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知“包青天”,中山人知“曾铁面” | 香山人物

曾望颜

(1790—1870),字瞻孔,号卓如,香山石岐员峰乡人,传为孔子学生曾子后裔。

曾望颜的父亲在乡里开设学馆授徒,他年幼时也在学馆随父学习,并在童生试中获得头名。

嘉庆二十四年(1819),曾望颜以乡试己卯科第十七名的成绩中举人。

道光二年(1822),他又以壬午科殿试二甲第十名的成绩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展开剩余87%

曾望颜入仕21载,历任监察御史刑部给事中、户部给事中、光禄寺和太常寺少卿,后升任顺天府尹,官至陕西巡抚、四川总督,并被召入京师授内阁侍读学士。

50年代西山公园六棉古道(摄于 1955年)

山小岂无云出岫,台高还有树参天

作为一名中山人,或许你不知道曾望颜,但你一定知道西山寺,还见过山寺门外的碑文“西山第一峰”,读过六棉古道上的楹联“山小岂无云出岫,台高还有树参天”。如果不是曾望颜,西山寺大概没有如今的这般风貌。

西山第一峰(摄于1985年)

西山寺正门(拍摄于2004年)

那是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53岁的曾望颜,卸任福建布政使,回到家乡铁城,虽已历经二十余年的宦海沉浮,却依旧雄心不减。那时候寺庙还未更名,仍叫“香山铁城西山仁寿寺”,曾望颜年青时曾在这里攻读诗书。“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金榜题名时”,这里是他得偿所愿的地方,先不论感情,他理应回来还愿,于是他倡议并捐资重建了西山仁寿寺,并将自己的豪迈与雄心寄托在了山寺的碑文与楹联之上。

西山红棉(摄于1985年)

西山寺院(摄于1997年)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世人无不知“包青天”铁面无私,而曾望颜也有“曾铁面”的称号,因他为官清廉、刚正严毅、敢于言事、铁骨铮铮。道光十五年(1835),曾望颜条奏整饬科场凡14事,皆被朝廷采纳,受到道光帝的褒勉。咸丰六年(1856),曾望颜上任陕西巡抚,发现省官钱局(清政府官立的金融机构)存在官员挪用官款、私贩官钱、伙开钱铺、串通分肥等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取证,曾望颜将结果上报清廷。最后,涉事者布政使司徒照、官钱局官员和知县数名,以及牵涉的家属,或处斩,或流放,或下狱,或革职,均得到了应有的审判。这起陕西官钱局舞弊大案,当时震惊了全国。

曾望颜书法对联: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前夕,全国掀起了一场禁烟大讨论,结果是道光帝颁布了《严禁鸦片章程》。然而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禁鸦片?是闭关禁海绝市,还是保护合法贸易?曾望颜与林则徐展开了“御前之争”。道光十九年末(1840),曾望颜奏请封关禁海,提出“制夷要策首在封关”,“封关之后海禁宜严”,“无论何国,不准通常”等意见。不久之后,林则徐等人上奏《复议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认为不宜“概断各国贸易”,应“以夷制夷”,“鸦片断与不断,转不在乎关之封与不封。”谁对谁错,后人清明,因历史早已给出了评判。其实,在民族危难时期,敢于肩担道义、呼吁奔走,比对错更难能可贵。

林则徐(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足心常泰,无求品自高

曾望颜“善诗文,工书画,画兰石极有秀劲之气”。在朝堂上侃侃言事、在官场上严正不阿、在家国前勇担道义,可见曾望颜是一位毫无疑问的入世者,他的书画也体现了其心性与志向。

曾望颜书法对联:

知足心常泰,无求品自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望颜书法早期师法颜真卿,书风雄强浑厚、高古静穆,后期融入苏轼笔法,变得圆润秀逸。他在西山寺题楹联“山小岂无云出岫,台高还有树参天”;中年之后所作“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知足心常泰,无求品自高”等,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与豪迈气概。

曾望颜书法对联:

镜舍生篁欲含箨,近人孤嶂蹔兴云。

曾望颜书法条幅(1856年)

他擅画兰花,大都构图创新别致,落款寄寓深意。如咸丰三年(1853)赠其侄子的《兰石图》,上方兰石互衬,中间落款集中右侧,下方奇石散落分布,构图奇巧,却极为协调。落款“奥味凭谁契最深,结根岩石证苔岑。纵教烟雾蒙头盖,依旧清香满故林”,慨叹天地昏暗,抨击时政时弊,那时他已卸甲归乡,却仍旧心怀家国。

曾望颜的《兰石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丨陈琳琳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