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风致病特点及风药运用

宋恩峰 莫郑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外风即风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首,致病广泛,是外感病因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在四季皆可引起疾病,以春季为多。自然界中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为风邪,风邪为病称为外风病。《素问·风论篇》说:“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指出风邪从人体皮毛肌腠侵犯机体从而产生外风病证。
外风致病特点
风邪属阳主动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风邪“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又言:“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明确指出风邪具有轻扬开泄的性质及易袭阳位的致病特点。《素问·疟论篇》曰:“风者,阳气也。”明确地指出风属阳的特性。《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阳者,天气也。”也强调了风性属阳。《类经》云:“风者,天地之阳气,东者日升之阳方,故阳生于春,春生于东,而东方生风。”可见二者对风的描述具有相似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风胜则动。” 则指出了风性主动的特性。
风邪致病特点
《素问·风论篇》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长,首也。说明了风为百病之首。《素问·骨空论篇》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由此可见,古代医家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风为百病之长,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日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其余五气,则不能互相全兼,如寒不能兼暑与火,暑亦不兼寒,湿不兼燥,燥不兼湿,火不兼寒,由是观之,病之因乎风而起者自多也。”可见,风邪在致病因素里的地位之重要,风邪可依附于其他六淫病邪来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等。
外风与内风的区别
关于外风与内风的区别,《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载:“内虚暗风确系阴阳两虚,而阴虚者为多,与外来风邪迥别。”外风可以产生寒热、痹证、风疹等多种病症,但外风不会被其他病因直接诱发。与之相比,内风是由阴虚、阳亢、热盛、血虚等多种病机引发的病理现象,是多种病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内风不是基本的致病因素,通常也不会进一步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可以说外风描述的是病因,内风描述的是症状。
外风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阳气布,风乃行。”指出阳气能推动风邪。《素问·疟论篇》更明确地指出:“风者,阳气也。”一语说明风之实质内涵,描述了风不能离开阳气而孤立存在。关于外风之产生,中医学认为除了具有阳气这一基本因素外,尚需具备升动这一必备条件。
内风
内风是在热盛、阳亢、血虚、阴虚以及阳气亏虚等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临床可表现为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痉痒、震颤、痪疯、抽搐等症状。《临证指南医案》中华岫云评:“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而外风则为天地之阳气鼓荡而形成。申明了内风实为具有自然风性特征之病理变化。
《吕氏春秋·恃君览》言:“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人享天地之气以生,必与天地之气相感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又言:“风气通于肝。”《古今名医汇粹》言:“夫肝者,风之舍也。”《医学衷中参西录》则更明确地指出:“木与风为同类,人之脏腑,无论何处受风,其风皆与肝木相应。”根据上文可以看出,内风的产生原因有二。一是与外风相关,由于内风与外风的一致性,天人相应,同类相动,因此外风常可引动内风,内风多兼夹外风;二是因肝为风木之脏,所以内风的产生也与肝脏关系密切。
风药分类
狭义的风药主要是指金代医家张元素在《医学启源》所论述的“风升生”类药物,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张元素将常用中药依据“天地五运之象”进行了归纳分类。分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其中“风生长”这一类药物共收载了20味药物,包括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麻黄、荆芥、升麻、柴胡、葛根、牛蒡子、蔓荆子、薄荷、威灵仙、独活、桔梗、前胡、川芎、秦艽、天麻等。
高等教育中医药规划教材第七版《中药学》中收录了“发散外风”的代表药物分为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等)及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浮萍等)。可见这些风药其大部分属于中药学里的解表药。古代中药分类以药物气味厚薄、阴阳升降等特性来分类,而现代中药是根据药物的功用主治分类的,将风药分为发散外风药和平熄内风药两大类。
外风药临床运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又言:“因其轻而扬之。”六淫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此时邪未深入,病势轻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使外邪仍从肌表而出。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明确指出外感六淫初起,及时运用解表剂治疗,使邪从外解能早期治愈,防止传变。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
风能胜湿
《素问·五运行大论》提出“风能胜湿”的理论,其取类比象于自然现象“潮湿之处多无风,有风之处多无湿”。历来医家们在治疗痰湿邪相关疾病中,常常会在方中配伍一些风药。如羌活胜湿汤中配伍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蔓荆子、生姜;完带汤中配伍黑芥穗、柴胡。
升阳散火
李东垣《脾胃论》曰“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生甘草(二钱),防风(二钱五分),炙甘草(三钱),升麻、葛根、独活、白芍药、羌活、人参(以上各五钱),柴胡(八钱)。”升阳散火汤为火郁发之的代表方,为运用风药升阳、散火功效之代表。其方中的柴胡、升麻、葛根、羌活、独活、防风6味药均属味薄的风药。笔者认为这六味风药对后世影响较大,其风药的地位一直居前。
《医方考》阐释:“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干葛,皆辛温上行之物也,故用之以升少阳之气。”《医方集解》言:“此手足少阳药也,柴胡以发少阳之火为君;升、葛以发阳明之火,羌、防以发太阳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为臣;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
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是痰湿毒瘀日积月累的产物,严重阻碍全身气机运行,损伤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导致人体阳气损伤。肿瘤患者在慢性消耗中脾胃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足,易造成气血亏虚,唯有健脾益气,扶正才能祛邪。风药味辛质薄性浮,在补气补阳药中配佐风药,能提振人体阳气,尤其能振奋脾肾阳气。李东垣《脾胃论》曰:“脾胃不足之证,须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脾胃中阳气行于阳道及诸经,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气之和也。”风药能宣肺理脾,具有促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的作用。
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肿瘤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放化疗术后,采用扶正祛邪法,疗效较为满意。在治疗肿瘤大法里佐配风药防风、柴胡、升麻、牛蒡子、羌活、独活、浮萍、葛根、白芷等,既能防止祛邪之抗肿瘤药物质味厚重、常易加重脾胃功能负担之偏,又能保证扶正药不会生湿生痰,还能借助风药流动之性,使方药引经增效,更好地发挥作用。

