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 2021年2月15日 · 广州市100岁 ▍建市百年之总论篇
导读
1921年2月15日,
广州市成立;
广州成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制市,
今天,2021年2月15日,
广州市100周岁纪念日;
《广州旧闻》把历史拉回到百年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广州市”成立后,就在这里办公。
广州、广州路、广州府、广州市
“广州”名字的最早出现是在三国时期,是从交州(交州原称“交趾”)分出,史称“交广分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五代十国,刘岩在岭南建立南汉国,定都广州,改名兴王府。
宋初期,撤兴王府,恢复广州。
元代开始实行省制行政区划,行省下辖路,先是设广州路,属广东道宣慰司。
明代改为省、府、县三级,设广东省和广州府,广州府隶属广东省,为二级政权。辖1州(连州)15县。
清代广州府把连州及连州原属的两县划出,新增了花县,变成辖14个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三国时期的广州,包括现在的广东省和广西的一部分。
进入民国后,先是废府,地方行政实行省、县两级,在省和县之间设道,广州地域属粤海道,治番禺县。
粤海道下辖30个县。也就是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中把广州名字一度抹掉了。
从清末1907年起已开始有在广州城厢设独立市区的议论。
从1912年民国元年起,并开始不断出现“广州市”名字。
1918年成立广州市市政公所则是第一个带“广州市”名称的官方机构,是省长公署派出机构,任务是办理广州市政。
1921年改组市政公所,设市长,以市政厅为市长办公机关,以警察界线为暂定市区,不受县辖,这是正式设立广州市的标志。
但“广州城”不同于广州、广州府及后来的广州市。
“广州城”的存在自始至终是一个地理概念,是指一座城,也包括城墙外的一些成区。
这座城历史上是番禺和南海的县城、广州的州城、广州府的府城、广东省的省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省城图。
“广州市”的蓝本是来自美国
从行政区划上来说,中国古代或“县”、或“州”、或“府”、或“省”,而一直没有“市”这一划分法。
“建制市”这一行政区划是从外传过来的,是与中国本土结合的产物。
首先看汉字的“市”字。现代的汉词辞典,有两个通行的解释,其中之一就是行政区划。作为行政区划的“市”是产生于近代,是外来输入结合本地需要而落地生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0年代初广州东山地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西方爆发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西方出现了两次城市化高潮,先是1750年开始的英国和欧洲城市化,后是1850年开始的美国及北美洲城市化。富有西方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也随之形成。
由于资产阶级最初都是在反对封建专制中争取政治权力的,因此与我国城市管理权力和高度集中不一样,西方城市的管理和监督,其组织形式大多是以自治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在美国。
美国城市的市政体制有三种:市长制、城市委员会制和城市经理制。市长制是设市议会和市长。
美国城市管理模式和制度对中国后来建制市的产生影响较大。广州市的产生,市制的设计蓝本就是主要参考美国城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0年代,广州珠江两岸。
最早提出建“市”的人——江宝珩
从现有资料看,最早提出建市的是江宝珩。时间是在1907年。
1907年6月21日,广东全省农工商总局主办的《商工旬报》第一期,有一篇署名为“侠庵”写的论说《羊城市面改良与商务之关系》,提出三项振兴广东省城商务之前提,其中的第一着手便是“划出城厢内外为市区。”
进而解释:
“何以当设市区也?凡办事,其权不可不一,其责不可不专,而地之冲者,尤当设专员管理,断断不能兼摄焉。粤垣市场、铺房之多、人口之众,甲于中国。经商于其中者,当兴(?)之益,当理之讼,不可胜数。今者设一农工商局以理之矣。然词讼之裁判,犯人之拘传,不能直接举行,事事委托于南番两县。彼两令除日奔赴于上司衙门外,须理该邑之词讼,兼管押上司交下之人犯,复理省城市面之事情。其势不能兼司,其案不免冗滞。稍一失当,其挫折商人之气不少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商工旬报封面。
此文在第一期未完,到第二期改刊《农工商报》,以《羊城市面改变大观》的题目继续:
“查外国人盛大之市场,必划出市域,设有专官管理。……羊城市面不可不划出地段,直隶受制台,不受南、番管辖,即设市长以司之。市域之内分为数区,设区长以司之,受市长之指挥。”
这两篇的文章的大致意思就是,省城也就是广州城内,分别属于番禺和南海县等多头管理,应该把省城事权统一起来,设立市长来管理整个城市。
这就是第一个提出要建立广州市的人,作者“侠庵”就是江宝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羊城市面改变大观》。
江宝珩何许人也?
