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南迁变泰族、掸族之谜

蒙古人攻打云南有没有引起傣族大规模南迁?
公元1253年11月,蒙古人沿青藏高原东麓抵达云南高原,12月就征服统治云南高原300多年的傣族政权'勐达哩’(大理国);差不多同时期,东南亚半岛的湄南河流域及湄公河(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很多傣族小邦国。于是,就有专家说“蒙古人攻打云南引起傣族大规模南迁”。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可仔细推敲才发现,蒙古人灭云南傣族政权'勐达哩’的时间是公元1253年,在此之前的公元1238年,已经有一伙傣族在湄南河中游地区反抗孟人统治、建立小邦'勐素’(今泰国素可泰府);'勐素’东北面也在同时期出现'勐帕’(今泰国帕府)、'勐南’(今泰国南府)等傣族小邦;'勐素’东面的湄公河沿线,也有了'勐掌’(今老挝万象省)、'勐佬’(今老挝琅勃拉邦省)等傣族小邦;这些傣族小邦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蒙古人灭'勐达哩’的时间,“蒙古人攻打云南引起傣族大规模南迁”的说法显然不成立。
再说,蒙古人灭'勐达哩’后,根本没有像征服其它地区那样屠掠,'诏法达哩’(大理天王)仍以'总管’之名统治云南高原西南半边,只有云南高原东北半边被蒙古人的梁王接管。云南高原东北半边原本也不是傣族的传统居地,傣族在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南诏国)政权后才逐步占领,傣族政权对云南高原东北半边的统治,除傣族驻守的主要城镇外,人口占多数的'黑爨三十七部’只是通过结盟、结亲方式挂靠在傣族政权下,不管蒙古梁王如何残酷统治云南高原东北半边,都与傣族南迁没有直接关联。从'勐舍龙’到'勐达哩’,傣族的根基一直都在云南高原西南半边,与云南高原西南半边相邻的东南亚半岛何时迁入傣族就是一笔糊涂账。
傣族是什么时候南迁到东南亚半岛?
从史料记载看,傣族在云南高原建立'勐舍龙’政权期间,其南部的东南亚半岛有骠国、弥诺国、弥臣国、哈利奔猜国(女王国)、水陆真腊国、昆仑国、占城国(林邑国)等古孟人政权;'勐舍龙’曾多次对东南亚半岛诸国用兵,但除了公元832年灭骠国外,对哈利奔猜国、水陆真腊国、昆仑国的战争都没有取得胜利;公元832年以后,傣族伴随'勐舍龙’政权扩张到原骠国占据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应该没有疑问,但湄南河中上游的哈利奔猜国、湄公河中下游的水陆真腊国、马来半岛的昆仑国都没有被'勐舍龙’征服,傣族明显不能随便大规模迁入。
值得注意的是,傣族'勐舍龙’政权覆灭后,其南部澜沧江(湄公河)中游地区逐渐被孟人势力控制,很多傣族小邦归入其南面的孟人国家。曾统治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小黑江(澜沧江西岸支流)至湄塞河-湄堪河盆地的'勐泐’(景陇国),就是傣族反抗孟人统治建立起来的联盟国家。以此看来,孟人势力北上控制澜沧江中游地区的傣族小邦后,傣族已经成为水陆真腊国、哈利奔猜国等东南亚半岛孟人国家的臣民,任何国家的臣民在其国内流动很正常,傣族从孟人国家北疆迁到孟人国家腹地谋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也说得通;况且傣族本来就有迁徙的习惯,通常以村寨或家族为单位进行迁徙,哪个地方的土地多土地肥就迁到哪个地方;数千年来,有傣族分布的地方都不知道更换了多少拨人群,土地种久了不肥就迁走、荒上几年有人来种又肥了,这样不断循环,让傣族保持了数千年的活力,同时也因迁徙频繁让傣族少有积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近代。另外,澜沧江中游地区的山间盆地可开发土地不多,居住在此的傣族必然会以村寨或家族为单位向外流动,土地肥沃、人烟稀少、还没有国界限制的湄南河流域及湄公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自然就成为理想迁徙目的地。
