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5条)

从头学中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5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十三日,是病程已久,邪气已入阳明,故曰过经。邪入阳明,化热扰心,故见谵语。反过来说,谵语本身也是阳明腑实的证据之一。既然阳明腑实,则当以下法治之。此处“当以汤下之”,据证推之,这里的“汤”应为承气汤类

如果病人小便通利,说明津液由小肠前阴分消,则大肠津液必少,故而“大便当硬”。可是现在病人反而有下利的症状。这就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阴阳两虚,津液亡失,阳气不摄,故而二便皆利。这种情况下,病人的脉象必然是微弱无力的,也就是下文说的“脉微厥”。或者第二种情况,病人大便本硬,但经误下,故见微利。这种情况是误治,阳明腑实的情况并没有好转,所以脉象仍然是滑数有力的,与病情相符,所以称为“脉调和”。“脉调和”非指平脉,而是病人当有之脉。

阳明腑实本来就应当用泻下通腑之法,为什么说“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呢?这是因为阳明腑实,重在通腑以泻热,而不是以泻下为目的。医者所用丸药,无论寒下、温下,都是峻下之药。泻下则有余,通腑则不及,所以说是误治。

病人虽然微利,但是据脉可知阳明腑实仍在,故而用调胃承气汤以泻热通腑。

这段条文的理解难点,在于“脉调和”“今反和”皆是指脉证相符,而非平脉。理解了这一点,整段条文的含义就很清晰了。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伤寒条文: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1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2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03条)
字帖获取请点击:
伤寒论字帖
现已更新至100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