江宝珩(1875~1951),原名楚洋,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龙口村人。童年入村塾,参加广州府考试,被录取为案首(秀才第一名)。
光绪二十六(1900)年,两广总督府举办选送出洋留学生考试,他被录取官费留日,攻读法政科,在留日期间参加中国同盟会,毕业回国后在海丰县速成师范学堂、广东法政学堂任教。
民国后,江侠庵为第一任花县知事,并任同盟会分会特派组织员。后又曾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幕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侠庵的另外一篇文章。
何谓《商工旬报》?
《商工旬报》最早是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十一日(1907年6月21日)在广州创刊,由广东全省农工商总局主办。
《商工旬报》是由江宝珩、江猷(壮庵)主编,以宣传“ 生财好法”、劝奖农工实业为主旨。设论说、学理、新法、报告等栏目。
从1907年7月第二期起,遂改名《农工商报》,应该是为了更好体现农工商总局主办的官方特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宣统二年的农工商报。
1908年第五十五或五十六期起再改名《广东劝业报》。
宣统二年十一月(1910年12月)停刊,前后共发行120期。
期间江宝珩以笔名“侠庵”或“江侠庵”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对广州市区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议,第四期《羊城街道改良论》、第六十七期《改良广州街市政策》。另《广东劝业报》第六十一期还登刊张石朋的《羊城改良街道不可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宣统元年的《广东劝业报》。
进一步发扬光大——陈炯明
1907年,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状态。江宝珩的呼吁是不可能在那个时代得到重视的,而把这个想法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是他的学生陈炯明,
陈炯明(1878-1933)惠州府海丰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21岁考中秀才。1906年6月,28岁的陈炯明考进广东法政学堂甲班,法政学堂当时是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在那里接触了更多新的思想和知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0年代初珠江两岸。
1909年9月,陈炯明又当上了广东咨议局议员,并为常驻委员,担任法律审查会会长。之后陈炯明尝试把咨议局作为发表自己政治思想的舞台。
1909年11月13日陈炯明在《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议草》提出:
“现在省垣设立广东地方自治筹办处,又遵部章,设立广东地方自治研究所。然自治筹办处虽有其纲领之提挈,仍须有指臂之补助。自治研究所造就自治职员,学成仍派传习,尚非目前办理自治人员……”
陈提案里虽然没有直接说设市区,但他所说的城镇乡自治问题,其中的城就是指城厢,它是地方自治先行区的先行者,因此城自治最终也是要涉及到类似设市的问题的。而且就当时形势而言当然是陈炯明是议员,影响力更大,而且具建议也具体更结合实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炯明。
尝试建立“广州市”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广州遂“兵不血刃”地宣告独立。
11月10日,胡汉民抵达广州,就任广东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广东军政府正式开展工作。
后胡汉民随孙中山北上南京组建统一的革命政府。于是上任仅49天的胡汉民辞去都督职务,由副都督陈炯明代理都督,建市也呈现出有利形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民国二年也即1912年的广东教育公报中经常出现“广州市”字样。
陈炯明早在1911年12月5日就在《治粤政见书》明确提出建市的主张:
“取用东西各国市区独立制度,宜划出省城及河南铺户别为市区,直隶于都督府,不分隶于南、番两县。”
这是近代以来广东地方政府独立设广州市的最早呼声。
陈炯明不仅鼓吹,而且有实干。他主持下的军政府,也有不少实际措施,从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当时档案记录里有如下:
首先在一些学校机构直接用上“广州市”的名字。
1915年1 2月1日《广东公报》第1019号有广东巡抚使公署饬第282号《饬直辖各小学校遵换校印改定名称并划分经费文》(11月23日发),文内附有《改订直辖初等高等小学校名称次序表》,可以看出之前的校名已冠上“广州市”,现又改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民国元年的公报中出现的“广州市”字样。
这一时期不少公文里直接用“广州市”名称。例如:
1912年5月20日《广州市警察界内军队一览表》;
