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迈迪顶峰屡获资本青睐!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埋头苦干的匠心企业还是存在的。

撰文/黄仲平、张京

出品/每日财报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医疗器械领域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主攻临床应用的呼吸机,还是体外诊断的的检测试剂都迎来了高光时刻。

心血管器械作为高端耗材,在国内的发展上已经产生了分化,一方面是支架、球囊已成为利润微薄的红海领域;另一方面,瓣膜、电生理又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赛道上的明珠。而迈迪顶峰就是瓣膜这个赛道上的佼佼者。

1
创新器械屡获认可

今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进行的一台手术格外引起关注,由该院著名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王春生教授团队使用北京迈迪顶峰公司(“迈迪顶峰”)的产品二尖瓣修复装置(E-Chord™)完成了亚洲首例穿刺式二尖瓣腱索重建手术,这也是E-Chord™全球首例患者应用。

据悉,全球现有几十种与二尖瓣相关的介入器械处于研发进程中,但由于二尖瓣解剖和功能的复杂性,研发成功并获得欧洲CE和美国FDA认证的产品屈指可数。迈迪顶峰历时5年成功研发出亚洲首款应用穿刺方式植入人工腱索的二尖瓣修复装置E-Chord™,将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带来福音和希望。

王春生教授团队手术现场

事实上,随着迈迪顶峰研发进入收获期,这样突破性的手术也越发多起来。

例如今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柳志红教授团队运用迈迪顶峰研发的、目前国际上唯一获批用于肺动脉狭窄的Pul-Stent®支架成功为一名大动脉炎、肺动脉狭窄、右肺动脉闭塞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肺动脉支架置入术;今年2月,华中阜外医院专家团队成功运用迈迪顶峰研发的肺动脉支架(Pul-Stent®)为一名法洛四联症术后肺动脉严重狭窄合并下腔静脉闭塞患儿,成功实施了下腔静脉开通及肺动脉支架植入术。

迈迪顶峰经过多年的研发,对标全球一线品牌,领先布局。其创始人、董事长孟坚在接受《每日财报》专访时透露说,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开发了三大系列19个创新产品,其中11个产品取得国内药监局注册证,6个产品取得CE注册证;已批准上市的产品中,包括1个国际首创,5个国内首创产品;多个产品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始临床试验,同时还有多个重大在研产品。

他表示,在已经获批上市的产品中多个是全球首发,极富竞争力。其中包括:中国市场上唯一的可对心源性卒中患者进行左心耳夹闭的“左心耳闭合系统”(E-Clip®);全球唯一的“肺动脉支架”(Pul-Stent®);全球领先的“介入二尖瓣和三尖瓣修复装置”;全球唯一可控可变径的“左心耳封堵器”等。

凭借填补国内外多项领域技术空白的硬实力,创业16年来,迈迪顶峰获得了国家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首批G20后备企业、中关村瞪羚企业、承担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课题等多项荣誉。

这些成绩得益于10年前迈迪顶峰富有远见的战略决定。

2
差异化竞争不走寻常路

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从2006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约7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未来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速将超过10%。

为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发展,提升国产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打破进口企业在高端器械领域的垄断地位,近年来国家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也加速了我国医疗器械的创新进程。

去年11月5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心脏支架中标价令所有人大吃一惊。通过竞争,心脏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

虽然降价超越预期,但实际上国内心脏支架(冠脉支架)的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同质化非常严重,超低价中标也在情理之中。

十年前,迈迪顶峰就远见性地摒弃了冠心病的红海领域,专注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房颤)、瓣膜病三大热门赛道上,并在这三大赛道上建设性地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孟坚在被《每日财报》问及创业初期方向想法时,向我们坦言:”最初在成立一家公司的时候我先问自己要做什么,回答就是要从自己擅长的心血管领域出发。用擅长的领域知识去发展相对空白的赛道,这对经营一家企业来说,是会具备绝对优势的。“

譬如先天性心脏病领域,公司可提供终生治疗方案。

目前,中国有超200万先心病存量患者,其中复杂先心病约占20%,国内尤其缺乏适用小儿的介入支架和瓣膜产品。面对无法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孟坚告诉笔者,他们提出了“母胎筛查、出生救治、终生干预”的先心病整体解决方案。

例如迈迪顶峰的经导管肺动脉生物瓣膜(PT-Valve®),可以用介入方法替代传统手术,维持时间长达十余年,又可以采用微创,能够减轻患者手术痛苦,同时降低手术风险。针对先天性或获得性肺动脉狭窄,迈迪顶峰还创新性的开发出了全球唯一一款肺动脉支架(Pul-Stent®)。