从傣族'勐舍龙’政权覆灭的公元10世纪初,到傣族突然在东南亚半岛崛起的公元12世纪末(1180年'勐泐’建立、1238年'勐素’建立),差不多400年时间里,傣族以村寨或家族为单位如涓涓细水般从云南高原南部的山间盆地流向东南亚半岛的平原地区,这不是大规模的战争迁徙、政治迁徙,过程对迁出地没有影响、也改变不了迁入地,自然不会记录到文字历史当中;而公元12世纪末到公元13世纪,傣族政权如雨后春笋般在东南亚半岛的湄南河流域及湄公河中下游地区冒出,这种改朝换代的事肯定会记录到文字历史当中。之前东南亚半岛都是孟人国家,突然就冒出傣族政权,读历史的人就会产生疑问、就会出现很多猜想,傣族何时迁入东南亚半岛就变成了'谜’!
傣族政权为什么在东南亚半岛突然冒出?
傣族迁入东南亚半岛的问题弄清楚后,傣族政权突然在东南亚半岛冒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公元1170年,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国王阇耶因陀罗跋摩四世发兵入侵真腊国;公元 1177年,攻破真腊国都耶输陀罗补罗,杀死真腊国王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占城军队在真腊国大肆掳掠,真腊国陷入无主时代,统治机构完全瘫痪。在此期间,澜沧江中游地区、依附于真腊国的傣族小邦趁机起来反抗孟人统治,于公元1180年建立傣族联盟国家'勐泐’。公元1181年,真腊王子阇耶跋摩七世击败占婆军队、继承王位后,真腊的统治机构才逐步恢复;但与占婆陷入军事对峙状态,也就没功夫搭理其北部的傣族小邦,傣族联盟国家'勐泐’才有机会发展起来。
真腊国的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间(1181-1219),不仅大规模对外用兵,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新都'吴哥’,又强迫民众由婆罗门教改信大乘佛教、广建大乘佛教寺院(为母亲建造塔普伦寺、为父亲建造圣剑寺、为民众修建涅槃寺、为自己修建巴戎寺),阇耶跋摩七世治下自然是民怨沸腾。到因陀罗跋摩二世在位时期(1219-1243),真腊国的民怨已经达到临界点,各地起义不断,其境内的傣族聚邑形成自治邦也就不奇怪了;公元1238在湄南河中游地区出现的傣族自治邦'勐素’,以及周边其它傣族自治邦,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建立的。之后,随着孟人的不断衰落,傣族逐渐登上东南亚半岛的历史舞台,还把孟人势力压缩到今柬埔寨地区,此后的历史记载就比较详尽,自不用多说。
傣族是如何变成泰族?
傣族在东南亚半岛的湄南河流域和湄公河中下游建立政权后,不可能把人数众多的土著孟人全部杀掉,只是把顽固的孟人势力压缩到今柬埔寨地区,大多数孟人沦为傣族政权下的子民。之前,傣族生活在孟人政权下,一定会学习孟人的语言文化,如果没有机会崛起,势必会逐渐融入孟人群体;可时势让傣族崛起,反过来让孟人生活在傣族政权下,就变成孟人需要学习傣族的语言文化,如果孟人长时间没有机会崛起,逐渐融入傣族也是历史必然。随着傣族在湄南河流域及湄公河中下游的统治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孟人融入傣族。
从公元13世纪至今,傣族政权在东南亚半岛的湄南河流域和湄公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存续700多年,这个地区的古孟人已经完全融入傣族当中,傣语也因孟人的融入发生了很大变化。古代孟人主要居住在南方、傣族主要居住在北方,傣族建立政权后不断将势力中心从北往南迁,傣语的变化也就由北往南逐渐发生改变;傣族越往南、融入的孟人就越多,傣语发生的改变就越大;最终导致傣语方言由北往南发音越来越软、自称也从'傣’逐渐过渡到'泰’。早已将势力中心定格在南方的傣族,其自称发音本来就是'泰’,'傣族’就这样变成'泰族’。
今泰国人仍把其北面的傣族称作'泰亚’(大泰)、自称'泰莱’(小泰),而中国傣族也曾被政府定名为'泰族’,说明不管是'傣族’、还是'泰族’,相互之间仍认同对方为同一民族,外界也认同两者之间为同一族群。
缅甸所谓的掸族