1913年1月13日《广东公报》第137号《警察厅令广州市水陆各区长分区长嗣后罚款按期列表呈核以备宣布文》
1月23日《广东公报》第146号《广州市及河南传染病册表》等等
绘制历史上第一张广州市地图——《广州市图》。据地图上绘出的内容,考证绘制时间就是1912年。又根据它是非正式出版的,但画得很精细,判断可能是都督府或总绥靖处内部使用的工作地图,最有可能是用于军事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12年出版的题名“广州市图”的地图。
最后是有一些做法是已经开展落实了的,也留在档案记录里。
1913年2月22日《广东公报》第171号广东大都督兼民政长指令第1252号《令民政司核议南海县署应否迁回省垣并函财政司核明地点呈覆酌夺文》,文内称:
“前来查南海县移驻佛山原为划分广州市区起见,现在市区尚未划分且该县权驻佛山,监狱未设,防范难周,西潦涨发更虞淹没,均属实情。”
(指令时间是1913年2月18日),可见在 当时为配合设市,南海县署从省城搬出了。
不过民国初年,政局动荡,总体上仍然是缺乏一个适合建市的好环境,最关键是革命党的广东军政府的寿命短,仅一年六个月。
在广东,陈炯明于7月18日宣布广东独立讨袁,但手下被袁世凯收买,师长苏慎初炮轰都督府,自立为临时都督,陈炯明逃往香港、新加坡。
建市的探索随着陈炯明的离开而中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炯明的离开,建市的尝试结束。
建市前奏——市政公所
民国初年广州建市的起起落落,是和国民党的命运起落绑在一起的。随着护法运动孙中山在广州重建革命政权,又遇上了生机,而且这次是比起民初带来更实际,规模更大,操作更猛,效果更佳,最终完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的建成。
桂系的让步
1918年护法运动遭到挫折,桂系成为广东的主要控制者,力量得到很大的扩充。但广西贫穷落后,桂系需要的钱粮主要来自广东,因此对广东的搜刮过度,引起了广东地方的严重不满,产生“亡省之痛”,不少人因此主张“粤人治粤”。
另一方面,桂系需要缓和广东人民的不满,因此在一些问题上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允许恢复建市的尝试,就是其中之一。旧桂系虽然对建市并不感冒,但也没有公开的反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17年至1920年控制广东的桂系军阀莫荣新。
1918年9月31日广州市市政公所成立
1918年9月31日,广州市市政公所成立,这是政府里第一个署广州市名的机构。
广州市市政公所的最早名称为“广州城厢市政公所”,9月31日督军和省长委任省财政厅长杨永泰、警察厅长魏邦平为总办的委任令,写的也是“广州城厢市政公所”这个名字。
到了10月10日向督军、省长呈请换关防,理由就是依据开办市政章程的规定,管辖包括了省城、河南、花地、芳村不动产契税事项,即范围出了城厢范围。因此要改名“广州市市政公所”。
市政公所的主要主要任务负责拆卸城墙和开筑马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18年,建安公司以2万多元中标拆城权利。
杨永泰与魏邦平
按《广州市市政公所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公所设总办二人,总理一切事务。
杨永泰(1880~1936年),广东茂名高州人,曾入读广东高等学堂。1917年,任大元帅府参议。杨永泰亲近桂系,1918年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后来又被任命广州市市政公所总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杨永泰。
魏邦平(1884~1935年),广东香山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6年,参加讨伐龙济光护法运动,任护国军第五军总司令兼广东省警察厅厅长和省警务处处长。1920年以后任粤军第三师师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魏邦平。
杨、魏两人后来曾改称“督办广州市政事宜”,简称“督办”,并分别于1920年6月6日和12日就职。
按《章程》,公所设坐办一人,辅助总办,整理一切事务。早期担任该职务是杨永泰就读两广大学堂时的老师曹汝英;后期是孙科。
1920年广州市政公所骑楼执照,是由时任市政公所坐办孙科签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18年拆城计划。
市政公所办公地
市政公所还设下设有总稽核、总测绘,总稽核辅助总办、坐办,稽核指挥一切事务。该职务由陈恭受兼任。
再下面是设下设总务、工程、经界三课,分别负责具体事务。
市政公所办公地点最早设在育贤坊禺山关帝庙内,原是省警察厅警员传习所(1916年魏邦平出任警察厅长后创办),后关帝庙要改造为市场迁到大佛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育贤坊禺山关帝庙。后改为番山市场。
市政公所的主要任务——拆城
市政公所成立两年多,主要开展了拆城墙开马路的工作,它所负责的拆城墙开马路是广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市政建设活动。
虽然在市政公所之前,广州城内外也有修筑近代马路,
