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岗游记
罗精文
大步岗,位于中乡毛荷殿,普荫山的侧峰,中乡去往堡面前雷湾里的必经之地。小时候,很喜欢去雷湾里福城叔叔家,每次都要经过它。说起雷湾里,那里有许多儿时的记忆,因为那里有许多有趣的事。春天,可以上山扯笋,竹林如海,那山上的笋又多又大,漫山遍野都是笋子,我们一帮小孩子扯笋子,别提有多高兴多兴奋了。夏天,一帮小孩子可以去门前的小河里抓鱼、摸田螺,可以翻开河中的卵石,去抓螃蟹,玩的是不亦乐乎,每次去都不想回家了。去雷湾里,大都是大伯带着我,还有庆中大哥,有时候还带上庆华哥庆云弟。雷湾里虽是好玩,可是路太远,还要翻过它,才能到达。我们要沿石阶而上,累死个人,我总是喊着嚷着“走不动了”,大伯很溺爱我,每次都要背着我走一段。高中了,雷湾里有我的同学刘放鸣,那时候,他成绩很好,按当下的说法是“学霸”。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邵阳学院任教,后来,又任了化学系主任。雷湾里,一个大山中的小山村,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留下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这次在乡下小住,又勾起了我许多记忆。我也不知道,儿时的记忆有那么的深刻,真是深入骨髓,植入了灵魂,平时也许不曾忆起,可一旦拨动了那根琴弦,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大步岗,我很想重走一趟,重温一下儿时的记忆,了却了那梦牵魂萦的心愿。今天一大早,我一个人,还是选择走那儿时走过的路。路,虽然已不成路,但仍然依稀可辨。小路两边的杂草很深,把路基本上掩盖了,杂草叶片上晶莹的露珠,打湿了我的裤腿,鞋子也湿透。山色青翠,树木葱茏,不知名的小花在山坡恣意地开着,山塘静静地横躺在山的一隅。路虽难走,却挡不住我一颗搜寻儿时记忆的心。过富家村的唐家屋,穿过一个水库,到了大赵村的罗兴塘,再走了一阵,就来到了大步岗。当年,这里走的人有很多,有砍柴的,有过路的,有干农活的,来来往往,穿流不息。那时候没有汽车,不通公路,去到堡面前,全靠两条腿,这里的人们进出,都必须经过这里,没有第二条路。我依稀记得,半山坡还有个风雨亭,亭中有两条木板长凳,供过往行人休息,亭子旁边还有一眼清泉,供行人饮用,我每次经过这里,都要稍微休息一下,喝一口清泉水,那沁人心脾的滋味,别提有多舒服了。坡上还有几棵参天大松树,象黄山的迎客松一样,粗壮高大,枝叶浓密,华盖如同一把巨大的伞,树下一片阴凉,行人在阴凉中行走,吹着徐徐的凉风,劳累顿时消除了一大半,虽是上坡路,非常吃力,却感觉神清气爽。大步岗,远远望去,树木浓密,杂草丛生,似乎没有路可走了,走近才发觉,路还在,石板还在,路还依稀可辨,路两旁长满了杂草,石板也长满了青苔,今天天晴,并不感觉到滑。风雨亭已经不存在了,那一眼清泉倒是还在,清沏甘冽的泉水还静静的流淌着,只是经年不曾为人们所用,泉眼旁长满了杂草,把泉水都覆盖了。我拨开草丛,掬了一捧清泉,水,还是那么甘冽爽口,沁人心脾。我一步一步,拾级而上,走走停停,看一看四周的风物,还和从前一样,半山坡有几棵百年大松树也不见了,听当地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学校砍了做建材用了,那时候人们还没有保护古树的意识。不知不觉中已走到了山顶,来到大步岗。值得庆幸的是山顶上的几棵大松树还在,还在为过往行人送去阴凉。我坐在大松树的根上,吹着山风,搜寻着记忆中的样子,好不惬意。稍微休息,又继续爬到了大步岗的最高峰。回望毛荷殿,美丽如同画卷,一切尽收眼底,勤劳肯干的中乡人,有的在田间耕种,有所在土里劳作,好一派勤劳祥和的画面,那农家一栋栋新砌的楼房,犹如别墅,清晰可见。转身望去堡面前,还是山海林涛,竹山如海,一片郁郁葱葱,美不胜收。由于福城叔叔家已搬出大山,定居灵官殿,我就不再前行。山雨欲来而风满楼,雨来了,乌云从山脚下翻滚而上,天一下子暗了下来,山顶漆黑一片,美丽的风景已不见踪迹,狂风吹起,松竹摇摆,其声排山倒海,其势可威。我被风雨弄得不知所措,心倒是不慌不忙,山顶上无处藏身,我就听之任之了,“让狂风暴雨来到更猛烈些吧”!我索性站立雨中,张开双臂,沐浴风雨,任暴雨狂风吹拂。不一会儿,风渐渐变小了,雨也停了,云也开了,天又放晴了。瞬间,白色的雾岚像一层薄薄的纱,飘荡在我的面前,在山林间慢慢向上升腾,好一幅雨后初晴的美丽画面。
我站在山顶,静静的观赏着这美丽的景色,微风吹佛,听松涛阵阵,美妙如天籁,看竹海起舞,曼妙如舞娘,我完全陶醉在这里,久久不忍归去……
【作者简介】罗精文。一九六零年生,一九七六年参加工作,三零九队从事野外勘探,一九九零年从事电视工作。喜欢文学创作,爱好旅游,笔耕多年,写一点散文游记之类的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