今缅甸北部的伊洛瓦底江上游高原及缅甸东部的掸邦高原,与云南高原都是吐蕃高原向南延伸的第二阶梯。公元前5世纪中期,傣族在云南高原西部建立的联盟国家'勐掌’(哀牢国)就包括伊洛瓦底江上游高原及掸邦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公元1世纪中期,'勐掌’落入东土汉国控制后,怒江(萨尔温江)以西的傣族诸邦又在伊洛瓦底江上游高原与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过渡地带的伊洛瓦底江东岸渡口'达光’重组联盟,形成联盟国家'勐达光’(太公国)。公元6世纪中后期,孟系骠人北上灭了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傣族又退到北边的瑞丽江河谷重组联盟,形成联盟国家'勐卯’(雾国)。公元762年,'勐卯’整体并入以洱海盆地为中心的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南诏国)。
公元832年,'勐舍龙’出兵灭骠国,整个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地区沦为傣族属地,但没过多久就被沿山势南下的氐羌系野蛮部落蚕食,野蛮部落收编亡国的骠人流民攻击傣族驻军、四处虏掠,很快就占领整个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地区,于公元849年建立蒲甘国政权,傣族与骠人皆沦为氐羌系野蛮部落的属民。此后,氐羌系野蛮部落为统治国家,吸收当时较为先进的骠人文化制度,经过数百年时间逐渐与骠人融合形成缅人。
公元10世纪初,傣族'勐舍龙’政权覆灭后,蒲甘国北上控制伊洛瓦底江上游高原的傣族小邦,傣族在蒲甘国境内的人口比例也由此增多;为抵制蒲甘政权的统治,蒲甘国东北部的傣族小邦形成联盟,于公元954年建立联盟国家'勐蓬’(木邦国)。公元13世纪中期,蒙古人征服云南高原的傣族政权'勐达哩’后,'勐蓬’和蒲甘先后归附蒙古人政权;公元1287年,蒲甘国境内的傣族贵族在蒙古人支持下控制蒲甘国政。
公元1312年,瑞丽江流域地区的傣族脱离蒙古人、建立'勐卯龙’(麓川国)政权后,吐蕃高原南麓以南、东起云岭-红河、西到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分布在第二阶梯的高原山间盆地傣族小邦多被'勐卯龙’控制。公元1312年,控制蒲甘国政的傣族贵族废除缅人傀儡国王,以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建立傣族政权'勐彬牙’(彬牙国)。公元1315年,伊洛瓦底江以西地区的傣族从'勐彬牙’分裂出来,建立'勐实皆’(实皆国)政权。公元1364年,'勐彬牙’与'勐实皆’合并为'勐阿瓦’(阿瓦国)后,傣族势力控制了整个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地区。
公元15世纪中期,汉人大明国三征'勐卯龙’后,'勐卯龙’裂变为多个傣族小邦、分别归附大明国。公元16世纪初,伊洛瓦底江上游高原的傣族小邦逐渐脱离大明国的控制,于公元1527年联合出兵控制'勐阿瓦’,将占有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的'勐阿瓦’扩大到怒江以西的掸邦高原、伊洛瓦底江上游高原、若开山脉高地,'勐阿瓦’形成更大的傣族联盟国家。
公元1542年、1544年,'勐阿瓦’两次组织傣族诸邦出兵攻打南边的缅人东吁国,均以失败收场;公元1555年,缅人东吁国北上攻打'勐阿瓦’,傣族联盟国家'勐阿瓦’由此瓦解,从怒江至若开山脉高地的傣族小邦先后沦为缅人东吁国属邦。公元1558年,东吁国从怒江西岸的傣族小邦'勐乃’过江攻打傣族联盟国家'勐闰’(八百媳妇国);公元1563年,又攻打湄南河中下游地区的傣族联盟国家'勐乌通’(阿瑜陀耶国)。
公元1752年,孟人攻破缅人东吁国都城后,另一个缅人政权贡榜国崛起,贡榜国继承东吁国对傣族诸邦的宗主权,时不时就出兵攻打不服统治的傣族邦国;从公元1762年起,缅人贡榜国就不断出兵攻打归附满人大清国的傣族小邦;公元1767年,贡榜国缅人攻入'勐乌通’烧杀抢掠,'勐乌通’傣族将缅人赶出后建立新政权'勐吞’(今泰王国前身);同年,满人大清国与缅人贡榜国划定云南高原向西南延伸地区傣族诸邦的归属。
公元19世纪后期,英国吞并缅人贡榜国,对傣族及缅人实行分治,英国人根据缅人对傣族的称呼发音、将傣族称作'Shan’。公元20世纪中期,缅人与傣族合作建立国家'缅甸联邦’;中国将缅甸联邦境内的傣族根据英国人之称呼音译为'掸族’。
所谓的'掸族’,只是外界对缅甸傣族的误解,缅甸'掸族’从古自今都自称'傣’,他们与缅人上千年的纠缠史中,虽然在文化上有相互吸收之处,但与缅人的界限非常明显;他们称中国傣族为'傣勒’(北傣)、自称'傣德’(南傣),中国与缅甸边境地区的傣语和掸语没有任何区别。
(0)