一个是开始于19世纪60至70年代的沙面岛内马路的修筑,并且很快形成岛道路网络。尽管沙面不是管辖地区,但是对广州的道路建设是有启发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沙面的道路。
一个是长堤马路,开始于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采纳商绅们提出修堤弭水灾的建议,但实施过程中变成了修长堤马路。不过仅修了今天字码头前一段800米,就因张之洞调离后停下来,10年后两任粤督陶模和岑春煊重启,至1910年除西濠口以西和沙基段外算是完全开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长堤马路开辟前、开辟完成后的状况。
但上述都要只是个案而没有形成规模,与市政公所无法相比。
市政公所开展市政建设主要是拆城墙开马路,两者是有联系的,同时开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成百上千的商民们联名反对拆城的签名诉状。
市政公所不能算做“建制市”
不过,和各地之前从清末城市自治运动开始纷纷建立的市政公所、自治公所等城市自治机关一样,还不能称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市政管理组织,还只能算处在草创和萌芽时期。
其一,独立性不够,属于上级部门的工作部门,而不是地方行政部门,因此要受各级政府的监督,并听命于地方政府,权力下放有限,不利于要求快速动作的市政建设的推行;
其二,开展的工作内容单一,市政建设内容广泛,但市政公所只是拆城墙筑马路,地区内很多属于市政的事都管不到,而且本身机构设置过于简单不稳定,距离作为一个城市的行政管理机关要求有很大差距。
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实现建制市建立的导向。而形势的发展有利于广州市的建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拆城墙时,有关告知城墙根下的商户和居民的报道。
“广州市”正式建成
建市的大前提——粤军回粤
出现有利于广州市建立的形势是1920年底援闽粤军返粤,驱逐盘踞广东多年的旧桂系。
1920年8月12日,受桂系压迫的援闽粤军在漳州誓师,决定分三路回粤。8月16日,驱桂战争战争正式打响
驻广东的桂军不下10万,而援闽粤军才2.5万,力量悬殊,但粤军得到广东人民的支持,因此战事很快就呈现“一边倒”。至10月29日陈炯明率援闽粤军攻占广州,取得驱桂战争胜利。
11月1日,陈炯明出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孙中山率领的国民党精英们也纷纷回到广州,孙中山在广州第二次建立革命政权,继续领导护法运动。建市又重回到议事日程上,建市的条件也成熟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0年8月,陈炯明奉孙中山令,率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10月底粤军进入广州情形。
建市的关键人物——陈炯明、孙科
这次建市过程,陈炯明仍然起重要作用。
他刚回到广州,尽管百事待办,但他仍把广州独立设市一事摆得很前。当时尽管他和孙中山已经开始有裂缝了,但主要还是追随关系,因此他这次找来孙科任建市的实际操盘手。
孙科,孙中山长子。早年留学美国。孙科是民国市政建设理论的开山人物、教父。
他在美国留学时曾在洛杉矶的加州大学及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和城市规划,就关心西方市政建设理论,其中加州大学一位曾任美国某市市政经理的老师对他影响最大。期间他还曾对美国各大城市进行考察,对市政制度建、城市布局规划、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有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回国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参议院议长秘书,但仍致力于城市问题研究,1920年在国民党创办的刊物《建设》杂志上发表《都市规划论》一文,是中国第一篇专门研究现代市政建设的文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孙科。
孙科负责起草“广州建市大纲”
1920年11月8日,孙科被陈炯明任命为广州市市政公所坐办,后又调他参加10人组成的法制编纂会,负责起草《广州市暂行条例》。
期间魏邦平请辞市政公所总办一职,陈炯明没有批准,并任命他为市政厅筹备委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魏邦平请辞,陈炯明派人去慰问挽留。
这个筹备委员共7名,都是陈炯明委任的,可见在孙科起草《广州市暂行条例》的同时,市政公所改组为市政厅一事实际已经开始了。7名委员团队中孙科是带头的,这7人就是后来的市长和六局局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1年1月,市政厅开始准备办公。
中国第一部建市大纲:《广州市暂行条例》
《广州市暂行条例》是我国首次以市为行政单位一订立法规,超出了地方自治的范围。它一共是8章57条,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市的行政地位
