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怎么理解这句话?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圣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呢?
首先,想要搞清楚其中的含义真谛,有几个词汇我们简单做个了解。比如圣人、心以及佛。何为圣人?心是什么?佛又是什么?
凡人不用解释,李宗盛不是有首《凡人歌》: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先看圣人,泛指的有很多,但这句话应该是指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如老子、孔子等人。就是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在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圣人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非凡人的凡人存在。
心为何物呢?心即为心脏,当然这里是指人的思想与意念。而佛是对修行圆满之人的称呼,比如释迦牟尼。
了解这些以后,我们结合注解再来看它的整体意思。为了说的清楚一些,先看前半句圣人求心不求佛。
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追求的是思想与意念,而不是追求圆满的修行。圣人为何求的是心呢?这个用《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话可以解释: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识佛明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
——《天龙八部》·修订版·四十三章
心是境界,佛是愿望。
只要心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愿望既是不求自来也是无所求。不求自来是心即为佛,境界亦是愿望,无所求是拥有了圣人的心,对修行能否圆满已经不执着追求了。
因为满中有缺,缺亦是满。
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修炼每一项绝技都需要相应的佛法,去化解心中产生的戾气。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方能练得越多,但修为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的去多学诸般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同理,圣人的心如果达到,圣人应具备的高品德高智慧的境界,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去求佛了。所谓佛修行的圆满,不正是圣人的高品德高智慧吗?而圣人的境界,也明白心即是佛。
解开了前半句,后半句就不攻自破了。凡人为何求佛不求心呢?很简单,因为凡人不是圣人,凡人没有达到,也做不到圣人应有的境界。
凡人眼中的佛与圣人的佛,也不是同一个佛。圣人的佛就是圣人的的心和境界,而凡人的佛是谈不上信仰,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需求,这种寄托与需求又是极为的虚无缥缈。
生活中,求心者少求佛者多。凡人即是众生,而众生者芸芸。众生没有所谓的真理真相,众生只有好恶,这便是真理之所以掌握少数人手里的原因。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既然不是圣,难免有杂念。就是这个杂念,蒙住了凡人的眼睛,更蒙住了凡人的心。而一旦根除杂念,凡人亦可成圣成佛。
难的就是这一层杂念。凡人总要经历一段段的幽幽暗暗反反复复,可最终明白平平淡淡的却还是那么寥寥无几?
凡人明明知道又明明犯着,知得者是谁,犯的着又是谁。终究还是识得我字太真,故多了种种烦恼,明心不见佛。
仓央嘉措曾说:那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可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迈不过去。
最后,再总结一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圣人求心不求佛,是圣人眼中心即为佛,求心亦是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是凡人眼中心是心、佛是佛。
凡人是着相了,执着于事情的表象,而忽略了其本质。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
一个热爱读书喜欢码字的人,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