肺动脉支架(Pul-Stent®)

在心律失常领域,公司推出了内外兼治两大“神器”。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公司未来开拓的蓝海市场之一。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房颤如果放任不管,造成的血栓脑梗危害很大。为此,迈迪顶峰开发了左心耳闭合系统(E-Clip®)、介入左心耳封堵器两款房颤治疗“神器”,内外兼治,标本兼修,可以为房颤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迈迪顶峰全国首创了“治疗、筛查、保险”三层保障的治疗方案。截至目前,迈迪顶峰与中再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心脑同治——心耳闭合手术意外险”,其收费仅需840元。此举说明迈迪顶峰不仅仅是产品销售,更是将医疗服务与保险结合,体现了公司对自身产品、技术的绝对自信。

左心耳闭合系统(E-Clip®)

在瓣膜病领域,公司可以解剖纠正,达到外科治疗标准。

中国存在超2700万瓣膜病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微创治疗形成趋势。针对改善血液动力学的目标,迈迪顶峰设计了一款符合人体解剖学的二尖瓣产品(同时适用于三尖瓣)——二尖瓣修复装置(E-Chord™),通过微创小切口行经心尖穿刺术,由于输送系统直径只有3毫米,病人创伤很小,几乎不出血,同时治疗效果可以达到外科标准。

二尖瓣修复装置(E-Chord™)

简而言之,在产品创新原则上,孟坚主张“安全、有效、简便易操作”三原则,这使得医院、患者、医生三者都受益,产品也能获得认可。

选择差异化的竞争道路,意味着迈迪顶峰在未来的竞争中已经掌握了高成长的确定性,这样的确定性也吸引了大批风险资金的到来。

3
获资本青睐,寻求科创板上市

2020年12月31日,迈迪顶峰宣布获得超过10亿元的C轮融资。该轮由清松资本和兰馨亚洲共同领投,盈睿资本、越秀产业基金和惟精资本等机构跟投。三江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该笔交易是2020年度医疗器械领域交易金额最大的案例之一。

孟坚说,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加大研发力度,加快产品临床试验和注册,拓展销售网络,完善商业推广,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对高品质医疗设备及高端耗材的诊疗需求。

迈迪顶峰其实最早于2011年便获得了斯道资本、凯鹏华盈的天使轮投资,完成了C轮融资之后,迈迪顶峰开始寻求上市。目前,公司已经获得北京证监局的辅导备案。

其实,孟坚系北京医科大学1983级医疗系校友,毕业后在北大人民医院任外科医生后,又进入了心血管领域外企工作近六年,于1997年成立公司。从业30余年,某种意义上来说,孟坚可谓是行业“风向标”般的存在:最早一批引入先心病封堵技术、涂层冠脉支架、心室辅助产品、率先引入房颤治疗技术和产品等独到的眼光,使他成为业内学习和参照的标杆。

迈迪顶峰创始人孟坚

外科医生出身的孟坚,在公司战略布局上,有着严谨而独特的视角。他告诉作者,当下国内市场,多数医疗器械公司是以工程师思维设计产品,这就决定了他们是以产品为出发点创造产品。然而实际上作为产品第一使用者的外科医生,才深知临床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器械,这就是以疾病为中心作为产品开发的出发点。这也是迈迪顶峰总有创新产品问世的秘密。

在迈迪顶峰的发展战略上,孟坚希望做中国第一个心血管器械的license out。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技术领域,还为数甚少。目前,迈迪顶峰已与多家国际一线医疗器械公司开展交流,正在就产品开发、授权等方面洽谈合作。

对行业把握,孟坚认为未来行业趋势一定是向全方位的疾病治疗解决方向发展,只针对一个疾病,解决一个点的分拆或许可以短期套利,但长期来看,很难做大做强。做产品需要围绕疾病的病因、病情、病程来看,发现治疗当中的痛点,提供整体治疗解决方案,而不是只关注一个产品、解决某一小细节。这是秉承“患者受益企业才能收益“的企业经营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研究团队具备医学背景的医疗器械公司的优势所在。

综合来看,迈迪顶峰不仅深耕心血管器械领域近16年,而且具有独到的理念、技术和视野。是金子总会发光,相信过不了多久,投资者们就能在资本市场与迈迪顶峰相遇。后续发展如何,《每日财报》还将持续关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