条例规定广州市为地方行政区域,直接隶属省政府,不列入县行政范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将市与县分开,把市提高到与县平等的地位,“市之脱隶于县,要自此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1年1月,筹建公安局。
市行政委员会
由市长和各局局长组成,市长是一市的代表,又是市行政委员会主席,有综理全市行政事务的大权。市长由省长任命,任期五年,财政、工务、公安、卫生、公用、教育六局局长由市长荐请省长委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1年,有报道说条例没有被通过。
市参事会
为咨询决议机关,有议决市民请愿案、咨送市行政委员会办理,议决市行政委员会交案件,审理市行政委员会办事成绩三项职权;
市审计处
为监督财政机关,办理审计事宜;处长由省长委任,但需有会计学专门学识,任期一年;另设秘书处和总务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1年1月中旬,市政厅办公地点定在长堤的治河处。
任命市长和六个局的局长
1921年2月15日,陈炯明以省长名义任命了市长和六局局长,孙科为首任广州市市长。任命孙科职务令称:
“照得广州市暂行条例,前经公布暨定期实行在案,兹查该员堪以委任为广州市市长,除分别呈报咨行外,合行令委。仰该员即便遵照,依期开办,即市政事宜认真经理,毋负委任,仍将开办日期报查,此令。”
六局局长分别是:
公安局局长魏邦平
财政局局长蔡增基
教育局局长许崇清
工务局局长程天固
卫生局局长胡宣明
公用局局长黄 桓
次日省长陈炯明颁布了《广州市机构改组暨接管事宜布告》。布告称:
“照得行政区域之划分,应以当地人民户口之多寡、生活程度之高下、行政事务之繁简为标准。因应时势之要求,即不能墨守旧制而不为变更。查广州为吾粤省会所在地,人民户口之众,生活程度之高,商务交通之盛,行政事务之繁,实为全省之冠。而地域犹分南海、番禺两县,行政之权未能统一,于一切兴革事宜之进行殊多阻碍,非变更其旧日之区域,统一行政之治权,无以适应时势之需求,而增进人民之幸福,兹特就省会地方划为广州市区域,经制定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暨定期实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1年1月下旬,军政府批准市政条例。
同时还颁发了《饬广州市市长分别刊发印信关防令》。
3月3日颁发《准将广东省会花筵等捐由省厅拨归市厅接管征收令》。
3月7日颁发《确定广州市长办公机关名称令》,称:
“广州市市长一职,经委该员充任并刊发印信在案。查广州市暂行条例于市长办公机关名称,并无明文规定。现在改组伊始,庶政并兴,市长办公机关亟应明定名称,以一观听。兹定市长办公机关为广州市市政厅。”
就市政厅本身,2月15日发出《广州市市政厅布告第一号》,宣布市长就任的。和《广州市市政厅布告第二号》,宣布六局的职责和市政厅的工作宗旨。
以上都是广州市市政厅是于1921年2月15日正式成立的标志。市政厅的办公地点是在南堤,这幢房子更还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1年2月中旬,市政厅长宣布就职。
确定了广州市的市区范围
广州市正式完成建市还有一个标志,就是确定了市区。
之前作为附郭的广州城是由南海番禺两县分管和一部分地区,根据《广州市暂行条例》,“广州市为地方行政区域,直接隶属于省政府,不入县行政范围”;
又“广州市行政区域,得应时势之要求,由省政府特许扩张之。”
陈炯明在1921年2月14日任命了廖仲恺、胡毅生、魏邦平、陈达后、程天固为广州市市区测量委员。
2月23日,《市长孙呈报暂定暂定市区区域标准文》,称:“查该委员会现方组织,厅应办事务庚续办理。兹拟于市区区域未定以前暂以现在警察区域为市区区域标准,以便进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孙科发表长文,向市民解释“什么是市政厅”。
市政干部几乎都是海派
孙科组织市政厅,在人事安排上没有依照惯例从省政府或从前的市政公所里选人,而是采取专才专用的原则去选用人。因此在市政厅里的人员构成里,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归国留学生居多,各局的课长、课员80%以上为留洋学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工商界欢迎市政厅。
凡是任重要职务者都受过新式教育,工务局及卫生局的工程师均为英美大学毕业生,六个局的局长均任命有相关工作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
工务局长程天固是孙科在美国加州大学的同学;
卫生局长胡宣明是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
公用局局长黄桓毕业于巴黎大学和布鲁塞尔大学,电科学士;
教育局局长许崇清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
就算公安局首任局长、那位身为元老而不屑与孙科这邦海归后生为伍的魏邦平都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留洋海归背景。
此外办公室的几个秘书多为具有一定的从政经验的归国华侨,是孙科举贤不避亲延揽过来襄助自己的,包括了总务科科长刘启明(檀香山归侨)、机要秘书杨星垣(檀香山归侨)、市政厅秘书冯百厉(曾在菲律宾任党报主笔)、市立图书馆馆长许直臣(檀香山兴中会会员,曾任《隆记报》撰述及华文学校教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广州市政厅。
