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献礼】老寿星崔元综的婚姻和人生
作者:张飞
排版:张飞
崔元综是唐朝和武周的一位官员,在武周年间曾任宰相。有的记载写作崔元琮。
看姓就知道他出身大族。的确,他出身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郑州崔氏。
史书对崔元综的记载很简略:
《旧唐书》:崔元综者,郑州新郑人也。祖君肃,武德中黄门侍郎、鸿胪卿。元综,天授中累转秋官侍郎。长寿元年,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元综勤于政事,每在中书,必束带至晚,未尝休偃。好洁细行,薰辛不历口者二十余年。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鞫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明年,犯罪配流振州,朝野莫不称庆。寻赦还,复拜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尚书左丞、蒲州刺史,以老疾致仕。晚年好摄养导引之术,年九十余卒。
武周天授年间(690年 - 692年),崔元综累转秋官侍郎(原刑部侍郎)。如意元年(692年)八月,武则天任他为鸾台侍郎(原门下侍郎),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崔元综为政勤勉,经常工作到很迟,几乎不休息。他行事谨慎,二十余年不享用美食大餐。但他外表宽容,内心严酷,对人们吹毛求疵课以重罚,人们因此畏惧且鄙视他。次年(693年)八月,他被弹劾有罪,流放振州(今三亚……),朝野都为此欢欣鼓舞。不久他被赦免,被召回任监察御史。
中宗复唐后,崔元综任尚书左丞。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六月,崔元综任蒲州都督(此处按《唐会要》,都督比刺史逼格还是高一些的),不久就因老病致仕了。后来他学习道家的炼金术,以求延年益寿,还真有效,活了九十余岁。
史书没记载他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但景云二年十一月,蒲州都督府就撤销了,次年(712年)二月蒲州刺史已是萧至忠,可见崔元综致仕差不多就是这段时间了。
《旧唐书》:
则天时,宰相又有张光辅、史务滋、崔元综、周允元等,并有名绩。
史臣曰:豆卢钦望、张光辅、史务滋、崔元综、周允元等,或有片言,非无小善,登于大用,可谓具臣。
虽然他好像人品和声望都有大问题,但历史给他的评价还是肯定居多的。
虽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没有记载崔元综的子孙,好在还有一份宝贵的史料就是《唐故信王府士曹崔君(杰)墓志铭并序》,可见崔元综的孙子崔杰生于702年,卒于752年(古人算年龄是算虚岁的,下文以此类推)。而且崔杰墓志还明确了崔元综的世系:崔君肃-崔思约-崔哲(崔千里)-崔元综-崔志廉-崔杰。
这也纠正了两唐书崔元综本传作崔君肃为崔元综祖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又作崔君肃的弟弟崔君宙为崔元综祖父的bug,明确了崔君肃的真实身份是崔元综的曾祖父。
《崔杰墓志》(同时期还有个同名同姓甚至也差不多时候去世的清河崔杰,也有墓志,需要注意区分)还记载其父崔志廉也就是崔元综的儿子死于749年。
历史上崔元综的生平就介绍到这里。
今天要说的是他的婚姻。也不知道为什么小说家对他那么感兴趣。
《定命录》是一本古代中国轶事小说集。唐文宗年间人吕道生撰。
《定命录》:崔元综任益州参军日,欲娶妇,吉日已定。忽假寐,见人云:“此家女非君之妇,君妇今日始生。”乃梦中相随,向东京履信坊十字街西道北有一家,入宅内东行屋下,正见一妇人生一女子,云:“此是君妇。”崔公惊寤,殊不信之。俄而所平章女,忽然暴亡。自此后官至四品,年五十八,乃婚侍郎韦陟堂妹,年始十九。虽嫌崔公之年,竟嫁之。乃于履信坊韦家宅上成亲,果在东行屋下居住。寻勘岁月,正是所梦之日,其妻适生。崔公至三品,年九十。韦夫人与之偕老,向四十年,食其贵禄也。
大概就是,老崔曾担任益州参军,想娶老婆,吉日已经定了,突然梦到有人告诉他:“这女人不是你老婆,你老婆今天才出生。”就在梦中看到有这么一个地方有个女孩出生,并被告知这个女孩就是他老婆。老崔惊醒了,当然不信。但他的未婚妻突然就暴亡了。后来老崔五十八岁官至四品,娶了侍郎韦陟十九岁的的堂妹,女方虽然觉得新郎年纪略大,还是嫁了。后来一聊,果然新娘就是在当初老崔梦到的那间房出生的,时间地点全对上了。老崔官至三品(宰相就是三品),活到九十岁,和韦夫人总共结婚大概四十年。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韦陟生于697年,就算堂妹和他同年,十九岁也是715年了,按史书记载,这时候老崔已经致仕了,还做什么四品三品官啊?
