“运城现象”风靡全国,在历史厚重的古中国正掀起一场文化波澜,他是中国优秀传统发扬光大的必然,他是运城人二十年风风雨雨,辛苦付出的成果。总结运城楹联的成功经验希望为中国楹联的持续发展、为各级楹联组织工作提供有利思路与启示。其中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借势。是的,借势,借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这股春风,借全民参与传统文化传播的热情。其次是:联合,联合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学校,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再次是:创新,联界不缺撰写人才,缺的是创新人才,创新推动进步,激发活力,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楹联是小众文学,楹联的地位弱下,人数尤少,但是我们依然在坚持,就如微小苔花一般,仍然在文化的百花园中热烈绽放。
(2021年5月24日于南京)
近期热点————
杨振生:茫茫九派流中国——从“河东流派”实践谈当代楹联流派的发展
文振西——楹联“高峰”论
王文广:开展学校楹联教育工作是促进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吴志良:巍巍大厦立河东
何沁学:大厦与初心
王新波:盐湖圆夙梦 联界树标杆 ——遥闻“中国楹联大厦”在运城落成有感
(四)·中华千古对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