“广州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大
建市以后,带给广州更大的发展舞台。首先是推动了城市化,广州市区不断扩大,城市空间不断扩张。
建市前,仅仅有约24平方公里
1921年建市以前,广州城区以今越秀和荔湾老城区为主,即原广州城内和城外西关为主,然后东面东山有一点、南面河南有一点。
当时共40个警区。面积(连水面)为35749亩(23.83平方公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省城警区分布图,
1923年扩大为61平方公里
1923年广州市市政厅拟定出新的广州市区域,它是在原经界(即市界)范围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扩展,是广州市首次正式确定的完整的市区划界,奠定了日后广州市城区区域的基础。
权宜区域面积(连水面)为9.2万亩(61.33平方公里)
新拟定的广州市区域分权宜区域和拟定区域,权宜区域是将原第一次划定的经界即警界拓展而成:
东自瘦狗岭东、石牌村西、冼村东,海心沙东;
南自赤岗塔南,客村南、小港村南、白鹤洞南;
西自坑村边东、聚龙村东、五眼桥、牛牯河西;
北自瑶台村西,王圣堂西、、横枝岗北、沙河市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权宜区域与拟定区域的界限。
拟定区域扩展为193平方公里
还规定了拟定区域:
北部以白云山为界;
西部以增埗对河之两岛为界;
西南部以贝底水、石围塘为界;
南部以河南黄埔为界;
东南部以以黄埔对河之东圃圩为界。
面积(连水面)29万亩(193.33平方公里)
1928年8月22日,广州市政府公布本市区域范围:东至东圃、车陂,南到河南、黄埔,北尽白云山,西达增埗对河两岛。实际上是对前面拟定区域的简述。
之后市区区域没有在太大调整,只是一些微调,且与抗战有关,和发展无关。
到抗战胜利后,1947年核准公布广州市面积是235.35平方公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广州市区域图》,1923年8月30日广州市工务局制图,12月25日奉省长市长令准予立案,1924年1月6日奉大元帅令核准。红色区域为“权宜界限”,蓝色区域为“拟定界限”。
市政建设发展加快
广东在全国算富裕的,但长期被外地军阀占领超过了10年,被严重搜刮。据史料统计,当年桂军的军费达2573万元。后来粤军驱桂,败退的桂军对搜刮到的财物当然是想方设法带走,绝不会留给粤军。更甚者,莫荣新退出广州前还向广州商民勒索了110万元“让城费”。
但陈炯明、孙科等人还是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批准以电车公司专利款一百万元,加上变卖公产及铺户修路费为经费,解燃眉之急。
这对建市后市政厅能开展工作实现如期起到很大作用。虽然困难重重,但建市后广州市至1922年6月,市政建设仍然呈现较大的发展,新的市政厅很有作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南海县把县治迁移到佛山镇后,计划要扩建公园。
道路:基本形成道路骨干网
在道路建设方面,拆城墙约10公里,填平河涌1.3公里,拆除房屋3000多间,在建起城基马路等,基本形成近代城市路网骨架,新建26公里水泥马路。
开辟新路同时,颁布了《暂行拓宽街道规则》及其修正条例,重占整顿居民侵街占道问题,使全城原有街道普遍拓宽2.5至5米,可以通汽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新开辟的一德路。
公园:开辟第一公园
在公园建设方面,1921年10月第一公园建成。该公园是原“巡抚衙署”改建,并又征用了20多间民房。设计者杨锡宗(1889—?),留学美国就读纽约康奈尔大学。
广州第一座公园建成后吸引了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例如第一公园于1921年10月12日行开幕礼,市长孙科在公园内发表演说,市民到者二十万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座第一公园于1926年改名“中央公园”。1966年,改名“人民公园”至今。
而继第一公园建成,第二和第三公园在筹建。第二公园计划在东较场,但后来建成为公共体育场而不是公园。第三公园即海珠公园,建在海珠石上,1925年建成。
由于有好开头,广州市后来继续发展,公园方面到1934年增至10个,数量居全国之首。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一公园内部风景。
公用:改自来水为政府办理
建市前广州的自来水是商办的。市政厅首设立公用局,对食水进行管理,强调自来水的公用性,要求自来水公司修订章程、明确权力义务。要求充分保证消防、马路洒水车、公园、公家喷水池、清洗暗渠等所需用水等供给,公家各机关及公立学校水价折半。
同时规定政府有权监督自来水公司,随时可以给价收回公办,还对公司的生产管理作了一些具体规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番禺县长计划要卖掉位于广州市核心区的番禺县衙附近的物业。
卫生:初步建立近代化排水系统
在城市卫生方面,建市前的环境卫生比较恶劣,尤其是卫生污水随街乱倒,粪便由挑夫搬运,随街乱撞,不仅臭气迫人,有碍卫生,而且很不雅观。
市政厅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当时市政厅“凡文告规章之类,以属卫生者为最多”。