这种版本下,老崔的生年不早于658年。
这时候他孙子崔杰都上初中了,儿子崔志廉肯定好久前已经出生了。这倒不是什么问题,老崔这样一个大官,就算不娶妻也不影响他在家纳妾玩丫头,一样可以生儿子。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崔元综活了九十岁,那么应该是结婚三十二年,说成四十年似乎并不大精确。
好在《定命录》还有一个说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崔元综,则天朝为宰相。令史奚三儿云:“公从今六十日内,当流南海。六年三度合死,然竟不死。从此后发初,更作官职。后还于旧处坐,寿将百岁。终以馁死。”经六十日,果得罪,流于南海之南。经数年,血痢百日,至困而不死。会赦得归,乘船渡海,遇浪漂没,同船人并死。崔公独抱一板,随波上下。漂泊至一海渚,入丛苇中。板上一长钉,刺脊上,深入数寸,其钉板压之。在泥水中,昼夜忍痛呻吟而已。忽遇一船人来此渚中,闻其呻吟,哀而救之,扶引上船,与踏血拔钉,良久乃活。问其姓名,云是旧宰相。众人哀之,济以粮食,随路求乞。于船上卧,见一官人著碧,是其宰相时令史。唤与语,又济以粮食,得至京师。六年之后,收录乃还。选曾以旧相奏上,则天令超资与官。及过谢之日,引于殿庭对。崔公著碧,则天见而识之。问得何官,县以状对。乃诏吏部,令与赤尉。及引谢之日,又赦与御史。自御史得郎官,思迁至中书侍郎。九十九矣,子侄并死,唯独一身,病卧在床。顾令奴婢取饭粥,奴婢欺之,皆笑而不动。崔公既不能责罚,奴婢皆不受处分,乃感愤不食,数日而死矣。
与史书相比,多了各种大难不死的细节,提到的崔元综做了宰相后获罪被流放到海南及遇赦后复出做了监察御史的事与史书记载吻合。而这种版本下崔元综九十九岁去世,与结婚四十年和史书原文享年九十余岁吻合度更高。
前面说到老崔生年不早于658年,如果采信他活了九十九岁的说法,那么他去世不早于756年。
从孙子崔杰的墓志可以看出,他去世的时候,的确儿子崔志廉、孙子崔杰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和“子侄并死”的描述又吻合了(崔杰活了五十一岁,很可能有子孙,也可能运气不好)。
假设崔元综生于658年,那么他三十多岁做侍郎,三十五岁就拜相(晚唐路岩发来贺电),三十六岁获罪被流放,被赦免做回监察御史,五十岁上下在复唐后做回尚书左丞,五十四岁做蒲州都督,同年告老,然后炼金求长生(做四品三品官的那个记载因为矛盾姑且不管了),娶了尚在桃李年华的年轻姑娘,一不小心又活了四十多年,亲历了儿子孙子的离世,可能一不小心,在卧床无人照顾被婢仆欺负含恨离世之际,还亲历了安史之乱……
真是传奇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