(0)

相关推荐

  • 《脾胃论》:李东垣的一方,可透发阳气,泻除阴火

    升阳散火汤,别名有柴胡升麻汤.柴胡升阳汤,是李东垣所创方剂,出自<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该方以<内经>"火郁发之"为立法宗旨,即人体气机运行不利,郁而化 ...

  • 外风致病特点及风药临床运用

    外风即风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首,致病广泛,是外感病因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在四季皆可引起疾病,以春季为多.自然界中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为风邪,风邪为病称为外风 ...

  • 52、细说本草防风:内风外风通治,风药中之润剂

    鸿玉中医2021-01-19 10:12:57 1.本经: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御览作芒).生川泽. 2.防风 ...

  • 【风药】疏外风的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蝉衣...

    [风药]疏外风的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蝉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葛根.升麻.淡豆豉.薄荷等药:祛风湿药如桑寄生.木瓜.防己.秦艽.羌活等药:平肝熄风药如地龙.僵蚕.钩藤,珍珠母等.

  • 善用风药让你治百病事半功倍!

    风药是具有类似风特性的药物,大多具有升清.疏散.透达的功效.张元素最早提出了风药,以及药物归经.引经报使学说.李东垣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在治疗脾胃病时多加风药,引脾气轻清上达诸经.后世又在此基础上加以 ...

  • 风药让脏腑回到春天状态

    余浩:孙老师,我今天看了您记录的十几份病案,发现羌活.独活这两个药搭配起来使用频率很高,今天您就讲讲这个羌活.独活这个药的用药心法,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孙曼之:不是,这没什么秘密.风药的使用,从现在的 ...

  • 李东恒探讨风药使用

    李东垣使用风药探讨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35)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创始人.他精研古典医籍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比较**的中医脾胃学说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脾胃学说的集大成者. ...

  • 春风和煦说风药

    风药的运用历史,源远流长,至于张元素得以系统的整理发挥. 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结合<内经>中关于气味厚薄的理论运用"取类比类"的方法创立了"药类 ...

  • 运气漫谈 ▏初之气谈“风”之“风药”浅识

    风药源流 风药,是指应自然"气化"而生,秉春之气,具有东方风木升生.疏散.透达等功效的一类药物.风药之名首见于东垣著作,东垣将帮助升发春夏之气,行春升.夏长之令的药称为风药.但并非 ...

  • 【张元素:善用风药,升清、疏散、透达】

    风药是具有类似风特性的药物,大多具有升清.疏散.透达的功效.张元素最早提出了风药,以及药物归经.引经报使学说.李东垣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在治疗脾胃病时多加风药,引脾气轻清上达诸经.后世又在此基础上加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