相关推荐

  • 傣族简史

    从红河流域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从吐蕃高原南麓到东南亚半岛,傣泰民族与近百种民族犬牙交错:是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 傣泰民族自称由北往南从'd ...

  • 比外东北和外西北更重要的外云南出海口:历史上的云南,越来越小

    优质原创作者.历史达人 原创不易请君关注一下吧 在Soul,你可以畅所欲言 广告 古代中国占领云南后为什么没有继续推进,占领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恒河平原? 看地图的时候发现云南距离印度洋不是很远,距离 ...

  • 缅北掸邦傣族和国内傣族

    缅北掸邦傣族和国内傣族

  • 分分合合!云南省的瑞丽市,与缅甸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瑞丽是中国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云南省的最西端,属于德宏自治州.全市约有20.54万人口,汉族约占57.64%,傣族约占30.45%,景颇族约占7.40%,还有德昂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覆言在以前的 ...

  • 凤庆历史变迁:公元一世纪中期以前至公元二零零三年

    公元一世纪中期以前,今凤庆县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置永昌郡:今凤庆县 ...

  • 我国的傣族,与越南的京族和泰国的泰族,起源相同吗?

    傣族起源于云南,四江并流地区,而且中南半岛泰族.缅族.高棉族.老族.掸族.岱依族等多个民族都是傣族迁徙而来. 中南半岛,全名是中国以南的半岛.中南半岛国家在历史上深受中国影响,因中国延伸出来的横断山脉 ...

  • 傣族 与 泰族 的历史渊源

    傣族 与 泰族 的历史渊源

  • 傣族南迁之谜

    大多数史家认为蒙古人灭大理国后,才导致傣族从云南高原南迁中南半岛,因为蒙古人灭大理国后,中南半岛紧接着就冒出很多傣族政权.但据史籍记载,蒙古人灭大理国后,并没有屠杀掳掠的行为,依旧任用大理国前王室以& ...

  • 二战时期泰国的大泰族主义与1940-41法泰战争始末(一)

    一,大泰族主义的由来 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起源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泰族起源于百越,在南下过程中与原中南半岛土著孟族.占族等逐步融合形成了现在的泰族,与缅甸境内的掸族,老挝的老族,中国的傣族壮族等都有亲缘关 ...

  • 《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 泰族训 作者:刘安及门客 撰 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 露以濡之.其生物也,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1至神自生类从音应

    题文诗: 天设日月,列陈星辰,调以阴阳,张布四时, 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濡之. 其生物也,莫见所养,而物自长;其杀物也, 莫见所丧,而物自亡.此谓神明,至神自生. 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不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2诚通天人大巧非智

    题文诗: 是以天心,呿唫者也,一动其本,百枝皆应, 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 无地不澍,无物不生.情通天地,真情感天. 故圣人者,情怀天心,其声然能,动化天下. 精诚感内,形气动天,则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3情怀天下诚抱天心

    题文诗: 宋人有以,象牙为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而不可知. 列子有曰:使地三年,而成一叶,则万物之, 有叶者寡.天地施化,呕之而生,吹之而落, 岂此契契?可度者小;可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4自然而然精诚自化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4自然而然精诚自化 题文诗: 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昼, 阴阳生化,列星朗照,行其正道,而物自然. 阴阳四时,非生万物;雨露时降,非养草木. 神明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