实行卫生责任区,全市划分为6个区,每区有5个人负责管理:主任1人、督导2人、监工2人,每天必须将本区卫生状况向上级汇报并作统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番禺县把县治迁移到新造后,计划扩建商业区。
卫生局下设卫生教育课,负责宣传卫生知识;设净洁课,负责清扫街道、疏浚濠沟。从1921年4月到7月,共清除了126条水沟,共长5.3公里,初步建立了一个近代化的排水沟系统。
同时制订一套新的卫生规则,加强对餐馆、旅馆、戏院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尤其是对特殊行业的管理,规定医生、护士、牛奶坊、茶室和戏院必须申请执照营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开始了有规划的城市建设
应用近代城市规划,使广州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市政府为行政主体的城市规划城市,促进了广州市的发展。
1921年,市长孙科美国建筑师墨菲为广州进行城市规划,率先引进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念,提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城市发展规划。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关于广州道路建设的系统规划。
1928年,广州有史以来第一个负责城市规划工作的机构——广州市城市设计委员会成立。次年,广州市工务局首次制定道路建设计划,编制了《工务实施计划》,确定全市61条市区道路线和35条郊区道路,并组织实施。
1930年,制订《广州工务之实施计划》,详细地涉及广州市区的地志、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以及道路、港口、城市公共设施等建设计划内容,其要点包括确定广州市区界线功能分区、发展河南、道桥建设、内港及堤岸建设等,此外,还对全市渠道与濠涌的整理、公共建筑、娱乐场所及公园等建设进行了规划。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8年广州公务之实施计划中有关各警区人口密度的规划。
城市面貌大大改变
1922年,城西大新公司落成,是广州市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高层建筑。
1931年10月10日,中山纪念堂竣工,是中国近代跨度最大的会堂。
1933年2月15日,海珠桥建成通车,成为当时沟通广州珠江南北两岸唯一的大桥。
1934年10月,广州市府合署竣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4年广州市把位于杨箕村与大水圳村也即现在的天河村附近的一块荒地收归本市管辖。
1937年,爱群大厦建成,是广州第一座钢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高15层64米,当时被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和“南中国建筑高度之冠”。
还有19世纪30年代形成的民国广州城市以越秀山孙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府合署——中央公园(即原来的第一公园)——维新路——海珠桥沿线为中轴线,海珠岛填平后的新长堤,还有骑楼商业街、东山别墅群等,都成为当时广州最具特色的城市风景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广州市收纳白鹤洞地区归自己管辖。
广州的历史影响力不断提升
广东省内早在北伐战争之前,一些城市就开始采用广州市制。
最早是1921年5月汕头市政厅成立,仿广州市制。此外,海口、高州、北海、江门、惠阳、汕尾等地的市政厅(局)也纷纷着手筹备,相继成立。
省外在北伐战争开始后,广州市制模式随北伐军的进展漫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汕头也计划设立市政厅。
1922年11月,青岛制订《青岛市施行市自治制令》;
1925年5月,淞沪市(上海)制订了《淞沪市自治制》;
1926年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城,武昌、汉口、汉阳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统辖地域。10月20日,汉口市政委员会成立,依照《广州市暂行条例》制订《汉口市暂行条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海口和北海计划设立市政厅的报道。
1927年11月,津沽(天津)制订《直隶津沽市政公署编制草案》;
1927年12月,哈尔滨制订《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
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宣布成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黄炎培著的《一岁之广州》在国内外影响巨大。
广州市100岁
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